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和保障措施分析

2018-08-15 00:55柯旭清
现代食品 2018年8期
关键词:安全性监管污染

◎ 柯旭清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经济的发展促使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监控力度也在加大,各部门加强重视并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才能保障人们的使用安全。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提高,成为当前各国家关注的重点。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对食品进行安全管理、监控,要重视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

1 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含义

1.1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即食品中不包含会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其应该无毒无害,能够满足有关规范规定中对食品营养的要求,不会对人体造成急性、亚急性、慢性等危害。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食品安全的概念也随之改变。从狭义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是指在人们直接食用的食品中,无论其卫生、营养还是质量等,都与正常的需要相符[1]。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则是指被人们直接食用的食品,以及各种原料性食品,其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与消费者的需求相符,不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不良的影响。

1.2 食品安全的含义

食品安全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①食品数量的安全。无论是在国家范围内还是在地区范围内,都要保证食品的生产和供应数量,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不仅要让人们买得到自己所需的食品,还要使人们有能力购买食品。②食品质量安全。社会上所供应的食品,既要卫生、营养,又要保证其质量,符合人们的健康需求。所以,要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验,被污染、有毒、添加剂含量不合格的食品都不能出现在市场上。食品安全问题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一旦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2]。所以,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对食品进行保护,避免其被污染。③食品可持续安全。在获取食品的过程中,应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使各类资源持续利用。

2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污染因素

①环境污染。城市工业化虽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会间接地造成食品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癌症的发病概率。污染源基本来源于工业生产,其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加上交通尾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加,都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其中,污染能力最强的是大气污染物质氟化物和二噁英[3]。在水源被污染后,其灌溉的植物中也会聚集污染物。土壤被污染,主要是因为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被污染,可食用农产品也会被污染。②生物性污染。其载体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生物性污染的途径非常多,其中最常见的途径是污染食品原料。而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卫生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在食品运输或销售的过程中,造成食品被污染等,都会引起生物性污染。③原料和工艺污染。随着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在食品工业中所采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多。食品工业中会用到许多添加剂,其基本为化学合成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品安全。采用油炸、烧烤等工艺,会在食品中产生有害物质,人们在食用后可能会致癌。

2.2 管理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还与食品的管理有关,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威胁到食品的安全性。①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力度不够。相关部门通常是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以后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而不是在事前进行控制,造成食品市场的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的稳定性[4]。②监管队伍的素质不高,食品流通的环节较多,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而在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时,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人力资源投入比较欠缺,难以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3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3.1 完善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

完善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能够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在建立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时,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其覆盖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5]。同时,应加大对进口食品的管理力度,以提升监管体系的完整性和预防性,使其涉及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比如,建立食品污染监测系统,对可能出现的食品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系统的监测结果及时作出预警和控制,以免遭受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只有从源头上加强控制,才能降低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此外,在检测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时,还应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食源性疾病,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2 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

目前,我国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惩罚力度往往不够,且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即使有些生产者违反了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无法对其他食品生产者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所以,为保障食品安全性,就必须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严格法律用语,避免在法律条款中出现漏洞,使有些人钻法律空子,不顾食品安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6]。比如,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惩罚力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法制建设,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应严惩不贷。在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大其执行力度,确保其中的条款能够落实到位。政府部门则应充分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由专门的组织负责食品安全执法工作,以提高食品安全执法效率,促使各部门自觉承担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最终确保执法的严格性。

3.3 提高食品生产专业化水平

要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应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保证食品的质量。企业应加强对职工的食品安全教育,使每位职工都能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遵守相关的制度,以免其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采用ERP信息管理系统整理各种信息,抽查食品的安全审核情况,如定期对食品生产车间进行消毒处理;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严格审核各种资质,必须保证原材料的相关质检证书齐全;基层生产员工应在入职前体检,身体健康的职工才能从事食品生产工作。只有做好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提高食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以提升食品生产效率和安全性[7]。此外,食品生产企业应接受公众的监督,并公开食品的生产过程,才能使人们放心地食用企业生产的食品。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其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在了解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情况之后,为保障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就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食品监管情况,完善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和食品安全法制体系,提高食品生产专业化水平,保证食品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以避免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带来的各种危害。

猜你喜欢
安全性监管污染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监管和扶持并行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