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全民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与对策研究

2018-08-15 11:18王卓
理论观察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展环境对策研究创新创业

王卓

摘 要: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掀起,齐齐哈尔全民创新创业工作深入推进,“双创”活动在我市形成了相对良好的发展态势,“双创”政策落实成效逐步显现。齐齐哈尔市依托自身构建的创新创业合作平台,通过深化合作与多种形式共享社会资源,在不断增强广大创业者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打造属于齐齐哈尔特色的创新创业发展的名片。

关键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080 — 03

随着我市创新创业工作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我市形成了相对良好的发展态势,“双创”政策落实成效逐步显现。我市从大学生创业人数、每万人新登记企业数量、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签约额来看均为例全省双创发展环境第三位。继黑龙江省政府出台“双创”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后,我市全面部署、积极推进,实施《齐齐哈尔市做强百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全市累计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718家,新形成一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科技型企业125家,完成预期目标的178.5%,共引进科技成果签约转化60项,签约金额15.8亿元;今年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17个,全市总数达到27个;全市签约投融资项目24项,科技投融资总额1.74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家。

一、齐齐哈尔市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一)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环境

我市结合《齐齐哈尔市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搭建良好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高校、科技人员参加创新创业。全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投基金达2亿元,重点支持金属材料行业人员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人员创新创业。在双创环境引导下,共吸纳大学生等各类创业人员1323人;全市参与创业农民合计七万余人,其中农民创业代表220人,农村创业孵化基地54家,直接带动2600余户农民在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畜牧养殖等方面创业。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创业创新人才寻求电商合作创新模式,结合我市已有15家电商孵化基地,围绕农产品包装、运输等现代物流业的从业农民达到近万人。全市依托淘宝、京东等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的农民人数达到2000余人。

(二)创新创业机制体制发展环境

全市以双创发展为契机,合理推进机制体制改革。针对全省《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取消与双创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行政审批权138项,下放与暂停实施合计20项,对用人单位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行调节的,一律取消行政审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促进“双创”发展,在并联审批基础上,筹备实施“一窗式”政务服务模式,重构政府、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我市根据双创发展客观情况,实施深化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方案,促进就地转化、加快转化机制;建立健全激励表彰机制等为全市双创环境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创新创业金融发展环境

我市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活动以来,在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相继开发引导基金使用。利用精准扶持创新创业基金、拓宽创业创新企业投融资渠道在城建基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良好运行企业保险金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针对有发展、潜力大但抵押资质偏弱的中小型科技类企业实现业务快速审核办理。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完善贷款周转资金平台建设进而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通过建立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签署银税合作协议,签约授信总额1.27亿元,促进多家金融机构与多家企业签订信用换贷款协议,实际发放创业创新贷款6500余万元。此外,我市重点发展专项资金1594万元,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安排重点领域创业创新建设。安排补贴奖励资金120万元,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重点试验室、支持成长性好、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项目优先建设。

二、齐齐哈尔创新创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创新创业重要群体的创业活力不强

大学生、高校和科研人员和农民是我市“双创”的三类重要群体,尽管这三类群体的创业意愿较强,但真正从事创业活动的人数较少。科技工作者作为“双创”重要主体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调查显示,尽管近45%科技人员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创业的人数仅有1.72%,来自大型企业的科技人员创业比例甚至只有0.3%。高校教师本应成为“双创”的领跑者,但由于我市高校评聘体系中普遍缺少鼓励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加之缺少系统的创业培训,使得高校教师创业热情及市场化意识不足。人才缺失问题在“双创”中越來越突出,中高级人才和大学生外流现象严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足,尤其是科技创业者的缺失。由于我市区位优势不高,经济发展环境一般,企业员工工资收入较低,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少,降低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缺失成为我省“双创”深入推进的“短板”。高校有些研究方向和科技资源与本市产业无法对接,导致培养的人才及其产生的科技成果均输送到省外。在其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待遇丰厚、环境条件优越的吸引下,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也纷纷离开我市,现已形成了在我市“科教”、到外市“兴市”的不利局面。此外,我市企业尤其是国企的用人理念不够灵活,“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意识和机制也不足。

(二)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问题尚未破解

一是创新创业的发展资金不足。如在调查的62家企业中,2016年3—10月份研发投入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1.28%;65.2%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是缺乏资金,已创业的大学生中“缺资金”的比例到达71.4%,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双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为自有资金,其次是一小部分银行贷款,而来自政府和众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比例仍然较小,且在重点领域放贷,这也反映出政府投入及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尤其一些市县政府的投入力度非常小。

二是创业贷款难。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物,现有的担保公司大多愿为有一定规模和抵押物丰富的企业做担保,针对初创企业和大学生提供担保服务较少或担保意愿不强,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的情况下,更难满足享受贷款政策的条件;虽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贷款可以通过公务员提供担保,但是存在资金需求方找不到公务员、公务员也不愿承担风险的两难现象;另外,银行创业贷款的审批过程和手续较繁琐,获得贷款仍有较大难度。

