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太原

2018-08-20 09:39王云龙
党史文汇 2018年7期
关键词:太原市委建设

我在山西工作近30年,其中有近20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既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当时组织安排我进入山西省委班子工作后,主要任务是负责太原市各方面的工作,故此文着重回顾太原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工作情况。

1992年5月,王云龙在太原市委办公室工作。

太原是山西省会和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历史上工业基础好、资源禀赋高、配套能力强,大中型企业多,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和产业大军,是搞好、搞活山西经济和社会的龙头城市,在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情况来看,作为内陆城市和传统重工业城市,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使经历了10多年的改革,计划经济意识仍较深,相对沿海地区仍较缺乏改革开放所需的开拓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工作气氛。同时,太原当时有一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重化工大企业,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市建设落后,环境问题突出,民生和社会发展方面遗留的包袱也很重。如何通过抓改革开放促进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全省上下都十分关注的。我任太原市委书记后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狠抓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全力营造改革开放新氛围

1992年3月,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改革开放的热潮。当时《太原日报》及时转载了《深圳特区报》刊登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内容,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从当时太原情况来看,我们市委班子普遍感到,在一些干部群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思维和求稳怕冒、小富即安的内陆意识,“有了计划心里就踏实,没有计划就难干”,不大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想打开工作局面,就要深入学习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此巡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在推动改革开放上形成一种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思想氛围和工作氛围。为此,太原市委主抓了两项大工作。

一是组织太原党政干部深入广泛学习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并以南巡讲话精神为指导制定相应的工作方针和实施意见。1992年3月中旬,中共太原市委召开全市宣传工作会议和学习邓小平重要论述座谈会。5月6日到8日,中共太原市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学习贯彻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中共山西省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讨论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会议提出,解放思想要有大突破,经济发展要有大动作,对外开放要有大跨度,深化改革要迈出大步伐,抓落实要下大力气,树立“团结、拼搏、主动、唯实、创新”5种精神和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提前1年完成“八五”计划,提前2年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11 月13日至 14 日,市委召开六届五次全体会议,我在代表市委所作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动太原经济尽快迈上一个新台阶,至关重要的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清除各种思想障碍,一切从太原实际出发,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要放开手脚,勇于探索,大胆试验,走出一条内陆开放城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在全市范围倡导和组织了“太原·开放·未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了解放思想、转换脑筋的大讨论,开展了“市场经济与太原发展”的宣传教育活动。转换脑筋,最重要的是迅速换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脑筋。改变以往那种依赖、迷信计划的旧意识,自觉以市场为导向,到市场经济中去闯、去干。这种脑筋不换,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肯定要吃败仗。我多年从事科委领导工作,深知电脑软件升级的重要性。所以常以电脑软件打比方说明换脑筋的重要性。通过这场大讨论,解放了干部群众的思想,确立了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意识,为全市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二、 用好用活内陆城市开放政策,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就借特区和沿海城市开放,全面推动各项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中西部各省区的积极争取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1992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合肥、南昌、长沙、成都、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贵阳、昆明、南宁、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共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如何抓住太原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的机遇,积极贯彻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使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形成新局面,是太原市委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要的工作平台。为更好地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真正把扩大开放作为太原加快改革和加速发展的突破口,市委主要抓了3件大事。

第一,争取省委、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支持,使沿海开放政策在太原能实实在在、不打折扣地落地。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1992年8月市委、市政府经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制定了太原市实施内陆开放政策推动太原经济上新台阶的总体方案,同年10月8日及时召开贯彻沿海开放政策、推动经济上新台阶动员大会,会上宣布了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批准太原市為对外开放城市决定的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省直各经济管理部门把促进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全部尽快下放给太原市。1993年5月召开了全市首次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会上我特别强调了抓住机遇、用好用足开放政策的问题,要求同志们充分认识沿海开放政策的时效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切实抓住政策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间,把对外开放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4年期间,太原市委和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关于引进资金和推荐投资项目实行奖励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配套文件,为沿海开放政策在太原具体落实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第二,重点抓了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来太原之前任省科委主任时建立的,时任省科委副主任兼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1992年11月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区是我到太原后1992年6月搞起来的。高新区和经济区的建设对推动太原市的对外开放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给两区的定位就是要使之成为山西、太原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示范区和辐射源。因此,市委对两区建设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定期要研究两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两区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两区起步之初,为吸引企业参与两区建设我们颁布了“一厂两制”(在一厂中选择其部分基层单位引进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进入太原高新区)及吸引项目资金的诸多政策,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两区,打开了两区发展的局面。

