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安徽花鼓灯舞蹈形式的变化

2018-08-11 09:19张楚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变化

张楚楚

【摘要】“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兼有南北特色的花鼓灯形成了热情、细腻,同时又具有悲剧和喜剧因素的风格。该舞种在基本格调上集中凸显了中国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审美特征,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特点。同时西方文化的传播使得人们传统审美观受到了现代思维的磨合与碰撞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改变是否会使该舞种保持原有的风格特色与人文精神?本文主要针对安徽花鼓灯舞蹈形式的变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 舞蹈形式 变化

【中图分类号】J72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52-01

一、安徽花鼓灯舞蹈介绍

安徽花鼓灯现分为怀远、凤台、颍上三大流派,从艺术角度上来看,这三个流派分别存在以下:

1.怀远县花鼓灯舞蹈强调技巧性表演,注重动作变化,舞蹈表现形态洒脱舒展、轻盈矫健、样式繁多;

2.凤台县花鼓灯舞蹈强调舞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情节叙述,注重道具运用,尤其善于利用舞蹈在角色间通过传情达意的方式来交流情感;

3.颍上县花鼓灯舞蹈强调舞蹈节奏,其动作姿态严谨、形式固定、表现的有力而质朴,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十分到位。

二、舞蹈动作的变化

1.原生态的动作风格

安徽花鼓灯是每逢春节或是农闲时分流行于怀远县、凤台縣等地的一种主要文娱形式。创造者们用它来反映群众热切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的朴实感情。花鼓灯中有许多舞蹈动作直接来自于劳动生活,如“簸箕步”以扇子模仿簸箕表现收粮时的动作;又如“单挎篮”、“单背巾”等都是模仿农村妇女的各种劳动生活。还有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是来自于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如“风摆柳”、“风吹荷花”、“凤凰三点头”、“野鸡溜”等。而另一种类型的动作虽然不直接来自生活、劳作,但反映了人民朴实的审美感情。如艺人们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扇花。这些动作既能显现人民群众的智慧,也表现出人民群众在艺术欣赏中对美的要求。另类的舞蹈动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舞者脚穿“衬子”模仿裹足女子行路有关。穿上“衬子”后,舞者需将身体重心移向右后方来保持平衡;以“梗”为特色且具有轻、溜、脆、稳的特点,是由于打击乐常伴有“休止”而形成。前走走、后退退的动作都是因踩“衬子”站不住而形成的。花鼓灯学者将其动作特点概括为“重心靠右后、走动腰晃扭,脚下梗住劲,传神靠眼瞅,急如风、停要陡,柔里刚、刚中柔,投足举手扣节奏、锣鼓点子跟脚走”。

2.当代动作特色

流传在民众间的民间舞蹈动作,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舞蹈动作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而改变的依据是时代的民族审美心理。这些变化、突破,给花鼓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节目。如曾获得2006年中国民间鼓舞大赛金奖的《鼓乡情韵》,该舞为情绪舞蹈,借热烈奔放的花鼓灯锣鼓及各种表现手段,展现了安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近几年,随着花鼓灯舞蹈进入舞台,有些“原汁原味”的动作保留、有些动作根据舞台表演的需求加以美化、有些以舞蹈动作为素材加以改编,其舞蹈风格、动作韵律也因此而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2013年第七届全国舞蹈大赛中,由北京舞蹈学院选送的舞蹈作品《淮水情兰花弯》就与其他花鼓灯舞蹈不同,整个舞蹈看起来细腻优美,没有了当初的古老质朴。但笔者却认为,“原生态”的动作风格在舞蹈中并未体现出来,如“柔里刚、刚中柔”,内力与外力之间对抗的动作特点并不是很清晰。一个舞种或一个民族的舞蹈作品的动作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与舞蹈编导有很大关联。舞蹈编导作为作品的创作者,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要加工或改变原有的动作,在这样的过程中,舞蹈风格必然发生变化,笔者认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就要保存它的淳朴性,也即“原汁原味”。

三、舞蹈音乐的不同

1.原生态的音乐形式

民间舞是由民众创造、负载、传承、发展的舞蹈,起初是民众在耕作后,闲暇休息时边唱边跳的一种娱乐性活动。之后,音乐与舞蹈被专业舞者经过整理、提炼、加工而成教材,为表演舞台民间舞蹈作品奠定基础。音乐又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起到烘托舞蹈情绪和情节的作用。安徽花鼓灯音乐分为花鼓灯锣鼓、花鼓灯歌和后戏小戏。安徽人民非常热爱花鼓灯那欢快热闹的锣鼓、抒情优雅的灯歌和情调独特的小戏。在此,笔者仅简单介绍一下花鼓灯锣鼓和花鼓灯灯歌。

(1)花鼓灯锣鼓

热情奔放,节奏力度强且具有浓烈感染力的锣鼓伴奏艺术是安徽花鼓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锣鼓一响,脚板发痒”,边走边打边舞已经成为花鼓灯的艺术特点之一。类型复杂的鼓点、变化多样的手法、变幻无穷的音色,都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浓郁的地方特点。无论是单独表演还是舞蹈伴奏的锣鼓,有四个共同特点:第一,节奏点上休止多;第二,常有不规则的节拍出现;第三,会有对仗式的锣鼓句,且用锣与鼓分开演奏的方法;第四,多变的演奏技法。由于节奏、节拍、技法、音量的改变,以及配器的差别,形成了花鼓灯热烈、欢快紧凑、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

(2)花鼓灯灯歌

安徽花鼓灯灯歌是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它成功借鉴了中国戏曲的精华部分,提升了安徽花鼓灯艺术的表现力,推进了历史的演变发展。花鼓灯的灯歌就是专门为花鼓灯舞蹈服务的,其歌词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涉及面宽。在早期,花鼓灯灯歌只清唱一些当地的山歌小调,其目的是为在花鼓灯演出中起到短暂休息的作用。

2.当代音乐的使用

舞蹈音乐在舞蹈作品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也决定着舞蹈的命运。现代舞蹈文化强调个性发展、个性自由,而花鼓灯音乐形成作品的思维过程是历史群体性的。目前,安徽花鼓灯的音乐存在三种发展趋势,第一种主要体现在安徽花鼓灯的传统曲目品牌中,保留着安徽花鼓灯传统的最具民间特色的音乐形式。第二种是在传统花鼓灯音乐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这是创新音乐的表现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动作、服饰、灯歌及锣鼓的结合,创造了安徽花鼓灯标志性的艺术。同时打造了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最完整、最系统的歌舞艺术。在生活节奏、思维、信仰、审美的变化下,民族民间舞也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当原生形态花鼓灯受舞蹈审美心理的影响,逐渐成为准自然舞蹈,安徽花鼓灯形态与现象也因此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民间舞蹈审美倾向极力靠近主流审美观,这成为当前花鼓灯传承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参考文献:

[1]花鼓灯歌的曲式特点[J].崔琳.中国音乐.2017(01)

[2]谈谈中央歌舞团舞蹈《花鼓灯》的音乐[J].王繹文.人民音乐.2016(03)

[3]花鼓灯舞蹈审美与传承分析[J].唐桦,黄凯.包装世界.2018(01)

[4]刍议陈派花鼓灯的动作构成[J].孙晓玲,戎龚停.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7(04)

猜你喜欢
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可期待的包装变化
脱胎换骨新变化
直销在变化中保持不变
高考变化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
小改造,大变化
两代人订婚的变化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