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像花儿一样红

2018-08-22 19:35张建芬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创造美情趣审美

张建芬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个审美过程。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美,激发爱美情趣;指导学生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树立审美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打开智慧的大门,来创造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趣;审美;创造美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个审美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想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激发爱美情趣

感受美是指人们凭借感觉器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感受美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借鉴美、创造美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看,美感的门户是感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感的门户是审美主体的各个感觉分析器,其中主要的是“有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语言文字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使学生获得审美对象的感受。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由合适的音高、音韵、音色,融汇而形成的听觉形象,能帮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教学《春天》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用音乐的美声模拟了泉水的叮咚声,小鸟的叽喳声‥‥‥悦耳的音乐,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然后,我又用配乐感情朗诵的方法,让学生读文、入情、悟美,使学生在视觉感受的基础上,用发音器官接受语言传输到大脑再度理解,使学生沿波探源地潜入作者的心胸,了解作者的美学趣味,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拾取美的种子,进入美的世界,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春色之韵,春光之美。

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直观性和凝固性的特点。他能把课文中描写的景色,具体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生物的审美形象。教学《燕子》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生观察图中有那些景物?它们的色彩、形态怎样?那起伏的山岗如镜的湖水,翠绿的垂柳,轻飞的燕子,鲜艳的桃花,碧绿的稻田,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美的画面,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经过讲读、分析,当学生真正理解了文章如诗的语言,感受到文章如画的意境后,我又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到校外春游,让学社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给学生以美的陶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恰当采用教学手段,精心引导感受体味语言文字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让学生凭借优美动情,形象的语言如情入境,就会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在美中激起情趣,初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指导学生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鉴赏美是对审美情趣的领略活动,是人们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引发情感、想像、理解,对审美对象进行分析、评价,使人们明确该审美对象为什么这样美?美在什么地方?并受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审美的对象是形象,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对象,主要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物形象和有关的生活情景形象,它一方面像客观的社会生活一样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另一方面又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作者的思想倾向性,教材中所展示的形象比生活本身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无论是革命烈士还是战斗英雄,无论是人民领袖,还是人民群众,他们都是心灵美的人,都是社会美的典型,在语文教学中应批文入境,充分利用教材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用他们美德心灵和美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人物形象由衷的热爱,主动去分析品味,评价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体会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美,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通过优化教学的手段,创造出教材当时所描绘的场面、氛围和激情,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如情入境的鉴赏美。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詹天佑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怎样做的?”这两个问题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詹天佑在建筑铁路时的所作所为,使学生从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具体劳动中,鉴赏詹天佑的强烈爱国热情和彻底的再现,让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詹天佑在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仔细体会詹天佑的内心世界里那种甘愿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再次,让学生抓住文章中描写詹天佑在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仔细的体会詹天佑的内心世界里那种甘愿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境界,学习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细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等句子的含义使学生产生为有詹天佑而感到自豪的情感,进而在热爱祖国,认真工作,无私奉献的思想品质上,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強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树立审美理解

创造美是指人们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或表现手法,创造出美的事物。创造美是审美能力的最高层次。美的教育离不开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出现于脑际的一种指向未来的创造性的形象。创造性形象是一种将记忆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创造性的综合,独立创造出新颖、独特、奇异的心理活动。因此,审美理想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深情并茂,文质兼美,学生读后随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感情随人物的悲喜而共鸣。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的发展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新的意境、新的形象或新的结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像,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进行推理想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认真挖掘教材内涵的美育因素,就不难把握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只要恰当的选择教学手段,把教材所表现的现实美和艺术美有机的结合起来,正确的引导学生去“美读”,并精细深入品味语言的意义和情味,让学生获得艺术享受和情感浸润。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创造美情趣审美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如何让“美”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