第三,走出去、请进来,打通对外开放渠道,利用各种方式招商引资。这一期间太原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连云港市、厦门市和上海杨浦区结为友好市(区),进一步发展了同国内先进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和友好关系,并与晋中、忻州、吕梁3地市组成太原经济综合协作区,为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打通陆运口岸,1993年7月太原津港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成立,由太原市联运公司、香港华美公司、天津集装箱公司合作筹建,系中国内地与香港合资股份制企业,到1996年1月18日太原陆运口岸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在招商引资中,除了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和地方企业合资合作项目等形式,我们还积极利用山西的历史文化资源搭台唱戏,如在招商引资中比较好地发挥了王氏宗亲联谊会的作用,1993年6月在晋祠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暨经贸洽谈会,来自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5国的海外王氏社团200余人参加了大会。洽谈会上,太原展出了以轻工、工艺、小五金、纺织、机械为主的商品,对外发布了包括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游乐和商贸服务设施及农业综合开发等240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活动延续成以后每年一次的经常性招商活动,为太原也为全省各地市对外招商引资搭建了一个平台。

1995年9月,山西国际经贸洽谈会暨锣鼓艺术节在太原举行。图为经贸洽谈会签字仪式。

经过多年努力,太原对外开放形势有了很多变化,如与1990年相比,1995年外贸商品进出口总额达1.93亿美元,增长11.6倍,其中直接出口商品总值达1.22亿美元,增长7倍,年均增长51.4%,同期新增“三资”企业721家,合同引进外资5.1亿美元,为太原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 细致谋划改革发展举措,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20世纪80年代,太原乃至山西经济发展集中在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上,经济发展比较单一,大批大企业、老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太原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过重,加上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自有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市经济发展,而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全国改革发展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集中精力抓好改革发展,是市委班子的中心任务。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着力点有两个,一是抓总体发展目标、思路和战略规划,明确全市发展重大方向,二是集中精力抓好各项重大改革和发展措施。

在太原的几年,市委注意对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以及一些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进行认真研究,我和其他常委们及其他市级几大班子一道,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把握指导全市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如在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全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上升期。面对这一机遇,市委、市政府对太原市情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周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放开胆子、放活政策、放大步子,实现6个突破(外经、外貿、投资环境、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流通领域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改造40个老企业,夯实4个基础(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基础),突出解决涉及民生4个问题(水、路、气、热),并明确了从根本上解决太原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的主攻方向。1995年在认真总结前几年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实现“123”的奋斗目标,即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0亿元。这些目标的提出,既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也对进一步挖掘全市经济发展潜力、加快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提出目标的同时,市委常委坚持定期分析研究全市经济发展的形势,及时掌握全市经济运行的状况,加强对全市经济工作的指导。应当讲,太原经济在1992年全面回升后,呈现跳跃式发展,增势强劲的势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态势。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太原市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特别是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困难大、亏损严重的情况,我们组织市级几大班子和有关部门领导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包点帮促,解决问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作为书记,我提出把太原重型机器厂、太原五一机器厂、太原造纸厂等企业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并经常深入这些企业面对面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以此带动面上的工作。后来市委提出在国有企业中引进“三资”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路,就是我在五一机器厂调研时提出的。这个厂有一个中外合资车间,通过调研我感觉他们的管理机制实质上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具备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模式,所以提出把三资企业的机制推广到他们全厂,新机制一推广,五一机器厂的生产经营很快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针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特别是太原市成为全国、全省改革试点城市的新机遇,我们在总结以往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形成了以企业“转机建制”也就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总体思路:包括推进各项改革的“三转”(转变观念、转换机制、转变职能)、“三调”(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三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要素市场体系)、“三让”(有偿出让土地、有償出让住房、有偿出让企业)。1993年在获悉国家准备搞“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信息后,我们积极准备和申请,多次向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最终在1994年2月争取太原成为国家“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首批18个试点城市之一。之后,我们又很快制定了《太原市“优化资本试点,增强企业实力”实施方案》,经省政府报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门。8月24日,国家经贸委等9部门批复了我们的实施方案,并对我们提出的有关问题作出明确答复。这就为全市国有企业进行“转机建制”改革争取到了政策支持。围绕搞好国有大中企业这个中心,按照“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要求,确定了不同类型的26户企业为“点中点”企业、16户企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995年,又选择15户企业为增资试点企业,选择10户企业进行派出监事会的试点工作,选择10户企业进行减人增效的试点工作。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和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分离,我们围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组织制定并推选了职工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养老金计发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7个政策性文件,受到劳动部的充分肯定。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委、市政府围绕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在娄烦县、南郊区机构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市党政机构改革总体方案(草案)和有关配套文件。完成了纪检、监察的合署办公,撤销了组建时间不长的市委企业工委和事业工委,成立了市委工交工委、财贸工委、城建工委和教育工委,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打下了基础。

