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理念、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2018-08-11 10:23邓泉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笔者英语课堂教学

邓泉武

【摘要】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还要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育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 教学观念 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 互动 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22-02

由于目前我国的招生制度仍然是“一纸论英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重视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评优评先和发放绩效工资等方面,实行教绩优先的原则,这就造成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即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着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这五个环节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多背多抄来巩固基础知识,以多做多练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小测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即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是在老师的驱使下被迫学习,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学习,这就造成我们的孩子对英语学科不感兴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亲身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倦怠,提不起兴趣,极少参与课堂活动。因此,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打造英语高效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不仅能够掌握好英语知识,更能在公共场合灵活运用英语与人交流,使他们能够“学有所用”。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出 “导、启、主、动”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热情参与,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感受,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巨大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一动不动,就更谈不上互动了。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前提条件。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笔者在上个学期开了一节区级研讨课,在课堂上,笔者没有使用诸如多媒体、录音机之类华丽的“装备”,但是听课老师们感觉效果不错,因为这节课,笔者一改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做法,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课前就教材内容让学生编写英语话剧剧本,设计英语游戏,在课堂上,笔者让各组派代表到台上表演话剧、做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这节课上下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标要求的知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尝试到学习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式、兄弟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得课堂教学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这样才会为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就会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信心倍增,思维敏捷。

英语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灵活,表现学生个性和差异的机会要多。比如在各个小组的展示过程中,几乎每个小组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都要调动起来,本小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协调合作式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这种交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避免出现个人英雄主义。

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语气平和,让课堂氛围变得宽松,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基础较差,或者胆子较小的学生,笔者总是鼓励其积极回答问题,经常跟他们说:“老师不怕你们回答错误,最怕你们懂得却不敢回答。”经过笔者的多次鼓励和开导,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同学,无论好生,还是差生,在课堂上,表现欲极强,个个害怕自己没机会表现。

三、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并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即问题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和难点,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提问,问题一下子提得太难,或一直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讨论,会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提问时最好把问题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小组讨论才有实效。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的提出,必须要紧扣教材、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提出的问题,既要凸显基础知识,又要刺激思维,开发智力,培养探究能力。

四、及时点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师生“互动”有序进行

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求知欲却很强,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多维性,甚至有些时候是天马行空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方向,及时点拨,使整个课堂师生互动在有序、有節、有利的范围内进行。当学生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应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讨论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当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能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五、鼓励学生相互质疑

传统的教学提问有如下特点: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这种提问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互助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始终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要让学生解决“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等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解决“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六、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把握关键,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广博收集,周密组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高效有序,做到这样,我们还怕教学质量不会上去?以上只是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并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

猜你喜欢
笔者英语课堂教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读英语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