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诺夫空间观解读

2018-08-11 09:19王玮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幼儿心理

王玮楠

【摘要】博尔诺夫空间观从人类学和教育学结合的视角出发,解释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本文在解释空间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幼儿心理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博尔诺夫 空间观 幼儿心理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76-02

一、理论基础

博爾诺夫是精神科学学派的学员,其思想观点在吸收了精神学派理论的基础上,还糅合了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精神哲学等观点。博尔诺夫对于哲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结合是其思想的一大亮点,哲学人类学是与人文科学密切相关的一个哲学分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哲学人类学是作为人的本质的学说,关注每个个人生活中不可索解的奥秘,它使人感到一种解放,使一种长期以来令人觉得模糊不清的需要有了明确的意识,所以在当时立即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博尔诺夫的空间观就是运用人类学的思想阐释人与空间的关系,并衍生出一系列教育问题。这不仅对于我们现如今如何教育儿童有启示,而且对于教育过程中如何为儿童创设出良好的软环境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博尔诺夫对于空间的阐释

博尔诺夫所说的空间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空间,他所指的是人类具体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空间,可以被人观察的到感受的到的具体空间。

博而诺夫认为在空间中的各种方向和点都是不等值的,其中直立方向是一个与人体相关的自然方向体系,也就是说由于人的直立,所以直立方向也获得了与其他方向不一样的优越。但是人们保持直立的“自然状态”需要在不断努力下才会做到,因此直立就成了相对于进行懦弱地适应的种种试图而言是保持内在坚定性的道德准则。如此一来,上面这个方面概念就获得了在社会上或者是道德上的意义,上面就是代表着好的、高尚的、光明的,而下面则是黑暗的、堕落的、低俗的代名词。和不等值的方向一样,点也是不等值的,存在着一个优越的中心点,这个中心点是人所给定的,所有其他的点都与这个点相关。世界是由道路划分的,人们也是通过道路到达世界上的各个点。

那么人与空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首先想一下人是如何处于空间的?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被“抛”进来的,也就是说人被抛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敌对的环境中,被放置在一个偶然的地点,他在空间中无依无靠,无所依附,这时候人与空间的关系是被抛出各种关联之外而变成了无所依附、无家可归的人。之后,出于安全感的需要,必须想方设法地在某个位置上固定下来,在无所依靠中占有一席稳定且安全的空间。首先,他必须要选定某一个空间,其次,为了空间的安全稳固性与长期性,还必须对这块空间加一些防护,以使这块空间与外界相隔开,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布置。这时候人便取得了与空间的另一种关系:新的稳固性,对于人来说,便有了自己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区别,稳定且牢固的空间即是内部空间,内部空间之外皆属于外部空间。

首先,内部空间是人的归所,是人在外部空间劳累之后的栖息地。当我们在外部空间中感到不安,便可以回到内部空间中,从而调整自我,获得安全感及归属感。他可以在这里休息,在经过劳累之后在这里恢复,人类学所认为内部空间的功能,是当一个人被外部世界的事务搞得精疲力尽而能重新得到休息的空间,人的生活才能保持健康;内部空间总是会按照人们喜欢的风格样式来装修,这时候空间对于人来说具有真正的吸引力,人在这空间中真正感到愉快。我们现在装修房子会挑选自己喜爱的家具,摆放或者悬挂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空间的装潢会显示出房子主人的特性,显示出主人对这个空间的真正占有,同时一些纪念物会使人保持对以往岁月的记忆,这样居住空间就具有舒适宁静的特点,获得了一种特有的气氛。但是空间的结构会被经常打乱,这就需要人们不断的努力加以保持和保卫,收拾整理房子内的东西,保持原本的正常状态。人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追求秩序感的动物,人生来就有想要保持房子井井有条的想法,博尔诺夫认为这种收拾整理属于人在处理与空间关系中最基本的能力,从青少年起就得操练。我们通常把人与房子的关系称为居住,并且用居住这个概念与“抛入”相对的概念来确切地描述人与空间的适当关系。但是“居住”不仅表示居留在某个空间,而且同时还表示人的某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博尔诺夫更多的强调居住者的精神状态。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导在目前的动乱社会中成为无家可归的人重新居住,即不仅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而且从他们身上去发展能实现一种真正居住的内在条件。

外部空间是相对于人的内部空间而言的。人一旦走出内部空间,便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来到一个不安全而危险的世界,这个世界所处的空间是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同样属于生活空间的结构,并对人提出要求。外部空间首先是职业空间,即他同其他人同朋友和敌人共同从事劳动的空间,也就是与自己有联系的外部空间。席勒认为:“人为追求幸福必须走出去,进入敌方的生活,必须活动和奋斗,耕作和创造,巧取和豪夺,必须进行竞争和冒险”,博尔诺夫认为从更特殊的意义上讲,外部空间同时也是政治生活的世界,激烈的权利斗争的世界。但是在公共行动的公共空间后面还有一个新的、没有固定界限的空间——陌生地区和远方国家的广阔空间,即所有诱人的遥远地区。

三、对儿童心理教育的启示

博尔诺夫认为,在处理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关系时,教育——人类学意义上的任务是,重新阐明被疏忽方面的重要性,并在教育中维护这一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博尔诺夫认为的教育便是回归人的本身,回归到人的需求中。人所处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均衡指出了教育维护安全与冒险的均衡。一方面,教育的目的在于维护儿童的空间,首先,幼儿园要为儿童提供充满安全、爱和信任的人文环境;其次,班级里有必要设置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设置可以使那些在班级中感到不安的儿童,暂时逃离集体活动。另外,私密空间的装饰需要儿童参与、并且放置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以增加儿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教育也要培养儿童的勇气、胆量和冒险精神,促进儿童独立心理环境的养成,从而使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和品格进入外部世界与遥远的未知世界。

参考文献:

[1]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蒋晟.博尔诺夫幼儿教育思想述评[J]安徽文学.2009,6.

[3]以博尔诺夫空间观析幼儿新入园焦虑的淡化工作[J]2015,36.

猜你喜欢
幼儿心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启示
浅谈幼儿园建筑设计
动画“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