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菜园成为幼儿的学习场

2018-08-13 06:26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郭桥幼儿园吴文琴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山芋小菜蚕豆

■文/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郭桥幼儿园 吴文琴

伴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观、儿童观、资源观、课程观有了较大的转变。在“且行且思”的路上,大家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样的课程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实践中,大家觉得好的课程应该来自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吸引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此,我们立足园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幼儿园里的“小菜园”环境资源来帮助幼儿构建新的经验,使“小菜园”成为幼儿的活动场、学习场。

一、小菜园活动背景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幼儿自己探索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而幼儿园里的小菜园正是幼儿学习探索的最佳场所。处在3-6岁的幼儿,他们天生好奇心强,是具有“内在生命力”的人,喜欢在“自由、自主、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如何让幼儿成为“小菜园”的种植主人,让小菜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成为课程,真正发挥“小菜园”的教育价值,基于以上的思考,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利用“小菜园”的环境设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在“小菜园”中开展劳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活动,从而给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经验。现以大班“小菜园”为例,我们一起看看小菜园里什么样的学习在发生着……

二、小菜园里的故事

镜头一 :我是菜园里的小主人

我的菜地我整理

幼儿园院墙南端开辟了“开心农场”,小农场里除了种植了可供幼儿观察、实践的部分桃树、梨树、葡萄、桂花树、香樟树外,还开辟了一大块空地,作为各班的“自留地”。当大班幼儿听到自己可以在“小菜地”里种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拍手欢呼:“我们有自己的小菜地了。”于是,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立即行动起来,来到小菜园里拔草,清理菜地里的碎砖、石头等。

幼儿自己收拾整理菜地

我的菜地我规划

当菜地整理好后,幼儿最着急的就是自己在菜地上可以种什么,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当教师问大家“用什么办法可以在小菜地里种上多种东西”时,幼儿很快就想到“把大菜地分成多块小菜地”,农村的幼儿对这一问题很有经验,好多幼儿家里的小菜园里就是这样空间划分的。于是,对于“用什么标记来分隔”“怎么来划分菜地”,幼儿又经历了一场讨论,相成烨说用线分隔,冯艺林说用树枝分隔、用娃哈哈瓶分隔,王媛媛说可以请保安帮忙把长竹子锯成短短的竹筒,用竹筒分隔……经过一场激烈讨论,在班上教师和多数幼儿的建议下,最后确定用“娃哈哈瓶和竹子两种材料进行场地空间分割,班上几个细心的女孩还用美工区的即时贴给竹子进行了包装和美化。就这样,在确定用什么材料来分隔后,幼儿立马动手自己规划小菜地的种植空间。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规划菜地

我的菜地我种植

规划好小菜地的种植空间后,接下来“小菜地里到底种什么”是幼儿最关心的话题,有的想种菜、有的想种大蒜、有的想种蚕豆、有的想种黄瓜……幼儿众说不一。于是,我们开展了“我想种什么”大调查,大班幼儿能力强,想法也多,但是有的植物品种是要根据季节种植的。为了让幼儿了解到“不同季节适宜种什么植物”的知识经验,我们以调查表的形式,请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什么季节种什么”。当幼儿带着与家人一起完成的图画日记与同伴分享交流时,谢梦涵首先告诉大家:“大蒜、小麦、蚕豆、青菜不怕冷,它们适宜在秋天种植。”周致涵:“我奶奶告诉我春天也可以种青菜的。”相成烨:“黄瓜、辣椒、番茄生长快,我想种他们。”一向机灵的倩倩立即反驳:“明年春天才可以种这些的,你不知道吗?”相成烨一脸憨笑地摸摸自己的头,好像在说我忘记了。朱宇轩:“黄豆、生菜春天冬天都可以种的。” 经过幼儿的讨论交流和班上教师的适时提醒,最终,每个小组都决定了自己的种植目标。

我的菜地我管理

幼儿完成播种后,什么时候种子发芽、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是他们最关心的事。还有,其他组种了什么?哪一组的植物长得好,也是他们非常“热衷”于了解的。为此,幼儿主动提出制作种植标记和小组责任人标志,这样不但便于小组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对小菜园里植物的管理都是由幼儿自己做主,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干什么,如:幼儿有时会在早上来园的时候,约上好朋友一起去给植物浇水、拔草,有时会用铅笔、尺子量一量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菜园里玩着、学习着……

镜头二:小菜园里的发现

蚕豆地里的发现

下午户外活动时间,教师带领幼儿到小菜园去参观。当幼儿踏入小菜园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小菜园里的蚕豆与前几天不一样了,教师顺势问道:“那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幼儿马上用好奇的目光俯身盯着蚕豆看起来,顿时兴奋地喊着自己的发现:“蚕豆长高了。”“蚕豆叶子是椭圆型的。”“蚕豆叶子像蝴蝶在跳舞。”……就在幼儿各自交流自己的发现时,戴婷琳惊奇地告诉大家:“老师,我发现蚕豆叶子是2片2片连在一起长出来的。”她的发现吸引了更多的幼儿去观察验证,通过观察,幼儿知道了蚕豆叶子是2片2片对生的。于是,教师再次发问:“那你们能不能在小菜园里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植物的叶子也是2片2片对生的。”结果发现,刚长出的青菜叶子是2片2片对生的,而长大的青菜叶子就不一样了。在这次观察中,我们不仅看到幼儿观察植物的细致性,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分析、类比的能力。

