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美点寻踪

2018-08-20 11:10徐艳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富春江风烟写景

徐艳霞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这条位于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给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评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让吴均彻底做回自己,他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仅用144字便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美点赏析如下:

一、美在形声俱备、动静结合 作者充分运用想象,调动听觉与视觉两种感觉器官,形声兼备。时而以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以鸟禽之声喧于卷幅。“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节奏明快,精彩夺人。简笔勾勒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饱览沿途悦目賞心的绮丽风光。天空高洁明净,感情旷达飘逸。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巧用对偶句,将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等山水异响,巧妙组合成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更为巧妙的是表面看来似写鸟禽声音,实质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也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二、美在虚实相间

本文实中有虚,虚中见实,描写与想像相结合。写景时对奇山异水抓住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多种写作手法交互运用,如开篇的描写,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意境广阔,合情合理。文章模山范水时是实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实写与虚写结合,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三、美在骈散相间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用词委婉含蓄,典雅精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都是骈句,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本文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的形式,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四、美在手法多样,灵活多变

本文描写之所以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写异水如“水皆缥碧“用白描手法,“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仅8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净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中,心情该何等舒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用游鱼细石烘托了江水的澄净。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分别用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写出山色青葱,山势高耸,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五、美在结尾构思独特

开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同时又引起下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奇山”,环绕“独绝”展开生发描摹,脉络分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用笔巧妙。反复渲染,照应寒树,同时使结构严谨完美,侧面着笔,用衬托强化了山水的力量。

六、美在意境志趣

山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的意境。山本是静止的,作者笔下的山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山之奇,奇在天籁之音。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山之奇,奇在日之无光。山外晴光万里,谷中浓荫蔽目,别有景象。美在志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中有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惬意;“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有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这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猜你喜欢
富春江风烟写景
中秋夜吟怀
抗美援朝赞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富春江的绿
沁人的绿,醉人的美
风烟俱净,兼致Y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磁过滤技术改造
岳元峰
富春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