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龙:智汇天下

2018-08-13 08:16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8年9期
关键词:蓝领职业

宦菁

眼神坚定、言语利落,智汇集团董事长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胸怀山川、不困沟渠的大格局。

2003年,刚从部队退伍不久的姚启龙作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天堂”苏州开办一家面向蓝领的人力资源公司,重塑行业。那时的苏州在园区经济的影响下日渐兴盛,用工需求与中国南端代表着中国速度的深圳不相伯仲,人力资源行业热得烫手、遍地开花,却鱼龙混杂、混沌不堪。

14年弹指一挥间,姚启龙当时的重要决定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智汇集团。他实现了当年重塑行业的壮志雄心,将智汇集团打造成下设18家公司、拥有专业管理团队400余人、外派雇员6万余人、累计为客户派遣优秀员工超200万人次的行业翘楚。

14年又是一个漫长的蝶变过程,当时决定创业的姚启龙自己也未曾想过14年后的自己可以用一言一行弘扬商业正气,通过自身影响力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被各种合力推动着不断努力向前。

锲:坚持的人生没有遗憾

“坚持非常重要,胜利往往就在再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出现。我想我和很多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我比他们聪明,也不在于我比他们更运气,很重要一点,就是我有这样一个认准的目标,坚持下去。”

当2018年的新年钟声敲响,姚启龙跨入了35岁的大门。来不及许下什么愿望,新年的这一天,他还奔波在路上,为的是集团职业教育事业方向的发展。车窗外的烟火闪烁飞腾,恍惚间让他想起14年前的除夕夜。

2003年从部队退伍后,姚启龙揣着所有的家当——两万多元钱和另一位战友踏上去往苏州的火车。刚满20岁的他憧憬着未来的日子,带着“闯关东”的豪情准备开启第二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走出火车站,两人便被上前询问招工的中介团团围住。这让姚启龙兴奋不已,兴冲冲地和战友一起被带进附近的职业中介。在一阵巧舌如簧、天花乱坠的“包票”里,姚启龙掏了必须要付的“押金”,还帮战友垫付了这笔钱。

然而,两个月过后,并没有承诺中的工作,几千元押金也不见了踪影,这让姚启龙很不是滋味。他想不通,门庭若市的职业中介怎么就“黑”了自己的押金?他去找中介讨说法,才发现自己被骗,多方打听之下才发现,自己进了黑中介。

此时,兜里的钱已经所剩不多。困境下,姚启龙不免怀疑当初自己的决定是不是真的如父亲所说的那样,是错的。为了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闯一闯,当时,姚启龙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婉拒了连队领导的挽留,选择退伍。可没想到的是,还没擂上战鼓,就已经受了挫败。他不甘心,发誓不闯出个名堂绝不回家。

机缘巧合之下,姚启龙成了老乡开办的职业中介的合伙人,主要负责与用工企业的洽谈与对接。姚启龙发现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亟待完善、规范的行业。他想把人力资源事业做好,去影响这个行业尽快规范。

姚启龙渴望成功,他的那股子永不服输的劲头让他成了职业中介里最拼的一个,迅速积累了一批企业用户。眼看已有起色,合伙人内部又出现了分歧,有人拿了钱回家,有人决定另谋出路。朋友都劝他别再折腾,好好找份工作,安生过日子。姚启龙偏不,他有自己的坚持,他认准的事,就必须做到底。“人生苦短,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做到极致,不给自己留遗憾。”姚启龙眼神中透着坚决与果敢。

1个月后的除夕夜,说好一起在苏州过年的战友最终还是踏上了回乡的火车,留下了倔强的姚启龙。他独自一人走在苏州的街头,抬头望着绚烂的烟花,眼角已经噙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他拨通家里的电话,当听到母亲熟悉的声音时,他迅速挂断了电话,哭成了一个孩子。

过完年,用工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姚启龙执拗地继续做着职业中介的生意,人力资源市场、工厂、职介所三点一线成了他每天必去的坐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高效的行事风格让他在2004年初初尝成功的滋味——因为争取到苏州的一家大型工厂,他一个月就赚了30万元。

姚启龙因为这30万元,想明白了一件事——稳定掌握大客户,才能实现稳步增长。而另一方面,他有他的做事风格与底线——绝不坑蒙拐骗,用规范化的经营赢得口碑。

务工人员来姚启龙这,报名费只要10元,服务费男性100元,女性50元——找不到工作服务费全退,找到工作一两天后辞职服务费也全退,没干满一个月被辞退服务费退70%。姚启龙规范透明的操作,堪称当时职业介绍所的一股清流,很快就赢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

2005年春节前,姚启龙开着新买的车回家。走进小院的那一刻,看着出门迎接的父母,姚启龙笑着流泪了。

拼:對未来的期许是前行的动力

“人生一定要保持一种自我的不满足,保持着一种好奇心,保持着你对未来的某种期许。这对创业而言非常重要。”

80后姚启龙岁数不大,却是智汇集团中当之无愧的“一哥”。敢拼、敢闯,又勤奋到无以复加,是整个智汇集团的基调。在智汇集团,不单单姚启龙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整个管理团队都有着特别明显的拼劲和闯劲。大家对这位“努力到无以复加,拼搏到感动自己”的企业创始人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江湖有繁多的秩序,但支撑江湖存在的,除了情义,还有激情。最明白这句话前半句的人,名叫乔峰;最明白这整句话的人,是姚启龙。从最初背井离乡、孤身创业到如今成为行业传奇人物,姚启龙的成功秘诀在于: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始终保有激情。

