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引起不良事件的护理对策

2018-08-15 00:56张晓丽王小新
关键词:外渗甘露醇药液

王 莹,张晓丽,王小新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 100020)

婴幼儿时期正处在生长发育初期,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对疾病的忍受能力低,反应性强,稍有不适和疼痛就表现出烦躁,踢打和哭闹不止。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频繁的活动很容易拉扯输液针头及套管针,造成留置针与血管内壁摩擦增加,引起血管内膜损伤,进而引发血液凝集,沉淀甚至阻塞,从而发生渗漏现象[1]。静脉输液甘露醇时要求快速滴入,因此如果药液外渗患儿局部出现疼痛,肿胀,会哭闹不止,易引起护患纠纷,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甚至引发静脉炎或皮肤坏死溃烂,给患儿造成治疗痛苦,同时也是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2],所以一旦发生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患儿疼痛,安抚家长,避免护患纠纷,给于正确有效的治疗。以下是我科发生的三例甘露醇外渗造成Ⅲ度静脉炎的护理对策及经验。

1 病例介绍

1.1 病例一

女,1岁10月,因反复抽搐收入我科,每日两次给予甘露醇45 mL静脉输入,每隔12 h一次,降低颅内压及神经营养液体支持治疗。右脚脚面静脉留置针第三天早9点静脉输入甘露醇时,发现药液外渗,第一时间拔出留置针,发现穿刺部位近心端局部皮肤苍白,面积2 cm×2 cm,右脚面肿胀,趾端末梢循环良好,皮肤温度正常,立即给予0.5%安多福皮肤消毒(避开针眼)防止感染,无菌纱布分别侵润硫酸镁及赛肤润交替湿敷。此时患儿家长情绪焦虑,认为护理过程中有误,造成药液外渗。第二天,患儿右脚脚面出现紫色条索样改变,面积1 cm×2 cm可触及硬结,继续药物湿敷。第三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0℃伴咳嗽,遵医嘱口服退热剂及雾化吸入化痰止咳,右脚脚面呈青紫色条索样改变,面积未扩大。此时患儿家长情绪激动,认为发热与药液外渗有直接关系。第四天体温低热37.6℃继续物理降温及雾化吸入化痰止咳,右脚脚面持续药物交替湿敷。第五天右脚脚面青紫色条索样改变消失,穿刺部位近心端局部1 cm×1 cm粉红色皮肤,未触及硬结。

1.2 病例二

女,4月19日,因脑干脑炎收入我科,每日四次给予甘露醇30 mL静脉输入,每隔6小时一次,降低颅内压及静脉营养液体支持治疗。左手手背静脉留置针第三天早9点静脉输入甘露醇时,发现药液外渗,第一时间拔出留置针,发现左手手背穿刺部位近心端局部皮肤肿胀苍白,面积3 cm×2 cm,指端末梢循环良好,皮肤温度正常,立即给予0.5%安多福皮肤消毒(避开针眼)防止感染,无菌纱布分别侵润硫酸镁及赛肤润交替湿敷。第二天左手手背穿刺部位呈青紫色条索样改变,面积1.5 cm×2 cm,肿胀消退。持续交替湿敷。此时患儿家长情绪焦虑,认为护理过程中有误,造成药液外渗。第五天左手手背青紫色条索样改变消失,穿刺部位近心端局部1 cm×1 cm粉红色皮肤,未触及硬结。

1.3 病例三

男,3月9日,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收入我科,每日三次给予甘露醇30 mL静脉输入,每隔8 h一次,降低颅内压及神经营养液体支持治疗。左脚脚踝部静脉留置针第二天晚17点静脉输入甘露醇时,发现药液外渗,第一时间拔出留置针,发现左脚脚踝穿刺部位皮肤肿胀苍白,面积3 cm×2 cm,皮肤温度正常,立即给予0.5%安多福皮肤消毒(避开针眼)防止感染,无菌纱布分别侵润硫酸镁及赛肤润交替湿敷。第二天左脚脚踝穿刺部位呈青紫色改变,面积2 cm×2 cm,局部皮肤肿胀消退。持续交替湿敷。此时

患儿家长认为护理不当是造成药液外渗的原因。第五天左脚脚踝穿刺部位皮肤青紫色改变消失,未触及硬结。

2 方 法

输液前告知患儿家长所输入药液的作用及副作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现药液外渗时,第一时间拔出留置针,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1)马铃薯切片外敷;(2)50%硫酸镁持续湿敷;(3)普鲁卡因局部封闭;(4)赛肤润持续湿敷;(5)中西药制剂活血消肿等方法,我们采用了50%硫酸镁及赛肤润交替湿敷的方法。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以上患儿于甘露醇外渗后第2~3天穿刺部位皮肤达到Ⅲ度静脉炎特征,经过护士耐心而持续的药物湿敷,到第五天左右穿刺部位青紫色条索样改变消失,未触及硬结,静脉炎明显好转。在此期间患儿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是治疗的主要障碍,家长认为护士工作的疏忽是导致药液外渗的主要原因。

3 结 果

静脉输液风险贯穿在静脉输液过程的每个环节[3]。患儿家长由最初的不信任,对护理工作的质疑,到配合护士的工作积极的参与患儿的治疗,最后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欣然出院。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护士担当了各种角色,首先是护理者,要把患儿的护理工作放在首位。面对家长的不配合,要耐心对待,制作包裹敷料的外罩,帮助患儿雾化吸入,指导有效的拍背排痰,督促患儿多饮水。其次咨询者,把家长的各种问题,合理科学的讲解清楚。告知其药液外渗的各种原因,其中包括:如患儿敏感体质,药液外渗加重炎性反应,家长对此认同。协调者,有效的护患沟通,避免医患纠纷,多与患儿互动,与家长聊天,缓和紧张气氛,营造舒心环境。采用必要的告知与签字制度,知情同意制度来降低护患矛盾,通过一系列前馈控制措施有效规避了输液风险,提高了输液的安全质量[4]。教育者,以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诚恳的工作态度感染患儿家长,讲授日常生活的保健知识,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最后经过我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穿刺部位皮肤恢复正常,家长对我们的护理工作表示理解及肯定,对后期的护理过程很满意,避免了医疗纠纷,三个患儿治疗好转后欣然出院。

4 讨 论

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不但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病人生命[5]。特别是婴幼儿属于静脉输液高风险人群,护士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心,观察患儿不仔细,穿刺部位渗漏未及时发现,就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就对儿科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检查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在输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的发生率,确保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发生婴幼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时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开拓新的思维新的方法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确保静脉输液过程的安全有效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外渗甘露醇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