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治堵工作需要统筹完成的基本功课

2018-08-15 08:50官阳
汽车与安全 2018年7期
关键词:信号灯交通

文 官阳

我国大型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管理任务,是分布在多个部门管理完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道路红线内涉及土木的工程改造,需要路政部门委派给施工单位具体实施,但计划和资金多是由交通委办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涉及到道路具体使用规则很多是交管部门负责,但决定标志标线信号灯如何设置和调整的流量数据,则有部分在交管部门,有部分在市政和公路部门,而且之间很多是断裂和不完整的;车辆管理则涉及了交管部门、公交公司、市政环卫等部门,而支撑城市运转的货运管理有一部分在运输部门,另一部分在各种市政服务部门;如果涉及到道路上空和红线外的景观变化,还要城市规划部门审批;这么多部门,如果协调不顺利,特别是遇到无先例的需求,那从计划动议到批复实施,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到真正可能实施时,可能道路交通状况和具体点段的需求早已经变化了……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治堵工作就是在漫长的流程里,的交通管理带来的挑战,如果没有一个牵头的部门或者一个跨部门的联署办事机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打通这些节点之间的联动脉络,可以想象一下,交通治堵工作何其难。

在微观层面,也需要做统筹的相互关联的基本功课,来支撑所有的决策和方案的实施,缺少这些功课,治堵任务很难完成。

归纳起来,有十项主要内容:

1.拥有并优待一支本地化的、有话语权的、深入了解城市情况的交通工程师队伍,这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关键

再好的设想和方案,也需要具体的规划和实施,车流和人流的梳理,落地时,靠的是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的引导与控制,车道的宽度、虚实隔离措施的搭配、转弯半径、人行道的位置、上下游和区域的车道匹配与信号联动,是艺术更是技术,这项工作很难,不是请“外来的和尚念念经”就能解决的,所以纽约市在打造世界级街道的战略规划里,把“留住和吸引最好的交通工程师、规划师和工程经理”当重要任务予以强调。一座城市如果能拥有一支这样的工程师队伍,让这些才华与城市一同生活,是每一个市民的幸运,也是城市的幸运!

2.科学和持续的出行时间采集与评价(点、线、面)

出行时间的可靠性和变化趋势,是出行质量和体验的关键要素,也是一座城市的各种交通管理、规划、治堵措施是否有效的关键评价指标。在这方面,并不一定要使用高大上的手段,在重点职住区和路途上定点定对象采集样本,通过长期跟踪后就可以用很有限的成本完成基本任务。

3.强规律出行数据的持续采集和专案对策

一座城市的交通量里往往超过80%是当地交通量,主要服务对象是通勤需求,对这种强规律出行的数据进行有计划的跟踪和采集,并逐一研究有计划的专案对策,比面向全市进行粗放的出的交通状况较好,就是因为这一现象的存在;而6年的小学,6年的中学,相对非常固定的出行需求,应该用专案对策予以应对和解决。

4.全网信号灯配时标注以明确所有走廊和节点的延误情况和总量,并实施全区域联网以实现路网资源可协调

信号灯只有联网才能有效分配道路资源,让交通走廊的建设效果得以体现,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可以有效调剂路网资源。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发达到现在这个程度,如果连信号灯联网都做不到,在路上还需要单点控制信号灯,往往会破坏交通走廊的交通流畅性,任何交通智能化建设更是妄谈,这是最基本的智能交通,而且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几十年了。

5.建立交通吸引点、秩序混乱路段、事故黑点路段的专案

交通压力大的路段,对路网交通流畅性干扰最为严重,但也是需求和交通特征很有规律的地方,面对这样的难题,一是要建立台账,另外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审视评价对策,逐一攻克,这时需要的就是工匠精神。