时间回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姚启龙离乡入伍。5年部队生活的磨练和熏陶,不仅让姚启龙从青涩步入成熟,也助他培养了人格、建立了正确价值观。“军旅生涯让我受益无穷,从不迟到、重视纪律、严酷的训练培养了我的判断力、反应能力和执行力。”姚启龙说。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姚启龙的拼不仅体现在连队工作和训练上,还在于他的业余生活。这个基本上毫无基础的音乐爱好者,竟用自己对音乐的执着,拉着一群小伙伴组建了一支名为“长城”的摇滚乐队。从代表连队演出到代表旅,再到代表军区,“长城”乐队在一片橄榄绿中,红了。因为表现突出,乐队还获得集体三等功的荣誉。

如今,姚启龙虽已是一家拥有18家分公司的集团董事长,但他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着这份激情与拼劲。每天,姚启龙办公室的门不断被打开关上,员工接连进出。这种忙到无缝的状态,与初创企业时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只是那时更多是在业务一线,而如今则更多在管理一线。

2006年,不再满足于做职业中介的姚启龙创立智汇集团,把业务转向更为广阔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始涉足劳务派遣业务。苏州制造业的兴盛也给智汇集团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智汇集团的主心骨姚启龙则像一台永动机,不知疲倦地冲在一线。

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工厂的聚集地苏州最先感受到凛冽的寒风。曾经红火的生产线因为接不到订单而闲置,人力资源市场遇冷,姚启龙碰上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

“当外部市场出现动荡,你却无力改变的时候,或许该回过头来好好梳理一下自身。”姚启龙决定利用这次危机认真思考行业、公司的未来走向,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对市场、行业以及国际经济趋势的研究,姚启龙认为作为经济基础的制造业一定会回归,曾经火热的市场必然会卷土重来,但智汇集团不能死守现有的业务,必须有所开拓。姚启龙开始研究制造外包服务,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寻求新的增长。

经济的发展如姚启龙所预料的一样,2009年下半年,苏州的制造业复苏,工厂又恢复到从前的红火状态。而智汇集团此时已经开始涉足制造外包服务,很快获得明基电通1000万元的大订单。

经此一役,姚启龙和团队信心大增,继续在开拓的路上拼命奔跑,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实习生代理、教育投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咨询…… 智汇集团的业务面向纵深发展。

随着用工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大,姚启龙开始与职业院校合作,将毕业生与企业对接。但他发现学校的培养与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他决心向职业教育的前端延伸和投资,建立新型校企挂钩模式,围绕企业需要的人才,依托学校开展有针对性学习培训,提高求职者的素质,进而逐步实现了供给侧与需求方的有效对接,打造企业与人才的通道,精准对接双方的需求。“這也正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令姚启龙自豪的是,他投资创办的22所职业技术学校正在蓬勃发展。

“智汇集团为企业培训的蓝领都是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型蓝领。”姚启龙说。如今,集团合作院校达600余所,并在云南、贵州、山西等地投资联合创办22所职业学校,拥有注册在校学生3万多名。

信: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

“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聊起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这句话,姚启龙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创业的15年中,前半部分自己一直在为企业的优秀一路狂奔;后半部分,当企业已经站在金字塔尖时,卓越成为更为重要的企业发展主题。

“现在的蓝领工人需要的是什么?”当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出现在蓝领市场时,姚启龙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这一群体的想法对于智汇集团而言至关重要,赢得了他们,才能赢得未来。

“怎样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发挥蓝领工人的最大价值?”姚启龙不断地追问着这个问题。和曾经用工市场上出现的蓝领求职者不同,90后、95后新生代蓝领深受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他们接受资讯的来源几乎都来自于手里方寸大的手机。他们对生活有着更高的憧憬与要求,在消费上也趋向于激进。

针对这一特征,2017年,姚启龙率集团全力拥抱移动互联网,打造中国蓝领移动服务平台——熊猫工会蓝领员工线上服务平台。这款定位于年轻蓝领人群的社交化招聘APP,不仅能根据用户信息匹配招聘信息,还能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社交、职业培训、消费贷等服务,并与智汇集团的线下服务相匹配。

目前,熊猫工会已有超过20万注册用户,越来越庞大的数据被姚启龙视为开启未来的钥匙——当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便能更加精准地为蓝领用户提供服务。

为基础性人才群体解决最基本的工作、生活以及服务问题;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一切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用实际的行动赢得人心。

不仅是用户,团队亦是姚启龙在意的。其实,姚启龙在这15年里一直用赢得人心的方式做事业,只是自己从未意识到这种方式竟然在多年后成为卓越企业的标准。他乐于分享,在行业率先推行合伙人制,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放权、管理。“我们的高管个个都是能人,他们倾其所有融入智汇集团,大家已经成为事业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姚启龙十分感激团队的付出。在他看来,尽可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实现价值、成就梦想,让他们有一种归宿感,是智汇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智汇集团的规模和利润每年翻番,12年时间从1家公司到18家公司,拥有专业管理团队400余人,外派雇员6万余人。

集团在发展中,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16年,智汇慈善基金成立,通过“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认捐青海玉树求学困难孩子,为上高县特殊学校贫困儿童捐款,为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捐款。除此以外,智汇集团还成立了“智汇求助者义务救助站”,为外来困难求职者提供免费食宿,并无偿帮其找工作,还为没有路费的求职返乡人员提供返乡车票,累计救助达数千余人。

“集天下事,汇天下智。”企业家的担当在姚启龙身上得到了最佳的注解。

猜你喜欢
蓝领职业
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
蓝领用工与薪酬激励新动向
有趣的职业
我爱的职业
十二星座之未来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窘境中的高收入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