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犯罪的防治对策

2018-08-11 09:19刘晓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差生犯罪青少年

刘晓勤

【摘要】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然而青少年犯罪在不断升级!当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时,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网络、智能化的趋势。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首先是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为了明天的辉煌,必须洁身自好,加强防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21-02

由于青少年世界观尚未定型,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自控力又较差易受诱惑,因此遏制青少年犯罪势头除了帮教结合外,最有效的应对之策就是预防在先。为此1999年11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笔者认为某些条款过于笼统,本篇试图结合具体情况找到一些确实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预防方法。

一、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病还需及时医

专家指出;青少年犯罪往往始于心理危机,如果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则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据统计,青少年心理处于亚健康者在初中生中的比例为15%——20%,高中生为20%——25%,上述比例还呈上升趋势。心病猛于虎,由心理变态引发的犯罪比盗窃,抢劫等犯罪情节更恶劣,手段更凶残,突发性强,更难以预防。每年因青少年心理变态引发的凶杀案时有发生。因此,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应从"不良心理"开始。针对不同的个案,要有不同的预防方法。

二、借鉴他国经验,拉为主,打为辅

青少年犯罪是每个国家都不愿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为此,西欧主要采取既打又拉的司法保护。我们应该结合具体国情有选择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学学芬兰、英国,把握好开放式的人道主义管教方法的尺度。其次,学学新加坡,子女涉案,株连“九族”。为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新加坡曾制定了具有特色的《青少年与儿童法案》。

三、青少年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一、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一项根本措施是从小学法懂法,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良好习惯。在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复杂的事情,只有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明辨是非,抵制诱惑,预防犯罪。

第二、“不良行为”要不得。“不良行为”是指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仅明文规定九种行为是“不良行为”即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窃;参与赌博等,而且还规定监护人、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对未成年人的九种“严重不良行为”加以矫正。

第三、“哥们儿义气”要不得。在我们中学生中有不少人认为是朋友就要讲“哥们儿义气”,不讲“哥们儿义气”就不够朋友。于是挥拳为朋友出头,缄口为朋友的错误保密。“义”就是违法青少年共同奉行的准则,违法青少年也用自己的行为为“义”字作注解,如“有钱大家花,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当”、“为朋友两肋插刀”等。

四、加强学校管理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尤其是要做好“双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如果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水龙头”——家庭——没拧紧的话,那么“堵漏”的任务就落在第二道“水龙头”——学校教育身上。由前述可知我国流失生、辍学生犯罪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状况,所以学校一定要把好流失关、辍学关。要把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打破快慢班界限,取消重点班设置,在着眼大多数的同时,做好“双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使全体教师明确:做好这项工作是一个人民教师的天职,否则请你另谋高就。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对“问题生”和尖子生老师应平等对待,不能以分数论成败,疏不知爱因施坦、爱迪生等都曾被关在校门外,而后才展现出天才的。对待后进生老师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真诚,少一些猜忌。空洞的理论说教是改造差生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注重谈心方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要随时留意他们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激励,并记录在“学生成长袋”中,如书写评语、家长会、家访、班会或校会都可以公开肯定差生取得的成绩,使差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肯定和关爱,从而不断从后进中奋进。要为差生创造条件,发挥自己的专长去实现自身价值。差生有了问题,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析原因,在促膝谈心的过程中还应帮助解决困难,增强自我批评的勇气。批评差生时要尽量采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实例进行规范性说理,注重每次解决问题时先抓品质教育,再抓学习问题,即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有些班主任在初一新生资料中看到某学生过去有过不良表现,在开学第一天就将其叫到办公室单独训话:“我告诉你,你过去那一套少在我面前耍,否则不客气。”这样的教育后果可想而知。前面提到的郑雄,如何转化他?班主任首先主动走进他、了解他。从他的家庭教育中找到他表现差的根源:父母离异,随父生活,其父常酗酒,粗鲁的训斥、打骂,使他变得性情暴躁,对家长、老师的教育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把怨气不分对象地乱发泄。其次班主任经常与家长交换意见,建议其父改进教育方法,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说服。定期通报郑雄的进步,以增强其父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其母也经常写信或打电话鼓励儿子,如今父母虽未复婚,但为了孩子关系较以前有所缓和,郑雄家中的气氛融洽多了。当然转化郑雄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功效,该生的毛病颇多,只能反复教育,寻找发光点,适时鼓励,逐步抑制不良行为。郑雄虽淘气,但字写得好,画也不错,班主任让他负责墙报、板报的排版、设计工作。在全校板报评比中,该班荣获一等奖,为此班主任及时表扬了他的能力、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有几次数学课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他用很短的时间解出题来,科任老师大加赞赏他思维敏捷,如今他学习数学的劲头很足。班主任深知他性格耿直,喜出风头,爱管闲事,便利用其所长,让他当语文科代表,每天清查未交作业者,一帮小混混慑于雄威,不得不俯首听命。运动会上,他运筹帷幄,擅用人才,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士气高涨,连连夺冠,班主任又专门召开班会表扬他。当然要彻底改变郑雄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班主任坚信:多说好听话,顺着毛毛捋,批评时委婉,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家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其实,“双差生”并非某些教育者认为的一无是处,他们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无限美好的世界等待老师去开发。

但愿在“世纪之患”面前,家庭、学校、社会能三位一体共同对青少年打好远离犯罪的预防針。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别无选择!

猜你喜欢
差生犯罪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犯罪”种种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