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2016-11-02 17:43齐雅男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发现美创造美演唱

齐雅男

摘 要:任何的一种文化艺术都是通过审美(演唱者的审美,受众的审美)来达到这种目的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演唱者就要在演唱之前、演唱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

关键词:演唱;发现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2

一个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在各种传媒中演唱歌曲,就是要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向人们传达一种情感、传播一种美,送给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任何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都是通过审美(演唱者的审美,受众的审美)来达到这种目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演唱者就要在演唱之前、演唱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

一、从演唱的作品中发现美

作为一个成熟的演唱者,在演唱之前都会精心地挑选自己喜爱的、适合自己演唱风格特点的作品,这也是成熟的演唱者与一般演唱者的区别,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演唱者会一举成名,有的演唱者会一直默默无闻。

为什么两种演唱者会迥然不同,会大相径庭?其实,原因就是成熟的演唱者会在众多的声乐作品中善于发现美。那么,演唱者要在作品中发现哪些美呢?通过我多年的演唱、演出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作品的主题美

作品的主题美,其实就是指歌曲表达的意涵。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对于歌曲意涵和内容评判的标准,而衡量这个标准就是三个字“真善美”。具体说就是主题鲜明,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主题鲜明,就是指作品能给人们一个向上的、明确地指向。

真,就是指演唱者选择的曲目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品不是生编硬造,不是虚无缥缈,要接地气。是从生活中提炼,是百姓熟悉的,能引起受众共鸣的。

善,这很好理解,就是 歌曲传达的是友好、和好、友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等。

美,就是歌曲的语言美、旋律美、意境美。

当然,要在歌曲中发现美,还要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就是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特别是处理一个新作品时,要与作者做好沟通,以便深入地理解作品。

(2) 作品的形象美

声乐作品的形象美,它一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歌词赋予的文学形象,一是,旋律赋予的音乐形象。

歌曲中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所运用的词语,所采用的喻体,就是歌曲中的文学形象。如今有一种说法,歌曲能否传唱靠歌手,歌曲能让人牢记靠歌词。我们且不论这种观点正确与否,起码,人们越来越注重歌曲中的音乐文学形象既歌词了。从这种观点来说,演唱者发现或者说感悟到了歌曲中音乐文学形象既歌词中的美,就会心悦诚服地往前走,就会引起共鸣,就会有进一步创造歌曲美的欲望。同时,也一定会调动自己的灵感和积累,使歌曲朝着更美的方向发展。

确实,歌曲中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文学形象,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时代折射力,以及歌词中的景象和它营造的情境,也有助于演唱者把握歌曲的内涵。歌曲旋律,也是由歌词所表达的内涵而激发出而产生的。在这一点上,车行的《父亲》就是很好的范例。因为像刘和刚这样的歌唱家,首先在歌曲中发现和感悟了文学形象美,以及父亲在心中的形象,所以才能继续进行二路创作,才能把这首歌曲演唱的如此生动、家喻户晓。

再有,由于词作家主要是从事音乐文学既歌词创作的,所以,他的视觉、他的注意力都会倾注在文学形象上,成熟词作家的作品一定会塑造出很新的文学形象。演唱者善于发现歌曲中文学形象的美,就能从文学形象中很快找到走进音乐的途径。

文学形象加上旋律形象,是歌曲的整体形象。歌曲必定是靠旋律传播给受众的。因此,演唱者在发现文学形象美之后,必须要深入地发现它的旋律形象美:

(A)从节奏中发现。歌曲的节奏是音乐作品中很重要的表现手段,是旋律的骨骼,是旋律发展的内在动力。演唱者感悟了作品中节奏的特点及魅力,在演唱中就会运用它所蕴含的美创造出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B)从速度中发现。一首歌曲用什么速度去表现,去演绎,直接关联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整体形象。理解歌曲的速度既它的快与慢,张与弛,都会影响表现力。演唱者发现了歌曲中速度的变化就是发现了它所蕴含的美,就会为演唱奠定良好的基础。

(C)从调式、调性中发现。如果说歌曲中旋律是骨骼,那么,调式、调性就是骨骼中的神经,也是歌曲作品美与不美的根本标准。歌曲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与对比,最能调节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地变化。演唱者从调式、调性上去发现它的美,才算真正地理解了作品,才能为表现力充电、补氧,才能更好地创造歌曲的审美效果。当然,除了调式、调性,体式、段式中也含有形象美。

3、作品的情感美

歌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抒情。歌曲的抒情不但只有抒情歌曲,包括叙事歌曲也是以抒情为主。

歌曲的抒情美,也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歌曲本身的情感部分,一是,演唱者演唱中赋予的情感部分。

歌曲的情感美,就是指歌曲中的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旋律中所蕴藏的情感。

我理解,除了作品本身的因素之外,演唱时的声情并茂是歌曲演绎成功的必须。许多优秀歌曲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情感,这些情感或表现在歌唱祖国、或表现在歌唱家乡、或表现在歌唱亲情、或表现在歌唱友情、或表现在歌唱爱情……这就是歌曲给演唱者的提示。

