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初探

2018-08-11 09:21涂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育有效教学

涂瑛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尤其要强调教学的有效性。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以及价值体系的构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价值,为学生日后的成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在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有这样,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避免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方向性的错误,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质量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素质教育提出来的要求。

一、做好课前准备,为课上活动铺垫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料,为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去了解与教学有关的内容。首先,广泛查阅、收集资料。为建立学生的多维认知表象,可以让学生收集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收集这些资料,以便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如在教授《秋游回味》一课之前,教师让学生收集最近一次秋游的活动情况,如游览地的风景、游览地的建筑物,秋游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人、事、物,用照片或者图画、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并从中体会秋游的乐趣。其次,调查、参观访问。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与参观访问,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伟人故事等。如《秋游回味》这一课中,也可以组织一次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名人故居的活动,将品德教学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产生共鸣。这些课前的各项准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交流,让学生乐在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可见,品德教育并不是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它还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体验中感受到品德教育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如教授《我的好习惯》一课时,笔者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创设若干个情境:让一组小朋友表演吃饭前洗手与不洗手;让两名学生拿着座机互打电话,一个同学以礼貌的方式打电话,另一名同学打错了电话,却还直接挂断电话。在活动的过程中,一些习惯的问题就会一一呈现出来:餐前不洗手对不对?打电话时,你是有礼貌的吗?遇到有人拨错电话,你怎么处理?你拨错了电话又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学生在玩中学,乐在其中,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这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交流的益处,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体会角色扮演的乐趣,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拓展学习空间,延伸课堂的空间

小学生的智力与心理正处在成长与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学生对发现、探索等有着特别强烈的要求。而教材里的文字和图片案例是有限的,教学时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材上,就局限了学生的发展能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使有限的课堂产生无限的知识。如在教学《我的家乡在哪里》时,可以进行多个方面的内容拓展,如: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与文字,然后根据图片与文字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或者也可以来画一画,将自己觉得家乡最有特色的地方画下来。还可以讨论一下家乡的名人事迹,说说家乡最出名的人物以及历史遗迹等。或者还可以来唱一唱,将自己觉得最有家乡特色的民谣教同学们来唱一唱,这样会使学生增加对家乡的自豪感。又或者可以说说家乡最出名的特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带有关的特产来课堂,让大家一起品尝来自不同地方的特产。拓展学习空间,不但可以扩展内容,还可以拓展课堂形式,可以构建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去大自然中体验、感受,这样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握时机,实现有价值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属于瞬时评价。在对学生进行瞬时评价的时侯,我首先会面对全体学生并会十分注意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我觉得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同时,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会设计很多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时我会利用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發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让学生去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如: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我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我会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引导,点拨学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我会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错误的理解,获取真知。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看似一项简单的教学活动,实则却是一项多维度、深层次的教学实践。这门学科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版块,对于学生长远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奠基作用,却一直以来都未曾受到相关教师的真正重视,部分教师的教学形式也仅停留在表面。当今之际,只有当教师拓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对学生生活实际的贴合,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接触,采取相关教学策略,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小学生实现以“品德”素养为代表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冉从辉.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1)

[2]姜柏艳.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育有效教学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