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角色区游戏活动:“酒”

2018-08-13 06:26阳泉市实验幼儿园余文艳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丁丁醉酒王老师

■文/阳泉市实验幼儿园 余文艳

一.活动背景

大二班王老师对我说:“我们班孩子玩‘疯’了,你看那几个男孩,他们不喜欢在角色区做游戏,好像在里边玩‘腻’了,竟然拿饮料瓶子当酒瓶,装上水喝起了‘酒’,而且还喝‘醉’了。”

听完王老师的话我有些纳闷。角色游戏作为自主性游戏,是孩子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应该深受他们的喜爱。大二班创设的“美味乐翻天”角色区主题活动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王老师说的“不喜欢”“玩腻了”指的是什么?喝“酒”、喝“醉酒”又是怎么一回事?是主题内容不符合孩子们的需要还是游戏材料不够丰富?是孩子们的兴趣点降低还是活动时他们之间的交往存在问题,亦或是教师限制太多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引导?带着这些疑问,在第二天下午的区域游戏活动时,我走进了大二班,观察正在角色区活动的孩子们。

二.当真玩——认同孩子的游戏想象

我走进大二班时,看到角色区里有六、七个孩子正在忙里忙外,有的当服务员迎接客人,有的当厨师准备美食,有的当顾客正在点餐。通过观察可以肯定,孩子们是按着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的。因为想了解前一天的游戏状况,我便和孩子们聊起了昨天发生的喝“酒”及喝“醉酒”事件。

我:“听说昨天你们当中有几位小朋友喝酒了,是真的嘛?”

几个男孩子:“是真的,我、他、他,都‘喝酒’了,丁丁还‘喝醉’了。”

我:“你们怎么想到喝酒了呢?”

丁丁:“高兴,高兴的时候就要喝酒。”

我:“那你们从哪里来的酒呀?”

几个男生露出很得意的表情:“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把脉动瓶子装上水假装喝酒呢。”

我:“你们见过谁喝酒呢?”

丁丁:“我见过我爸爸喝酒,他都喝醉了。”

我:“你见过爸爸和谁喝酒呀? ”

丁丁:“和领导、同学、同事,他们喝得高兴,他们喝醉了……”

三.我的思考及做法

1.游戏中的孩子

通过观察及与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投入地扮演角色,主动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游戏。他们能自发地寻找游戏材料,以物代物,使游戏情节更加真实且充实。喝“酒”及 喝“醉酒”事件,是随着游戏主题不断展开推进的。孩子们分别扮演爸爸、同学、领导、同事,他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能主动地投入角色与情境,并按事先商讨好的分工去游戏,他们的反映很逼真,行为也细致具体。

2.游戏中的教师

王老师在游戏过程中虽然没有制止的行为,但从交谈中可以感觉到她认为喝“酒”及 喝“醉酒”是不对的行为,是不适合孩子的游戏。其实她混淆了游戏中的假想与现实。所说的“疯”“腻”“不喜欢”等词也过多地强调了教师评价的主观性。“疯”在王老师眼中是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主题设想完成任务。“腻”则是认为孩子们对主题活动失去了兴趣。

3.跟踪观察与交流反思

通过跟踪观察和交流分享,聚焦喝“酒”及喝“醉酒”的活动行为,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用独特且真实的方式不断深化着游戏内容,用饮料瓶代替游戏工具,“疯”正是孩子们在游戏中最愉悦的时刻。作为教师,应该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的游戏,了解游戏情况,恰当引导并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教师能否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决定了游戏的节奏和发展方向。

4.我的感悟

我很庆幸,王老师跟我及时谈到了她的想法,我也非常肯定自己走进大二班倾听了孩子们关于喝“酒”和喝“醉酒”的缘由,试想如果王老师干预了孩子们,我也没有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可能就听不到游戏背后的生活经验,也看不到这么出彩的游戏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快乐体验的同时,也能使他们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游戏时,多想想游戏背后的意义是我们教师专业的体现。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给予恰当的引导,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由地玩,开心地玩,健康地玩,这才是符合《指南》精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丁丁醉酒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美国醉酒史
抽象危险犯的限缩认定研究——以醉酒型危险驾驶罪为例
动物“叫”各不同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Drunk 醉酒
我们班有多少人
老叔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