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的策略研究

2018-08-11 09:19闻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管理

闻新

【摘要】德育工作实际上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德育是小学教育的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一定要从小抓起,这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与发展。作为班级的带头人和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提出来了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06-02

我国近代的教育家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振兴伟大祖国的责任,他们的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老师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老师只有工作热情、丰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重视德育的教育。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

一、德育的重要性及作用

(一)德育的重要性

学生的生活环境除了家庭就是学校和社会,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行为规范,学校的教育往往是不能完全控制的。所以,学校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只有接受了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够健康的成长。小学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步时期,当然也是关键时期。这时候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懂得的知识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他们明白是非观念的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又有很强的好奇心,又善于模仿,同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所以也有很好的可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并且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德育的作用

道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有很多方面。首先,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也是班级的小主人,积极地参与班级的活动与建设中。其次,班级管理中有效的德育教育还能改善班级的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使其他的教育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达到预想的效果。还有,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方式方法是单一的,一味地命令式的口吻。其实只要的管理方式是不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的,他们也会反感这种管理方式。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正确的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学生做人,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作为学生,“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一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对学生文明行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方面的教育应该是常抓不懈的。

公民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也是重要的内容,比如集体主义教育,公共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以及政治常识教育等等。在班级管理中,集体主义教育是学生必修内容,使学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乐于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对自己的班级有责任感和荣誉感。

由于现在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必要的,让他们觉得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三、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一)德育的优先意识比较淡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在很多学校以及师的眼里,远远没有一般的课程重要。重视智育的发展轻德育教育,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因为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分数,抓成绩能摸得着,看得见,立竿见影。而德育是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这就造成了这种现象:学生成天忙于作业,德育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很多老师觉得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

(二)德育教育只重视形式,而且方法简单。德育教育主要是说教、灌输,学生缺乏亲身参与的体验。因为受到安全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最终变成一句空话。最后,教师还是把德育教育方法回归到传统的方法上来。学生对这种空洞的说教式感觉到很枯燥,很乏味的,当然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上,教师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教育,使学生认为,那些思想品德好的人物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了,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真人存在。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时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于是,德育教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

四、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的实施策略

(一)形成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師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

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

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

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

(三)凝聚积极的班级管理力量

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德育为先、以德育为本。班主任教师要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家校的联系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协调,有机结合,共同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的接班人。

德育教育工作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也充满信心,通过科学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德育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丹.探微“自然教育”理念下的班级德育工作策略[J].华夏教师,2017,(07):61.

[2]朱颖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J].考试周刊,2017,(67):17.

[3]李玲.管理工作提高小学生德育教学有效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36):66.

猜你喜欢
德育班主任管理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