幼儿对青菜“播种——长叶——开花——结籽”的过程一直关注。于是,教师和幼儿再一次来到小菜园里,不断凋谢的青菜花和结出的菜角,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去观察、探究。幼儿走到菜地旁边,看着一株一株已结菜角的青菜,有的幼儿说青菜成熟了,结的菜籽可以榨油了,有的幼儿忍不住去摸摸菜角,有的还剥开菜角,结果发现,有的菜角里面有9粒菜籽、有的有11粒、有的有8粒……幼儿惊讶于青菜结出的菜角“里面的不一样”,他们好奇地询问教师:“为什么青菜结出的菜角不一样呢?”细心的幼儿还发现了,“青菜的下面菜角都结的又大又长,上面的菜角却小小的。”“青菜上面的菜角会结菜籽吗?”“为什么有的青菜结的菜角多,有的青菜结的菜角少。”就这样,幼儿在观察中,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了许多困惑,而这些问题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幼儿很关心,也很想了解到是什么原因。于是,我们请幼儿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带回家,并以“小记者”的身份,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家长们进行答疑解惑。最终,幼儿了解到了小菜园里的菜角里颗粒的多少、大小、高矮等与阳光、水份、肥料等有关。

镜头三:小菜园里的收获

挖山芋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小菜园里幼儿自己栽种的山芋,在幼儿期盼中也逐渐成熟了。到了挖山芋的季节,幼儿每天都会问一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挖山芋呀?”一天又一天,当幼儿听到下午可以挖山芋的消息时,个个拍手欢叫。下午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合作,带上篮子、铁叉、铁锹等工具来到小菜园里挖山芋。幼儿有的拉山芋藤、有的挖山芋、有的运山芋……在挖山芋过程中,当幼儿用笨拙的手持着铁叉、铁锹从山芋岭上挖出山芋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那种喜悦无法言表,不停地呼喊着:“我挖到了一个大山芋了。”“我挖到两个山芋了。”……这时,颜世晶拎着一篮山芋兴奋地告诉大家:“你们快来看呀,这是山芋一家。”她一边数一边说,“这是山芋爸爸,这是山芋妈妈,这是山芋宝宝。”听了颜世晶的介绍,其他幼儿也等不急,连忙扔掉自己手中的工具,迫不及待地直接用手去扣山芋,在操作中感受收获的喜悦。最后,幼儿一起把挖出来的山芋送到厨房,和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一起品尝分享。

挖山芋的乐趣,不仅仅是劳动带给幼儿的快乐,更是因为这山芋是幼儿自己栽种的,是自己全程参与,通过栽种、拔草、施肥、拉藤等过程收获的劳动成果。

三、小菜园里的认识与思考

1.让小菜园活动课程更适宜幼儿

虞永平教授在报告里多次强调,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本本主义的“课本”定内容的现象,避免拿来主义的模仿,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而幼儿的学习主要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幼儿园的种植“小菜园”环境是具有生命气息的课程资源,这样的环境是幼儿熟悉的,是利于幼儿开展观察、种植、探索、操作等学习活动的。为此,我们有效地将“小菜园”转化为课程资源。如:在小菜园里,菜地怎样规划?种什么?怎么种?菜地如何分组管理等都由幼儿自己讨论做主。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小菜园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并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它符号记录、描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征和植物生长前后的变化,小菜园里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成了幼儿科学探索、健康认知、艺术造型的活动课程。幼儿在“小菜园”里发生的学习故事,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幼儿的成长和收获,看到幼儿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看到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专注地投入学习的积极态度等, 有效诠释了“小菜园”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

2.让教育支持更贴近幼儿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实践中,我们深感直观体验、实际操作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整个“小菜园”里发生的学习中,我们没有把“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观念挂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点点滴滴行动中,不同的活动给予不同的策略支持。活动中,教师不包办代替和简单的告知说教,而是以观察为先导,并结合问题启发、鼓励、指导幼儿开展活动,就像在蚕豆地里,当幼儿对蚕豆的叶子是2片2片一起长出来怀有疑惑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猜想、观察、比较来获得经验的积累。在探究“菜角”的秘密时,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有效地把握预设课程与自主生成课程的自然融合,整个探究中,幼儿主动生成了对菜角数量、颗粒大小、高矮排列等的探究以及用青菜造型塑造绘画等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了及时的引导和点拨,进而提供环境、材料、经验的支持,从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3.让家长资源更适宜幼儿的需求

家长作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他的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元的。我园的家长中有种田大户、有农技师、有养殖专业户等,他们都有丰富的种养植经验,这给我们开展课程游戏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在开展小菜园中“种什么”的讨论中,我们有效地运用了家长的教育资源,通过发放“什么季节种什么”的调查表,引导幼儿与家长用图画日记的形式一起完成。幼儿在家人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实地察看、实际操作、交流分享了解到不同季节适宜种什么植物的相关知识经验。在探究“菜角生长的高矮”“青菜结菜角的多少”等问题时,我们再次发动家长的教育资源,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满足幼儿答疑解惑的需求,习得了相关知识经验,使幼儿在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增强了成就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真正体现“幼儿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猜你喜欢
山芋小菜蚕豆
清粥小菜味清欢
山芋飘香的春天
蚕豆花开
且将蚕豆伴青梅
山芋飘香思绪浓
挖山芋
不想变成“小菜猪”
小菜猪
蚕豆大嘴巴
姥姥家的小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