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导高年级学生写记叙文“入情”的技巧

2018-08-14 14:35黄艳丽
文理导航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多利记叙文意象

黄艳丽

【摘 要】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表达可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部分。书面表达的教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总结归纳记叙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的几种方法,论述了在写作教学中意象迁移、创新主题形式以及提炼关键词几种提高情感表达有效性的方式。

【关键词】记叙文;意象;形式;关键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个人写作的风格是在长期的练习当中形成的,一时之间是难以改变的,所以提高写作水平找的突破口不可能是文风入手。鉴于笔者的教学经验,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现行的教材编写决定了小学主要学到的和运用的还是记叙文。想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从抓住他们活跃的思想,从提高作文的情感表达入手。以下就是笔者提高高年级学生作文中情感表达的几种方法:

一、注重积累,意象迁移

作文写作提高要有个过程,要丰富学生作文写作的方法、技巧、素材,可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当中点滴的美,积累大量的意象,并借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意象指的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个诗人一时的创造,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意象在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发展过程中便渐渐积累了厚厚的文化意蕴。有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比如月亮有“团圆”之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饱含了诗人渴望回到故乡,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另外,古人在送别诗中也常用“柳树”的意象来表达挽留之意,“柳”与“留”近音,写柳树,其实就是想要留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这么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句描述了王维在渭城送别朋友,借烟雨中的柳树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挽留之意。

在意象创构中,物象、事象及其背景作为感性直观的鲜活、生动的形象,能激发主体的潜能,使主体做出动情的反应。主体在意象的创构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可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活用这些意象,达到巧妙地借助意象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目的。语文的学习中,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或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同类迁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實践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

二、摆脱陈规,推陈出新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训练基于模式化,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学生在写作当中也形成了固有的写作方式。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创新主题形式入手。如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关于家人和亲情的作文中,往往首选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经历——自己生病了,母亲带自己去看病的这么一个情节,中间或许还会夹杂着一些对母亲辛劳的描写以及过去母亲对自己关心的情感。

我们可指导学生在选择题材的时候要注意避开这些“雷区”。因为阅卷老师会阅读很多份作文,而在主题差不多的情况下,作文很难写得出彩,这时候要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选择呢?首先我们要突破常规的思维,以“母亲”来说,“母亲”不一定是女人,甚至不一定是人。有同学是单亲家庭长大的,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既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同时也扮演了“母亲”的角色,这位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以“母亲”来比喻父亲对自己温柔的爱和呵护。接下来就是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生通过网络是了解到多种多样的信息的。克隆羊多利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我们只知道它是克隆的,人们在争吵多利的存在是否合法合情合理的时候,有没有人去关注过多利和它母亲的关系呢?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以多利的角度或者多利其中一个母亲的角度叙述多利的故事,只要注意叙述不要超乎常理,这样的文章是非常出彩的。

三、抓住中心,简洁明了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写了四点读书经验:一是精其选,二是解其词,三是知其意,四是明其理,道出了阅读时抓住主题关键词的重要性。关键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在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并引申出关键词的含义,来最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一种立意方法。既然读者阅读是从主题入手,那么我们就根据读者的习惯,狠抓主题,通过确立彰显主题的关键词来表达中心。关键词就是主题词,是材料作文命题中最有价值、最值得关注的字眼,也是学生记人叙事、达情言理所遵从的最主要的信息点,是不跑题、不偏题的重要依据。可见,抓住材料关键词是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要务。有些学生往往出现文不对题、立意肤浅、选材不当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对作文题目中“关键词”理解不够,造成错误的构思。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训练学生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佳志.基于小学作文现状的教学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

[2]杨宕军.小学作文水平的提升建议及学生主体作用发挥[J].亚太教育,2016(06)

[3]金建成.以笔写心——论小学作文个性化指导的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

[4]庄振华.简析小学作文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

[5]姚建忠.自由作文:怎可轻言弱化作前指导[J].写作(上旬刊),2015(02)

猜你喜欢
多利记叙文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来自林间的风
音符草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沉默的多利
跟着多利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