6.货运需求的数据采集和货车专用通道的建设

货车运输对路网流畅性干扰较大,对交通控制措施、乃至人行横道的设置位置、停靠方式等等,都有特殊需要;货运成本和货运质量,与城市经济运转的效率息息相关。所以采集一座城市里所有会产生货运需求的点、线、面,清点货运车流的特征、频次、数量,不断跟踪货运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货运专用通道的设置规则,也是非常重要的改善道路运行管理水平的关键点。在货车通道的使用上,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为了让货车司机知晓货车通道,纽约市政府不仅印制了货车通道专用地图,电子版互动查询地图,还在市区和周边道路上,设置了大量的指引告知标志,2015年纽约市区一共设置了4028块货车通道标志。

7.公交车和专用道的优化与整合

公交车起步慢、停靠慢,本来就是“天然”的移动路障,影响道路的流畅性,再加上公交场站会吸引大量的步行人流和非机动车通勤换乘,所以公交线路与专用道的布设质量,对交通效率形成重大的影响。在规划与运营阶段,应该建立持续的人流起始点的统计分析,公交车进出站的交通冲突点分析,专用道的效率跟踪与评估,公交场站的位置与效率的持续监测与阈值型动态调整,公交优先对策的效果跟踪评价等等。这些功课不做,没有随时根据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代价之大,可想而知。

8.停车需求详细调查和逐一落实的措施

一方面,我们一直抱怨停车资源紧张,车位利用不充分;一方面,我们却发现所有的车都有地方停下了,没有一辆车会因为停泊不了而被消灭掉。同时,停车与城市的经济生活和营商环境的质量也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仔细排查、公开透明地梳理这些车辆的停泊位置和条件,找到内在的规律和需求,就有机会通过优化的秩序和规则来完善停车管理。一套健康的、灵活的、公开透明的停车管理规则与资源配置要求,会对城市的交通运转和经济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不难理解。

9.非机动车和步行条件的持续审计和专案对策

特别是在特大型城市,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数量是巨大的,但这类出行最大的特点是有时间和半径限制,建立这些出行需求的统计数据,发现他们的行程规律,就能有的放矢地找到可以缩短出行时间、改善出行感受的方法,而这种优化,也会改善机动车的通行效率,是对整体道路空间使用效率的一种无法被忽视的贡献。

10.积极和灵活的、支撑高水平交通工程设计服务的财政政策

交通工程设计有一套基本规范做支撑,其中最难的则是数据的科学采集与科学运用。而采集数据需要大量人工和技术手段,这些工作不能直接体现出成果来,但是会直接影响车道分配的科学性、交叉口的渠化质量、信号灯的配时质量、道路接入对主干道的流畅性影响等,事关整个城市道路建设投资的使用效率。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形成积极的财政政策,就会导致交通工程设计举步维艰,最终导致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低下,引发事故、拥堵等各种问题。据美国马里兰州交通局资深交通工程师梁康之先生介绍,直到今天,美国的交叉口车道数据仍然是依靠人工采集,在现场记录或者根据交叉口所拍摄的视频记录车和人的数量,因为手机信令数据等存在信息缺失、误差等问题,无法用于交通工程的设计指导,而人工采集数据的费用是3000美元/天,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每两到三年就会针对交叉口流量做数据采集的工作,然后评估是否需要调整交通控制的方案。

上述十项任务,很多都是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提炼在一起,会发现其相互关联的重要性,体会到统筹的价值。比如面对一个堵点,如果没有具体到车道和高峰小时的车流量数据、人流量数据,是无法制定准确的、有效的、合理的对策和方案的,如果没有上下游和区域的交通流数据和评价指标,也无法判断这个堵点在实施改善后,对路网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现在经常听到“城市大脑”的呼吁,其实最基本的功课,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应该开始做了。而对这些基本功课的忽视,才是我们今天面临城市交通困局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信号灯交通
首尔为低头族安装地面交通灯
基于ARM嵌入式的关于图像处理的交通信号灯识别
小小交通劝导员
信号灯为什么选这三个颜色?
安装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
信号灯为什么用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