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的应用

2018-08-11 09:19周斌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实效性

周斌云

【摘要】中职德育课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说教,必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谈谈“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应用,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19-01

中职德育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公民教育和职业道德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课程。

我个人认为“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去尝试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习得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指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习知识,通过讨论运用并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判断,分析,综合的能力。这一教学法旨在充分体现讨论性,自主性,全员性,目的性,開放性。

“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它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反复运用已学知识而达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目的。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对“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面临的三大问题

(一)“冷场”的尴尬局面。小组讨论开始之后,小组成员面对讨论话题,既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该如何说,结果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局面尴尬。

(二)学生的合作不到位,出现“虚热”的混乱局面。教师布置了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借机会浑水摸鱼,大谈无关紧要或与讨论话题相差甚远的东西。

(三)学生的合作不主动。在开展小组讨论时,发现很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独立行事,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使讨论流于形式。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行的七大程序

针对上述出现几个问题,我认为“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可按以下七个程序进行。

(一)小组讨论的准备。在讨论前的任务选题设计要使学生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整合,打破教材原来的编排,构建出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的一个个任务,使学生分工合作,在学生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动态型分组。小组以学习任务和目标的为基础形成,它往往以任务的完成和团队合作为条件来划分的。所以,工作小组不是一个长期固定的学习单位,它们一般是在一个工作任务的目标下形成,任务完成后即可重新编组。其中还可贯彻带动性或差异搭配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强弱,适当搭配。从而形成互帮互学的和谐氛围。

(三)明确任务要求。这一程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任务,并给予明确的指导。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因材施教显得格外重要。在小组讨论的任务设计时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安排,千万不要追求形式而忘记了小组讨论的目的。

(四)讨论答案。老师在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不至于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而失去参与小组讨论的信心。

(五)完成工作任务。小组在经过讨论,分工合作,得出答案后,要进行小组展示。比如在讲授《学会和谐相处》时,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不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有哪些?”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列举,最后学生自己得出了受欢迎的人、不受欢迎的人和一个优秀的人具有的特点,从中感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用感情交流,用心灵沟通。

(六)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学业评价表,把学生课前准备,课中表现,课后体会都纳入到评价中,使学生在一定的约束下,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七)总结反馈。在小组展示完本组的任务完成结果后,教师注意及时的总结反馈,褒贬要适时。用赞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假设和陈述。不要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小组讨论课堂。

三、“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实施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关键

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个别提问,分组学习,随堂讨论,记录富有创造性的想法等,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由于小组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中,会面对大量的不可预计的答案,其中不乏自以为得意之作却是错误和模糊不清的观点。

(二)教师需要在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

首先,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的探究小组讨论,成为其中的一员,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真正交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小组讨论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协助,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对小组讨论思路的指导,小组讨论目的的指导,小组讨论方法的指导以及小组讨论结果评价和表达的指导,可以在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帮助。最后,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

以上就是小组讨论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当然要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尽情张扬生命色彩,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程化琴,王维民.“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及其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启示[J].医学教育管理,2015,1(01):23-28.

[2]盛丽丹.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陈思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实效性
提高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协商实效性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