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律及启示

2018-08-16 01:2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研究院刘毅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7期
关键词:矿山事故职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研究院 刘毅|文

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前提。研究分析国外事故统计数据及安全发展历史发现,发达国家安全生产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及原因都有较强的统计规律可循。分析和研究安全发展和事故规律特点,对指导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国外事故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国外安全生产和事故规律性特征,并提出继续推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建议。

图1 芬兰生产安全事故时间分布规律

发达国家安全发展及事故规律分析

1.从高危行业的变化规律来看,发达国家事故焦点已逐渐由采矿、化工等传统高危行业向建筑、交通运输、农业等行业领域转移。

目前,建筑、运输和仓储、农林牧渔行业是美国事故最为多发的行业。而在20世纪初,美国煤矿领域是安全事故多发高发的高危行业,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在2 000人以上,1907年达到3 242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2014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至16人,已经成为美国最安全的行业之一。反观建筑领域事故一直居高不下,1980年美国建筑事故共造成1 271人死亡,至2013年这一数字仍高达828人。2011年,美国职业事故最多的是建筑、运输和仓储、农林牧渔行业,死亡人数比例分别占总数的18.8%、14.9%和11.9%,合计占总数的45.6%。

同美国类似,建筑、制造、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等是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事故比例最高的行业。日本的建筑、制造、交通运输行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30.7%、19.2%和14.5%,合计占总数的64.6%。澳大利亚运输仓储、农林渔和建筑施工行业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23.1%、21.6%和16.0%,合计占总数的60.7%。

2.从事故发生的规律性特点看,发达国家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区、类型、人员等情况存在较强的统计规律可循。

通过分析芬兰的职业安全事故数据发现,一季度职业安全事故起数约为二、三季度的2倍,四季度事故起数约为二、三季度的1.5倍;周一到周五事故起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20.2%、19.6%、18.7%、17.9%和15.5%,呈递减趋势。

表1 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因素与百万吨死亡率相关性

美国煤矿事故高发地区为西弗吉尼亚州,1959—2010年间发生3人以上事故14起、死亡203人,占总量的43%左右,其次为肯塔基州,共发生3人以上事故7起,死亡102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1%。瓦斯爆炸事故共有26起,死亡41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87.7%。

美国对2006年金属非金属矿山死亡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事故类型分析,机电和运输事故分别占事故总量的46%和28%;按照工作岗位和性质分析,辅助工种和维修活动发生的事故分别占事故总量的36%和56%;按照工人年龄及工作经验分析,19~25岁及1~5年工作经验人员发生事故的比例最高,分别占总量的32%和24%。

3.从某一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和作业环境是行业领域安全发展的先决条件。

以煤矿领域为例,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及开采条件是影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矿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波兰等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工业发展与安全生产指标进行量化相关性研究,发现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指标依次为机械化程度、井工开采比重、全员工效、人员薪酬和单井规模。

机械化水平对煤矿安全有决定性的影响。各国均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机械化开采,70年代开始引入长壁综采,目前各国机械化基本都达到90%以上。采煤机械化的提高,减少了矿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了用工数量,降低了人员伤亡的几率。

露天开采比重对煤矿安全有着显著影响。露天矿的生产工效一般是井工矿的3倍以上,而井工矿的事故率是露天矿6~10倍。随着井工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安全投入不断增加,各国纷纷转向埋深较浅的露天矿资源开采,当前主要产煤国家70%以上煤炭产量均由露天矿开采。

单井规模对煤矿安全也有一定影响。在各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大都经历了逐步淘汰规模小、资源条件差、盈利水平低的矿井发展过程。美国目前的煤矿数量相对较多,单井规模约为50万t,澳大利亚、波兰、南非均在400万t左右,印度在100万t左右。

4.从政府安全监管的发展规律来看,通过制定出台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行业安全生产状况。

20世纪初美国通过成立监管机构、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七八十年代通过加强矿山安全立法,普及自动化及安全监控系统,实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根本好转。1900年到2014年美国金属非金属矿山总的死亡人数和较大事故死亡人数,以及在几个关键的拐点时期,美国采取的技术与监管措施如图5所示。

191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组织法成立了矿业局,制定了矿山安全生产规定和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年代左右,美国矿山开采开始进入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阶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井下工作人员,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通过这两项重大改革,美国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死亡人数从1911年的833人降到1921年的350人,10年间降幅达到60%。

图2 美国1950—1975年采煤机械化率与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图3 澳大利亚1960—2010年井工矿产量比例与百万吨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4 澳大利亚1994—2010年平均单井产量与百万吨死亡率变化趋势