四、 全力实施12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平台

由于历史上长期实施先工业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的经济建设方针,到20世纪90年代初,太原城市建设特别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已经相当严重,极大制约和影响了太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如何根据太原具体情况全面规划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把各个项目落实下去且有效解决建设资金,是我们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1995年夏,王云龙到工厂看望一线工人。

1993年,王云龙到农村调研。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论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改善太原基础设施条件的12件大事:一是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包括煤气工程、集中供热、三大污染治理;二是公路交通建设,包括太原市东山过境公路、迎泽西大街打通工程等;三是航空电信供电设施建设,包括太原机场改扩建工程等;四是火车站、五一广场建设,包括火车站高架候车楼,火车站商贸中心等;五是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包括少年科技城、电视城、多功能文化娱乐城等;六是商贸设施建设,包括云山商业贸易城、太原市商业城等;七是汾河改造,包括汾河蓄水工程、汾河大桥改造、东西滨河路的修建;八是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包括南庄引水工程,汾河二库工程;九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十是旅游综合开发区建设;十一是旧城改造,包括解放路北端改造工程、城西水系工程等;十二是住宅小区建设,包括漪汾苑小区、北张别墅小区等。这12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事,又具体分解为环保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电信供电工程、城市供水工程、科教文化娱乐设施工程、商贸设施工程、旧城改造工程等方面的60个项目,并制定了明确的工程建设进度表。

为了确保12件大事和60个项目落实,市委建立并坚持实行了由市级四大班子牵头的项目负责制,12件大事、60个项目分别包给每个市级领导,把分包项目名称和负责项目协调工作的领导同志姓名,在《太原日报》上公布。我的办公室里就挂着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表,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及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每人都建立了项目联系点,定期下去了解情况,面对面地具体指导。当时太原市的财力有限,搞重点工程建设难度很大,许多工程连起步资金都不足。像少年科技城奠基后起步资金缺乏,是靠部队、企业和开发单位的捐款建设起来的。少年科技城也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双拥工程”。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全市仍有一批重大项目如晋祠到夏家营公路、太榆路、打通南出口和北出口的道路工程等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的目标;太原火车站高架候车室、飞机场候机楼建成使用;完成城市集中供热360多万平方米。从而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落实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系列配套的筹措建设资金的政策。除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资金支持外鼓励金融部门完善资金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鼓励企业内部发行股票和开展信托投资,有计划有步骤开发土地和发展房地产业,实行供电供热等公用事业加价收费办法,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五、重点开展工业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效展现城市建设新面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太原的工业和城市燃煤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外地凡到太原的同志都有体会,一出太原火车站就能闻到煤烟味,站在太原西山向市区瞭望,经常是烟雾笼罩。从当时情况来看,如何抓好太钢、太化等大企业污染治理和全市居民燃煤污染,是需要集中精力先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在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方面,推动各大企业发扬太钢“双良精神”和古交煤矿的“古交精神”,在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的过程中,持续做好各项配套的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当时主要是集中开展了太钢、太化等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经几年努力太钢一钢、三钢等烟尘治理,太化硝酸尾气改造,太原水泥厂竖窑改造等工程都顺利完成。市政管理处沥青加工系统改造工程完工。赵庄、南堰污水处理厂和太化染料厂废水处理、太原绒织印染厂污水处理建成运行。危害市民长达60余年的太钢一钢平炉红烟和太原造纸厂的制浆黑水得以彻底根治,老百姓对此欢欣鼓舞。

