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3 03:12王海燕秦化祥胡荣党
浙江医学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口腔教学法评价

王海燕,秦化祥,胡荣党

(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口腔正畸学的教学不仅是书本知识的授予,更多的是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国内都比较流行[1]。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学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的综合评价[2]。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口腔正畸学的教学效果,我院正畸教研室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实行PBL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形成性评价,并以实施传统评价法的PBL教学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3级2个班60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30人为对照组,实施PBL教学和传统评价法; 2班30人为实验组,实施PBL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2组学生均为大四学生,年龄21~23岁,实验组前期综合成绩(76.38±5.29)分,对照组前期成绩(76.52±6.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P=0.761)。2组学生均在大四下学期开设口腔正畸学课程,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正畸学》第6版讲授[3],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6学时。

1.2 方法

1.2.1 PBL教学的流程与实施 从矫治器和矫治技术章节开始到保持器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均采取PBL教学法,每班学生按10人一组分为3组,每组由一位教师负责,每节课共6位教师参与。课堂中每组设立1名组长和1名记录员且在不同章节轮流担当。教学过程中采用正畸教研室编写的以真实病例为基础的PBL教案。课堂教学开始前一周,教师提前提供教辅材料,要求学生预习。课堂教学中分为5个阶段:(1)学习病案。由组长朗读;(2)提出问题。教师对病例设计专业问题提供学生讨论,由组长主持,记录员记录;(3)头脑风暴阶段。学生就该病例及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相关问题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理论及技能,给出解决方案;(4)总结。讨论聚焦,形成本课堂知识重点;(5)拓展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课外独立学习心得及学习信息和资源。

1.2.2 评价方式 对照组采用单纯终结性评价,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提问、实验报告成绩)占1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20%。

实验组将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各占50%。平时成绩包含如下:(1)平时评价为课堂出勤率5%,随堂表现15%(教师在PBL课堂中观察学生的随堂表现,记录在册并进行打分);(2)期末时病例分析1次占12.5%(教师给予典型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病例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并以PPT形式汇报);(3)撰写综述一份占12.5%(要求学生在本课程结束之前自行选择题目,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文献,就某个疾病的诊疗最新进展撰写一份综述,由考核小组专家评阅并打分);(4)自评和组内互评占总评成绩5%,分期中和期末2次进行,学生根据实际参与情况、团队合作精神、分析解决能力等进行自评和互评。期中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个人,利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以期改进。期末成绩包括2部分:(1)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考试时间及考卷与传统评价模式组相同,并由同一位教师阅卷评分;(2)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10%:统一安排正畸托槽粘接操作考试,与传统评价模式组相同,同一教师打分。

1.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参考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4]自编口腔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和应用效果评价表,对2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其中,口腔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包括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素质4个维度,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5级评分(1~5分),满分为150分。应用效果评价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主动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同学间交流合作、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积累文献查阅能力、期望用于其他课程等,每个条目按1~10分计分,满分为100分。

1.4 资料收集与统计学处理

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统一讲解调查目的、要求及问卷的填写方法,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自我管理能力上2组未见明显差异。说明PBL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自身的管理能力上尚不能通过一个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还需要一个更长时间的累积。见表1。

表1 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比较分)

2.2 学生对PBL教学和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效果评价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文献查阅能力、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认可度优于对照组,在总分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形成性评价方式应用于其他课程的认可度也较高,说明学生对其应用持肯定态度。而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上未见明显差异,分析其原因,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培养、锻炼和内化,一门课程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此能力的提升。见表2。

表2 学生对PBL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效果评价分)

3 讨论

3.1 PBL教学法的优势和挑战

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余,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实际的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但同时PBL教学法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学习书本知识或者在校园网络数据库中查阅相关资料而求得问题的相关信息及结论,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导致部分学生懈怠,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讨论中沉默应对。尤其是传统评价法,在评分制度上对学生不起约束作用,所以部分学生依然是抱有期末考试阶段临时抱佛脚争取考试考高分的心态,课前准备不充分,在PBL的教学课堂中参与度较低,从而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够。

3.2 形成性评价对PBL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与传统评价法相比,形成性评价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占比,从形式上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激励学生主动研习;通过自评和组内互评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综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质、积累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同时检验教学效果;通过病例分析加强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将形成性评价与PBL教学法结合使用,是对PBL课堂很好的补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形成性评价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及总评分显著高于传统评价组,在语言表达、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文献查阅能力等方面的认可度优于传统评价组。说明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教学法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求更高,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与国内外的研究一致[6-7]。

3.3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课堂实施的关键点

本组研究表明,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课堂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关键点如下:首先,在课程开始前正畸教研室召集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在统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共同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切入点,利于后期PBL课堂的统一开展和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利于学生正确和客观地开展自评及互评,以避免随意性,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再次,学生需要正确理解基于形成性评价的PBL课堂模式,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认真对待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原则和目标,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真正的知识内化。

猜你喜欢
口腔教学法评价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