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1978年依据《联邦矿山安全健康法》建立了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80年代,美国矿山的采矿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提高,矿山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针对地表岩移,地下采场冒顶、片帮、岩爆、露天滑坡,尾矿库失稳以及矿山火灾和突水等危险源的监控技术大规模普及,有效推动美国金属非金属矿安全状况好转,死亡人数从1978年的136人下降到1982年的51人,5年时间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超过62%。

南非通过加强矿山安全立法、强化政府监管实现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的大幅下降。南非金属非金属矿山也经历了开采秩序混乱,机械化程度低,伤亡率居高不下的发展时期。1900—1990年间,有大约6.6万名矿工死于矿山事故,还有100多万名矿工严重受伤。

1983年,南非政府将《工厂、机械和建筑工作法》修改为《职业安全法》,1993年再次对该法进行修订,并更名为《职业健康与安全法》。1996年,南非颁布《矿山健康与安全法》,1997年1月正式实施,成为指导南非矿业健康与安全的最高法律文件。1996年南非政府组建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归属于矿产能源部,1997年组建矿山健康与安全委员会,矿山安全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2007年,南非总统要求矿产能源部(DME)对所有矿山是否符合《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的健康和安全标准进行审计,大大提高了《矿山健康与安全法》的执行效果。

发达国家国外事故分析与防范的经验做法

1.事故统计内容十分详细。国外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指标信息十分宽泛,不仅对事故发生后上报的事故伤亡及损失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而且综合考量了事故发生前为预防事故发生而设定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如欧盟职业健康统计数据库(ESAW)中采用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统计代码制度”,对雇员暴露在危险作业环境下的时间、地点、性质、状态、结果等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制定更科学的防范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图5 美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措施与事故变化趋势

图6 南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措施与事故变化趋势

2.更加关注职业健康与未遂事故。国外不仅统计死亡相关的各种指标,同时对产生工作日损失的轻伤事故、职业病乃至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未遂事故都非常关注,对重伤、轻伤、损失工时或工作日、职业病发病人数指标等进行系统统计,有利于全面反映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和有效防范伤亡事故。

3.高度重视事故数据信息化建设。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事故信息数据库建设。例如欧盟建立了安全事故统计(ESAW)和欧洲职业病统计(EODS)两大数据统计系统,是欧洲统计局(Eurostat)收集、分析和通报统计数据的两个重要来源,为欧盟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统计数据资源,并可结合劳动力调查数据和模型,进行诸如时间序列析等统计分析研究。

4.注重事故数据分析与应用。国际劳工组织《职业伤害统计决议》明确提出,职业伤亡事故统计的主要目标,了解各种职业和经济活动的职业伤害发生状况,认识其程度、严重性和发生方式,据此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例如美国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运用职业伤害和疾病统计数据评估其执法效果和推广减少工作相关伤害和疾病项目,各级政府也都将职业伤害和疾病调查结果作为判断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发展趋势一个重要指标。

5.定期向全社会公开统计数据。国外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数据十分透明,政府有关部门至少每年发布一次相关分析报告或统计报表。例如美国劳工统计局每年公布2份有关全国的职业伤害和疾病调查统计结果的新闻简报。澳大利亚安全生产局每财政年度则会发布3份不同的全国死亡事故统计报告:《工伤死亡报告》《工人赔偿统计概要》和《死亡申报报告》。

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启示

1.借鉴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经验教训,充分发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后发优势,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监管执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可以有效缩短事故易发期,比发达国家更快地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2.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抓住影响某一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在产业结构与布局、技术装备与生产力水平、生产条件与作业环境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是实现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前提。

3.事故统计分析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高危行业领域、特定时段、关键地区、部分事故类型、重点人群,才能够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防范事故。

事故防范措施与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快小煤矿整顿关闭,实现煤炭产业布局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创造更加有利的安全生产环境。

2.建设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大数据分析中心。借鉴欧盟生产事故统计数据库(ESAW)相关经验,依托相关研究机构,建设包括数据采集终端和云平台的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大数据分析中心,通过海量安全生产事故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提高事故规律预防预判的准确性,从根本上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加强事故技术及管理原因调查。事故调查组要聘请行业内权威技术专家,借鉴国外系统原因分析、事故地图等先进的事故调查方法,综合运用现场侦查、计算机模拟和各种现代检测技术及信息化手段,适当延长事故调查时间期限,提高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加强事故规律特点研究。参考借鉴国外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统计指标,适当增加对受伤事故、职业病及事故隐患等指标的统计分析,重点抓好重点地区(西南、华东、华南)、重点行业(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重点时段(一、四季度,周一)、重点人群(20~25岁、5年以内工作经验)的事故预防工作。

5.建立事故预警与防控工作机制。针对事故规律特点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应对机制,逐步形成事故规律特点研究常态化、应急响应动态化的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警与防控工作模式。

猜你喜欢
矿山事故职业
学中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废弃泄漏事故
职业写作
小恍惚 大事故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