199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左二)视察太钢并在轧钢车间同职工亲切交谈。

李双良退休后主动请缨,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搬掉了沉睡半个多世纪高23米、占地2.3平方公里、总量达千万立方米的大渣山,建成绿树成荫的渣山公园。他被誉为“当代愚公”。

在城市环境治理工程方面,为结束城市居民燃煤的历史,取消城市煤堆,全力推进集中供热和煤气化工程。到1994年1 月11日,太原市集中供热首期工程(太原一电厂集中供热1期工程)竣工运营,实现340万平方米住宅集中供热,5万户30万居民成为集中供热首期工程的受益者,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和环保等社会效益。这项工程在市区减少采暖锅炉163台,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量1713.96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509.93吨。1994年以后,通过多次扩网,到1997年太原市热力公司集中供热面积达到了569万平方米,取消供热区域内大量分散的燃煤锅炉,拔掉了烟囱1000多个。同时,为了把太钢、太化等企业的煤气输送到市区,新建了汾河煤气管道过线桥和市区煤气管网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为逐步提高太原市区气化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当时还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和碑林公园,同时开展了北起森林公园沿汾河两岸南下到晋阳湖,由北向南的大面积绿化、园林化工程,为汾河治理打下了基础,同时市区绿化取得显著进展,被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六、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不断激发促进改革开放新动力

我们这届市委、市政府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围绕落实“八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开展了“学雷锋、学双良”“做文明市民”“五爱五献”(爱祖国、献终生,爱太原、献力量,爱集体、献才能,爱岗位、献本领,爱他人、献热忱)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了“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建三城”(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社会治安模范城)。同时为避免活动忽冷忽热、不能长久保持的现象,在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和精神文明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做了些探索性工作。1993年和1994年,太原连续两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新建了电视技术大楼、太原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建立了省立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元帅铜像广场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加强了精神文明硬件建设。

市委一班人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关键来抓,始终紧紧围绕班子、队伍、作风3个环节抓党的自身建设。

突出抓了领导班子建设,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好人主义等问题。有计划地抓了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及市场经济知识和经济理论知识的活动,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开展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查处大案要案等工作,进一步引深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和健全了由防范、制约、监督、惩处四个环节构成的反腐倡廉机制,不断增强了具有太原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整体合力;以自查自纠专题民主生活会为主要形式,认真清理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采取建立责任制、领导包案等措施,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大要案进行了严肃查处、惩治了一批腐败分子,为推进改革开放扫清了障碍,净化了政治生态。

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班子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了一支由年轻干部、非党干部、妇女干部组成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太原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根据当时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修订和完善了堡垒工程四年规划,开展了“标准化支部”建设和“党员就是一面旗”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抓好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弘扬勤勉务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作风,不推诿、不扯皮、不懈怠,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整治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严肃查办阻挠项目落地和推进等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切实解决了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让人民群众更好更多更全面地享受到了太原改革开放成果。

通过抓好党建工作这个龙头,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为做好太原包括改革开放在内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增强了新的动力。我是山西人,是吃山西的小米、喝山西的水长大的,是山西这片土地哺育了我,山西人民培育了我,在山西的工作锻炼了我。而且太原是我度过中学时代的地方。我对山西、太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眷恋。虽然因为工作关系,后来离开了太原、离开了山西,但我仍时刻关心、关注着山西、太原的发展和进步。看到现在山西、太原日新月异的发展,看到山西、太原的巨大变化,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喜悦。这是在历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仍是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站在更高起点上已经对推进改革进行了谋划,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太原的改革开放事业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太原的明天会更美好,太原人民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更红火!

猜你喜欢
太原市委建设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中共秦皇岛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除夜太原寒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