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和解决化学实验课的问题

2018-08-20 11:10王振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心理学

王振元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化学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知识体验、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但是实验课也是最容易出现混乱,让一部分学生得以浑水摸鱼,结果一无所获的课型。文章根据多年的实验课教学体会,总结了化学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利用心理学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心理学;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9-0064-03

一、存在问题

(一)上课纪律差,实验缺乏耐心,存在敷衍实验的心理。

学生进入实验室,总是很难很快地安静下来,不是这边摸一下就是那里碰一下,有些学生甚至会聚在一起高声讨论,大声喧哗,缺少良好的课堂纪律。即使是一些平时很“听话”的学生,在实验室也会表现得很兴奋,给教师的讲解、示范带来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会产生各种随意盲动现象,如任意混合不同试剂,玩弄实验仪器,盲目增大试剂规定用量,在实验室内走动,随意与其他实验小组调换药品、仪器,操作漫不经心,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实验不仅达不到预期实验效果,还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有的学生实验失败了,不查找、分析原因,而用猜测、臆断来填写实验报告,有的学生甚至更改实验数据,有的没参加做实验,即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敷衍实验的现象,也是一种意志品质的不良反应倾向。

(二)行为习惯不良,操作能力差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某些技能由不会到熟练再到掌握,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同时形成固定的操作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某些行为习惯,往往干扰实验的规范操作。例如:在一定浓度溶液的物质配制实验中,需要计算、称量、溶解、轉移等操作,很多学生受到生活中习惯动作的影响,在托盘天平使用时用手直接拿砝码、称量后的滤纸随意丢弃、试剂瓶盖随意放置……实验结束后即使实验老师再三叮嘱,也会有几张实验桌一片狼藉,不是实验仪器没放整齐,就是一些器材(如砝码等)没有放到指定的位置,甚至一些学生没有清洗仪器就离开实验室。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给实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更给后面班级学生进行实验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依赖心强,动手能力弱,缺乏实验动力

实验是依靠动手来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部分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中长期养成了自由、散漫、依赖别人的习惯,实验时依赖心理更严重,实验准备依赖实验员,实验操作依赖同小组同学,实验结果依赖课本和老师,懒于动手动脑,这种被动应付的心理造成做实验时,站在旁边看实验,只做“观众”和“看客”,因为学生缺乏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实验课变成了减压的形式、过场,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缺失。

二、心理学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紧抓实验常规,实施自我管理,提高自控能力,消除随意盲动心理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大脑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从而影响旁人,造成整个实验室内互相干扰、学生思维混乱,这些都是实验意志不强的具体表现。实验意志是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而自觉地调节行为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其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力等等。化学实验中学生自觉调节学习行为时,意志的坚毅性和自制力显得尤为重要。

(1)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明确提出学生进出实验室和进行实验时要文明举止,并反复强调,使学生心中形成一种牢固的印象:在实验室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则与操作规范,毫无商量余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比如:通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磨炼意志力,增强耐力;通过适当的挫折训练磨炼顽强意志,增强不服输的精神;通过军训、夏令营活动等改掉他们娇生惯养、依赖心强、动手能力差、怕脏怕累的不良习惯,增强他们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2)建立“实验助手—实验组长—组员”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首先有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实验助手”,让他们示范、帮、扶、带,扩大对学生操作的辅导面,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协作能力。其次将学生合理分组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兴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实验小组让学生相互模仿、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完成实验。最后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积极巡堂,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刻纠正,耐心辅导,指导学生实验时,既面面俱到地进行引导,又不包办代替。当学生出现操作错误、实验失败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正确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小组的自我管理,关注、引导全体学生保持良好的实验纪律,学生的好动好强心理会逐渐得到改善。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恰当激励,举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规范实验活动,矫正习惯性负迁移心理

教师要充分估计习惯性负迁移的“阻抗”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纠正不良习惯,如日常生活中,茶杯盖、水瓶盖任意交换,点灯乱扔火柴杆,洗手后顺手甩水等习惯性动作,让学生尽快回到规范操作的轨道上来。为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我们实行分层评价,依据分层教学的理论,将学生操作成绩按理论和操作规范分为优、良、差三类,各层学生以现在的层次为出发点,达到较高一层次即可晋级,并给予加分奖励。学生晋级要写出自我评价和晋级申请,并结合同学及老师的评价,决定能否晋级。这种方式,使每个同学都努力向上,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另外,我校每年举办一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大赛”,大赛不仅达到了检验我校实验教学成果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现状的目的,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恰当运用激励,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人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感觉,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做好实验”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然后引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激励,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心理学认为好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中学生好奇心很强,觉得实验课很神秘。但好奇心并不等于求知欲,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好奇心转化为化学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素质。

(1)优化演示实验教学,适当补充趣味性实验。初中化学最能调动学生情绪、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因此教师必须强化、优化演示实验教学,适当补充趣味性实验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增添几个趣味性实验(宁愿牺牲教学进度也要这样做,让学生留下对化学良好的、深刻的第一印象):“魔棒点灯”“白纸显字”“纸一搓就烧”“清水变牛奶”,用变魔术般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学生啧啧称奇、兴致大发!求知欲大增!又如,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再用尖嘴导管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出现了学生难得一见的“水火相容”场面,引得学生惊叹声连连。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学习不是累赘,自然而然就会喜欢、盼望上化学课了。

(2)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对于城镇的学生来说,他们完成以上实验内容不会遇到什么大的问题,但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是住读生,对于原料的获取有一定的困难。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重点推广和开展量少、废少的微型实验。如开展微型实验使用的井穴板具有许多优点:①井穴板具有试管、烧杯等功能。现在的井穴板都是高分子材料制品,经久耐用,不易碎,这是试管等其他玻璃仪器所不具有的。②井穴板容積仅为0.7ml或0.5ml,容量小,试剂用量以液滴为单位,耗药品量很少,排放的实验废弃物也很少,对环境产生污染少。③井穴板多孔,可同时进行多个实验,特别适合进行多个对比实验,可使学生在小范围视野内同时观察对比不同实验现象,现象十分明显。④井穴板可较为方便地完成许多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及研究性学习。微型实验不仅可以获取直观化学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体现“省资源、零污染”的绿色化学思想,所以微型实验值得推广。

总之,人的心理是客观现象的主观映象,心理活动对人的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借助心理学理论加以指导。事实证明,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指导实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研究探索,充分挖掘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潜能,为培养更多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而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枣园中学,临沂,276038)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跟踪导练(二)5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数码上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