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8-08-11 09:19杜红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学困生家长数学

杜红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07-0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管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尽管学生学习能力与效果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身心发展存在差异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要让学习能力与效果存在差异的学生在数学上实现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以课标标准为指导,转变观念,既要面向学优生,更要面向学困生,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面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呢?本文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开发智力的内驱动力,是一个人学习取得成功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变不愿学为喜欢学,这样才能以苦为乐,乐此不疲。学困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定位很低,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被动的接受,在课堂上总是希望其他同学起来回答,自己不愿参与。他们不愿动脑思考,思维欠敏捷,不能举一反三,学习成绩落伍,跟不上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一些难度不大,学困生能回答或感兴趣的问题,鼓励这些学生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建立起自信心,逐渐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和家长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及时给与鼓励,共同培育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乘势引导学生,让学困生上课精力集中,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改掉坏习惯。

二、尊重学生

成年人也渴望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小孩子更是如此。一个需要得到理解、关爱的学困生,希望有自己的朋友,也愿意好学上进。在他们心里,最渴望得到同学的平等相待,得到老师的的尊重。例如: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学困生玩耍或说话、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出现这些情况,老师不应用冷漠的眼神轻视他们,更不能用刻薄的语言去嘲讽他们,那样学生就会有对立情绪、逆反心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就会难以实现。这时教师可用眼神暗示学生,或让课堂安静下来,学生就会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入学习中。或在巡视时暗示一下,以提醒学生转移注意力,从细微处顾全学生的颜面,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三、树立自信

由于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采取消极被动的听课模式。例如,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怕被老师提问或批评,回答问题不自信……针对此种状况,首先教师要摒弃落后的“师道尊严”觀念,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指责和批评,蹲下身去接近学生,以平等和关爱的心态去了解学生,细心观察与体会每个学生的特性。每一个学困生,都会有闪光的地方。作为老师,对学生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让这些学生感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有优点和长处,老师也是重视、关心自己的。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主动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困惑与问题,从而了解每个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深层次根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特长入手,给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重拾自信,逐渐转移,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四、趣味教学

作为教师,如何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呢?身为教师,要想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从吸引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开始。首先,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新课程教学方法,改变陈旧单一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其次,教师要在课下进行精心备课,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因素,提高学困生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注意力。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成趣味的教学情境。趣味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将生活常识、相关学科知识、数学思维规律、初中生已有认知等有机整合起来,变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把理论内容转换成具体的实际的例子,使初中生在生活化数学情境中,思考有趣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主动开启智慧的大门。

五、家校沟通

学生的健康成长,既需要教师的正确教导,也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从家长方面来看,有些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没有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经常记恨在心;有些家长认识跟不上,不能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分学生受到冷落,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加强沟通,共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回到家中爱贪玩,家长要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家庭作业的布置情况,向教师反馈学生回家后的动态,做到相互了解,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困生的转化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系统工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既要培育其学习的兴趣,又要尊重其人格,又要树立其学习的自信,还要对其实施趣味教学,更要教师、家长和学困生携起手来,共同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脱“困”向“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困生家长数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