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怎么长腿走路了?

2018-08-18 06:20吴开连
莫愁 2018年24期
关键词:条理性敏感期橱柜

☺吴开连

长了腿的茶水壶

一日,我在厨房整理橱柜,发现搁置在橱柜最下层的茶水壶不见了,这只茶水壶是前几天用坏了淘汰下来的。再找一找,发现茶水壶竟然又回到了它原来的“工作岗位”。咦?难道茶水壶会长腿走路了?

这时我想起,刚刚2岁的洋洋趴在橱柜下面鼓捣了半天,我当时在忙没太在意,一定是他把茶水壶放回原处的。拉过来一问,果然是小家伙干的。类似的“移花接木”后来又发生了好几回。

老太太每次出门都是带拐杖的,洋洋知道了老太太出门和拐杖的对应关系。他会提前把老太太的拐杖从卧室里拖出来,交给老太太;哥哥上学要穿鞋子了,他会拿双哥哥经常穿的鞋子递到哥哥面前;妈妈穿什么样的衣服,爸爸腰间的皮带,他都会记得一清二楚。

细心的妈妈可能会发现自家孩子也有过类似的行为:鞋子一定要放回原来的样子,玩具要放在原来的抽屉里不能变,出门要走固定的路线,穿衣换裤也要有“指定程序”……每天乐此不疲地维持着家里物品的秩序。对物体本该有的固有位置,他记忆深刻,并不容篡改。

秩序带给孩子的安全

2岁~4岁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这个年龄段,他们非常善于观察,并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概念:物权归属,就是原先这个东西是谁的就是谁的,原来这个物体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就像人的鼻子不能挪到下巴下面一样,位置的固定和有序是不能更改的。而一旦他的秩序被破坏,就会引来激烈的反抗。

熟悉的环境,会让他感觉安全。你把物体挪地方了,脱离了他对物体习以为常的顺序,他就会产生秩序被打乱的不安和焦虑感。比如,餐桌上,妈妈通常坐在宝宝的左边,爸爸坐在宝宝的右边,如果爸爸和妈妈的位置调换,他很可能会很执拗地要求你们改过来,对此不依不饶,甚至哭闹,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大部分家长缺乏理解,把它看成是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于是对孩子大加训斥“以暴制暴”,那就大错特错了,应该小心维护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秩序感。

正确对待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孩子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往往会以为世界是按照特定的秩序存在的,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尽量给孩子建立科学规律的作息安排、布置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的物权和归位意识,孩子则更容易养成条理性的生活习惯。条理性的背后,就是得到充分呵护和被尊重的秩序感。

2.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他会很乐意服从你给出的任何指令。比如,随手关门、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废弃的东西丢进垃圾桶、物品都摆放整齐、按时关灯睡觉、按时用餐等许许多多生活规律。因此可以说,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3.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产生的需求如果是合理的,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尽量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求,父母要灵活变通,可以通过拥抱、讲孩子能听懂的道理,或者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方式平息孩子的情绪,切记蛮横镇压。否则,会使孩子还不完善的秩序感慢慢沉没于意识的底层,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要科学应对,帮助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度过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猜你喜欢
条理性敏感期橱柜
写文章要有条理
橱柜
有秘密的橱柜
文化敏感期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开窗户的厨房 橱柜划定温馨餐区
大学数学课堂:老师可以做得更好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三“三”两“两”通“航天”
妈妈,不要坐等敏感期
学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