三是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到位。目前,我市商业银行通过小额担保支持“双创”虽然收到一定成效,但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类贷款主要集中在地方商业银行。担保贷款和贴息贷款涉及社保、财政等多个部门,手续比较繁琐。银行信贷产品设计趋同,不能满足创业多样化需求。作为风险分散的机构—担保公司以2%—3%的收益,承担客户100%的风险,风险极高,目前我市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政策性担保机构存在资本金供给不足问题。

(三)科技資源开放共享”政策成效有待提高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2013年,我市针对现有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平台、中小科技企业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共享子平台等平台提出有机整合,即将三个网络平台整合为一个网站,希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集成科研设施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科技工作者希望获得相关科技资源的支持,但是超过四成表示无法方便获取相关资源,其中,需要大型科研仪器却不方便获得的比例最高,为50.4%,需要科技报告却不方便获得的比例为48.8%,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科研资源。而目前,仅有49.3%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知道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而使用过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的比例低至15.8%,可见,我市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却存在“双低”——知晓率低、使用率低问题,说明我市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的推广与宣传需要进一步增强。

(四)“离岗创业”“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政策成效尚不明显

尽管我市出台一系列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但是在政策落实终点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有些政策由于操作性不强而被“束之高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中45.3%的科技工作者不清楚所在单位是否有离岗创业的相关规定,另有27.68%的科技工作者反映所在单位不允许离岗创业,仅有10.08%的调查者对所在单位允许离岗创业表示之情。高校、科研院所等对离岗创业的宣传、推广和改革力度都与政策目标差距较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工作者表示所在单位允许离岗创业的比例分别为29.5%和9.87%。可见,离岗创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阻力较大,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有利于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调动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和产业化效益。但科研院所和高校落实这一改革的情况并不理想,54.7%的科技工作者表示不了解所在单位是否进行了改革,23.93%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对该政策完全不知情。超过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效果并未全部释放。通过企业调查统计也发现,只有18.66%的企业贯彻了“三权”改革。

三、齐齐哈尔创新创业发展对策

(一)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有企业“双创”推行体制机制改革

我市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全市创新创业重要资源,是“双创”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激励人才,释放能量,需要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权”改革,以确保创新创业者在“双创”中收益权;积极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创业,建立分工协作的“双创”网络;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用人制度,取消国有企业的差别用人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员工离岗创业的保障机制;鼓励离岗、在岗与团队创业,并将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纳入岗位职称评聘考核指标,积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人才双向流动,完善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岗创业激励机制、离岗创业保障机制以及团队创业的服务配套措施。

(二)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与机制

人才短缺始终制约着我省“双创”工作推进进程,由于创新需要经历项目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和市场化等阶段,而创业企业发展也要经历初创期、发展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各发展阶段都需要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才提供支持,因此,应充分利用我省高校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面向我省“双创”发展需要,建立面向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体系。目前,首先是要加大各地市创新创业管理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训,尤其是创业导师的培训,以加强我省“双创”队伍建设。

一是要在用好我市现有各类优秀人才,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创新创业人才外流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力度,变通思路,鼓励企业积极探索适合黑龙江的人才引进模式与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研发机构,通过为大学生提供长期实习岗位留住人才。

二是积极探索“不为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引进机制,有效利用国家、本省各类优秀人力资源。建立专家团队、技术指导团队等,为我市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通过人才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带动“双创”工作开展与落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为人才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三)积极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针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难以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政府应当积极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国内外、省内外的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创业机构,为我市开展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强地区投资市场主体培育,充分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引导创新创业投融资规模,加快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特别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政府合作,探索建立市场化、商业化的投融资体制。

二是对有创业项目的各类创业者提供资金上的扶持,降低担保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常态化发放,为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是借助P2P、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创投类金融公司,构建基于齐齐哈尔创新创业信用互联网投资平台,构建由市政府、科技专家、金融机构、高新园区、孵化器等联合推荐的企业融资需求库,运用金融工程技术,设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金融创新产品,将我市民间资本合理导入双创领域,从而有效改善齐齐哈尔全民创新创业投融资环境。

总之,我市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出台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在人才发展环境、金融支持环境等方面较好的推动了全市创业创新活动的开展,目前我市“双创”工作正处于贯彻、理解消化和启动阶段,随着我市“双创”工作深入推进,“双创”发展落实成效将会逐步显现。

〔参 考 文 献〕

〔1〕刘丽伟,高中理.以“双创”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析〔J〕.经济纵横,2014,(11):50-54.

〔2〕曾红颖.“双创”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5,(12):21-23.

〔3〕曾骊,张中秋,刘燕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

2017,38,(01):70-76+105.

〔4〕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03):1-5,11.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发展环境对策研究创新创业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