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促,搭建幼小衔接的桥梁

2018-08-13 06:26临汾市尧都区第三幼儿园杨秋红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幼小家园幼儿园

■文/临汾市尧都区第三幼儿园 杨秋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几年来,我园通过建立与家庭互助协作的良好互动模式在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事实改变认识,缓解家长的心理焦虑

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幼儿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什么?我们认为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家长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会有哪些不一样。我园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邀请小学教师入园讲座、召开家长会及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1.到校时间的规定不一样。上课时间不再像幼儿园一样有弹性,时间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遵守。上课活动时间具体而严格。

2.任务要求不一样。教师布置的任务不再像幼儿园一样如果不完成只是口头上的提醒,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具有强制性。

3.自我服务不一样。必须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文具,下课后要及时将下节课的东西准备好,自己要收拾自己的桌椅卫生。

4.规则要求不一样。座位也不再像幼儿园可以随意调换,上卫生间必须是下课时间,上课回答问题也必须举手等等。

5.师(幼)生关系不一样。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在学业上提供帮助,生活方面和交往方面的问题大多需要自己解决。

6.同伴关系不一样。需要自己独立地与陌生的同学建立同伴关系,不再有教师帮忙。

这些“不一样”,都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也是家园共育的目标。

这些目标与要求,请小学一年级有经验的教师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每年十月份,我们会请一年级的教师来为家长和教师做“关于一年级小学生最应该具备的品质”的专题讲座。小学教师的“现身说法”,旨在让家长了解幼儿心理准备及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解决心理焦虑问题。

除此以外,我们还通过召开家委会邀请部分家长参与座谈,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园幼小衔接的计划与安排,使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内容要求及计划实施有基本的了解,及时化解家长的心理焦虑。

二、用经验激发情感,调动幼儿的内在动力

幼儿是幼小衔接的主体,激发幼儿对小学的渴望,让幼儿有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对小学充满憧憬是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情感基础。

我们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引导,让幼儿在观察与体验中了解小学生的在校生活,产生对小学的兴趣和上小学的动力。我们一方面请家长在接送幼儿的过程中让幼儿讲讲身边的小学生,另一方面则会安排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同伴一起走进小学,体验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谈话活动,和幼儿一起聊聊 “我的理想”,让幼儿谈谈长大了要做什么,然后引导幼儿明白:实现理想,掌握一定知识,具备一定的能力很重要,那么进入小学就是我们长大了的标志,是我们开始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从而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渴望;接下来再与幼儿讨论“我心中的小学”,聊一聊他们所看到的小学是怎样的,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学习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还需要做哪些努力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会让幼儿内心充满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会让幼儿看到不一样的天地,教师和家长相互合作沟通,共同调动幼儿上小学的内驱力,使幼儿愿意为入小学提前做出主动改变。

三、用细节扎实准备,家园同步铺设衔接之路

家园合作,了解是基础。进入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成为一个重点,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常规性工作。首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幼小衔接的计划与安排,是做好家园同步的关键。开学伊始,我们会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幼小衔接计划,并征求家长的意见,目的就是在实施时做到家园同步,协调一致。其次,就幼儿要达到的目标和家长分工合作。

幼儿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及人际交往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入园的第一天,幼小衔接的工作已然开始,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让幼儿在自然的成长状态下进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

总之,多元共促,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必将促使家长在教育的理念、引导的方式方法上更默契地和幼儿园达成一致,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附: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园协作内容

猜你喜欢
幼小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