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深谙课文,与学生共享语文珍馐

2018-08-14 14:35李桂良
文理导航 2018年15期
关键词:珍珠鸟洋洋课文

李桂良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提高教师的素质。”新课标更注重了学习对人的提升功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语文教师应当是“语文的化身”,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心得,特别注意要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思想、情感烂熟于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更优秀人才。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有学生向我提出“得意扬扬”一词与以前学过的《田忌赛马》中的“得意洋洋”不一致,存在疑惑。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课后,经与同事翻书阅典,得出:得意扬扬,形容得意的样子,也作得意洋洋。大家都恍然大悟,均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同时,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眼前,怎么向孩子们解释呢?难道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得意扬扬”可以当作“得意洋洋”吗?

于是我们引导孩子们确立一个研究性课题,让他们自己来解开这个包袱。这个课外作业布置了下去后。第二天的交流,没想到会如此精彩——

生1:我回家查过《新华成语词典》,形容一个人十分得意的样子,可以用“得意洋洋”,也可以用“得意扬扬”。“扬扬”与“洋洋”音同,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把“扬扬”写为“洋洋”,一直沿用了下來,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所以我认为还是用“洋洋”比较妥当些。

生2:爸爸告诉我“得意扬扬”一词来自《史记·管晏列传》中:“得意扬扬,甚自得也。”本文中的小巴迪在七八岁时写出了第一首诗,对母亲的表扬感到“得意扬扬”, “扬扬”更能表现他受到赞扬时的那种神情。

生3:妹妹告诉我,她学习的人教课标版第七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也是用“得意扬扬”,是不是新版的编者认为“得意扬扬”比“得意洋洋”好呢?

孩子们争得不可开交,问题渐渐明朗。我及时加以总结:形容一个人很得意的样子,“扬扬”与“洋洋”可以通用,但二者并非等同。“洋洋”多有众多、盛美之意,如洋洋大观、洋洋万言、喜洋洋、懒洋洋等;而“扬扬”则含有飘拂、飘荡之感,如飞飞扬扬、纷纷扬扬、扬扬洒洒等。《田忌赛马》中的“得意洋洋”表示喜悦情感多些,形容齐威王喜悦满泻;而本课中的“得意扬扬”表示小巴迪喜悦之余更多些张扬。两篇课文所不同用“得意洋洋”与“得意扬扬”都是精确之笔。

大家都熟悉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都知道作者对珍珠鸟与”我”动静相处以及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叹,并泼墨得明丽温暖和美轮美奂。但在一次看到郭初阳老师的《珍珠鸟》教学实录时,郭老师用“叛逆者”的眼光审视那些许多人所“想当然”的东西,《珍珠鸟》的一切忽然间变得“陌生”起来:作者笔下的“信赖”原来隐藏着如许令人不安的“历史密码”,精致的鸟笼原来窒息了生命的自由冲动!课文的脉脉温情刹那间让我们毛骨悚然。他所展示的《珍珠鸟》的另一面,让我们的思维荡起了涟漪。

郭老师能在这样明丽、温暖的文字背后,挖掘出了其“欣赏囚禁”的残酷与冰冷,必须是有较高的文学底蕴,通晓文学理论,善于把前沿的文艺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手段和对文章的深邃洞察力,才能一步步带领学生去颠覆课文,把课堂变成一场思想的历险,成为一节难得的语文课堂。但要想创造有思想深度的课堂和给教学带来无限可能性的语文老师,必然要在思想上进行历险,甚至成为人们想当然的、某些权威思想的“叛逆”。但要成为有价值的“叛逆”,还需要至少做到:一是具有现代意识,怀抱理性的怀疑精神,深刻理解普世的价值观,并藉自由的思想走向思想的独立;二是保持旺盛的阅读兴趣,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良好的学识,深谙课文,理解精准。

笔者多年前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夜书所见》时,在备课时发现我们使用的教参《教师教学用书》对诗中的“挑促织”理解为“捉蟋蟀”有不合情理之处,于是果断地提出“挑促织”理解应为“斗蟋蟀”的见解。而全诗应为“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的是自己疼爱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在网上某些论坛发表后,得到不少老师支持。后来还分别发表《对古诗<夜书所见>的新理解》《对<夜书所见>的赏析》《释义争议》(百度百科《夜书所见》其中部分)。给当前语文教学提出商榷空间,使古诗更显原有的唯美性。

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并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喜欢你教的学科。做到这样,教学上定能与学生共享语文珍馐,教与学双赢,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文学骄子。

猜你喜欢
珍珠鸟洋洋课文
珍珠鸟
洋洋兔 编绘
说谎的珍珠鸟
一鸣惊人
端午节的来历
说谎的珍珠鸟
背课文
竭泽而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