当然,演唱者在演唱中所流溢的情感不完全来自作品。但是,歌曲中所提供的情感美是基础,是动力。演唱者,在熟悉作品时、处理作品时,只有读懂了它的情感美,只有感受到它的情感美,才能点燃自己的情感。两种情感地融合才能声情并茂,由感动自己到感动观众。

流传的歌曲也好,新创作的歌曲也好,它们都是来抒情的。歌曲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演唱者只有从中发现美、找到美,只有感受到歌曲作品的各种美,用美学的标准判断美,用美学的标准来演绎美,用美学的标准来验证美,才能升华自己的声乐水平。

二、在演唱的过程中创造美

演唱者在发现、感悟了词曲作家提供的文学形象、音乐形象之后,也就是说,在找到了歌曲所蕴藏的各种美的因子之后,就要开始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巧、技能去演绎、去裂变这些美的因子了。而这个过程,既是一个艺术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继续创造美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再创造的过程,歌曲才能从形式美提升到诗意美,演唱者才能实现一个从茧到蝶的羽化过程。

那么,作为演唱者如何完成这个继续创造美的过程呢?

1、个性的体验与处理

词作家、作曲家、歌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一首歌曲,经过不同人的演唱所产生的效果就不同。

的确,一个善于发现美、一个具有技术力和表现力的歌唱家、歌手,就是能独具匠心地处理歌曲、演绎歌曲,让歌曲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我理解,这就是“不同”——与众不同。这个“不同”就是个性。而这个个性,一定会在理解歌曲、处理歌曲、演绎歌曲、表现歌曲上。由于对作品具有个性的艺术处理,艺术的魅力也随之而生。

想要不断地提升歌曲的演唱水平,我观察和研究了一些著名歌唱家的成功之作,发现他们实践演唱和谱面提供的有许多不同。这些不同,除了她们积累的经验、积攒的技能之外,一定来自他们的个性追求与展示。例如,一首AB体的歌曲,有人处理成ABA体。可能这个歌唱家觉得两段体不能充分发挥他的特点,处理成三段体,张力大了,重复感强了,给听众的印象也深了。还有,一个A段体的歌曲,有的歌唱家可能感觉篇幅小,演唱起来没有跌宕起伏,于是做了转调处理也变成ABA段体,结果产生了一种谱面上没有的意境。这种个性的艺术处理,必然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

当然,个性的艺术处理,是技巧、是经验,也是对不同受众的不同审美取向的深入了解,因为,时代的多元需求,也出现了对艺术欣赏的“分众”局面。

2、个性的声音与气质

艺术的魅力在于个性,个性产生艺术魅力。这种个性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定是表现在各个方面,当然包括个性的声音与气质。

(A)个性的声音。声音,有先天的也有后塑的。先天的具有个性,那是演唱者的“福音”。那么,不具“福音”的,能否后塑出个性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也是为什么艺术院校设有声乐专业的原因。

当然,声乐专业的学习与训练是让自然的嗓音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更具有发散性兼容性,它和个性的声音塑造还不是一码事。

我理解个性声音(除了先天),是经过对音乐的感悟和对作品不同偏爱和理解而逐渐修炼而成,它是用嗓音去揭示音乐形象的一个方式。一个好的演唱者,一定会坚持自己的个性声音。但是,也会为了标新立异,对不同形态和不同风格歌曲的处理而变化。例如:著名歌手韩磊,人们对他声音的印象,一定是粗犷、豪放的。然而,他在演绎《在那遥远的地方》时,中间却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声音。我认为他并没有失去基本个性与风格,而这种变化是个性声音的补充。可见声音的个性也有如何为创造美继续充实的问题。

当然,个性声音的修养、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的,除了刻苦地训练,还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不要追风,不要轻易放弃。从而,用区别于别人声音的特点去演唱,使每次演唱都变成声音和“心”相通、和“魂”相系,和自己的个性相随。这样,一定会开出更美的声乐花朵、结出更美的声乐之果。

(B)个性的气质。我们把歌唱家、歌手在舞台和各种媒体上唱歌,都统称为“演唱“,这就是说除了唱,还有演。要达到声乐的审美效果,演和唱必须相互结合、融为一体。这种演与唱、情与动的状态,就应该叫气质表情。我理解,气质表情实际就是“乐入心中,生发于表”。就是演唱者受到作品的精神陶冶、音乐的滋养后的一种再塑的过程。这种过程出现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个性气质。

但是,所谓个性气质也有好与坏、良与莠之分。有的人演唱时矫揉造作,故能玄虚。有的人演唱时举止大方、典雅庄重,两种表现的坚持都是个性气质。演唱者要创造美、表现美,一定要养成非凡的,健康的能真正诠释作品的个性气质。

要养成非凡、健康的气质,就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为了表情而表情。更不能“照猫画虎”,模仿、追风。健康的个性气质,既来自音乐,更来自综合的艺术修养。因此,唱歌的人不能只懂乐谱、键盘,其它的也要学习,学习文学、戏剧、舞蹈、曲艺、美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分析力、综合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就是说,丰硕良好的文化生态才能培育、生长优良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品质。

猜你喜欢
发现美创造美演唱
音乐,让语文课堂更“美”
浅谈对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如何让“美”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如何挖掘小学语文课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