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大堤基础整体沉降监控模型的应用研究

2018-08-23 05:34刘香连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7期
关键词:大堤防洪天数

刘香连

(身份证号:430721197906070067)

防洪大堤一般呈条带状布置,其基础可能处在不同的地基上,所以会产生差异沉降,使大堤整体不稳定。因此,为保证大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对防洪大堤基础发生的整体沉降进行动态监控,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

1 防洪大堤基础整体沉降监控模型

目前,回归分析已经在很多工程中得以应用,而在构建回归模型的过程中,要先确定合适的备选因子,因对施工过程中大堤实际沉降不甚了解,所以选择的备选因子会有差异,并且从理论角度讲,因大堤高度有所增大,荷载呈动态变化,各期产生的沉降不属相同母体。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利用回归模型对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在缺陷与不足,大堤某点沉降趋势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借助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模型,则要精确的多。而无论是回归模型,或是灰色模型,均仅可以用于对单点实际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无法动态描述整个大堤的沉降情况与趋势,也难以对沉降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1]。

若设大堤上某个断面布置的监测点存在m个保持相互关联的点位,且现有完善的观测资料,其观测周期为n,则可将原始数据序列表示为:

按灰色系统基本理论,针对系统因子间具有的不确定关系,采取对灰关联度进行计算的方式予以评价,从大堤整体沉降实时观测角度讲,以各点观测值为依据,按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点之间的近似程度,将相近的监测点作为相同类别,同时找出异常信息。按照关联度进行排序一般不会产生变化。如果将X0视作参考序列,将Xi视作比较序列,则有:

2 模型应用

以某大堤工程为例,该工程可提高所在地区的防洪减灾整体能力,地质条件以软土为主,雨量较大,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沉降监测,同时要对基础沉降趋势进行动态描述。断面上基础沉降具有对称的特点,4#点有明显沉降趋势,而2#、3#点和5#、6#点的沉降规律较为相似,1#、7#点并的趋势不明显。考虑到大堤的两侧有相似的沉降情况,所以可只研究1#-4#点,对这些监测点的沉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平台填土前,除4#测点以外的测点都处在相同高程面上,沉降主要受填土及时效因素的影响,实际沉降量主要和与大堤之间的距离有直接关系。以1#-4#测点于28期的实际沉降与测点距离为依据,实施曲线拟合,得到以下拟合方程:

y=0.5088e-0.0922x

其中,x表示测点和大堤中心之间的距离,y表示测点沉降。得到拟合方程后,即可对断面上其它位置沉降进行计算,而要注意,此方程仅可以用于相同期内的不同测点,平台填土后,将失去对大堤沉降进行趋势判断的作用。

为掌握平台加载后大堤发生的变化,采用上述灰色模型对1#-4#测点沉降规律进行研究。因1#测点和大堤相距较远,所以没有显著的沉降趋势,和2#-4#测点发生的沉降不协调,所以将研究测点进一步确定为2#-4#。

为确保数据序列具有等时距性,选取58~60期与611.621和631实测结果,将其作为原始数据序列。其中,58期天数为443d,2#实测沉降结果为34.5mm,3#实测沉降结果为64.9mm,4#实测沉降结果为988mm;59期天数为450d,2#实测沉降结果为42.8mm,3#实测沉降结果为73.3mm,4#实测沉降结果为1016.2mm;60期天数为457d,2#实测沉降结果为 44.4mm,3#实测沉降结果为 78mm,4#实测沉降结果为1028.8mm;611期天数为464d,2#实测沉降结果为46.7mm,3#实测沉降结果为84.5mm,4#实测沉降结果为1048mm;621期天数为471d,2#实测沉降结果为49.2mm,3#实测沉降结果为84.5mm,4#实测沉降结果为1061.4mm;631期天数为478d,2#实测沉降结果为49.9mm,3#实测沉降结果为84.5mm,4#实测沉降结果为1067.4mm。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开展防洪大堤建设,并对沉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能为施工提供正确指导,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上述模型属于动态模型,是以阶段性实测数据为基础构建的,在大堤整体持续加高的作用下,为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应不断更新沉降数据信息,进一步发挥阶段性特征,通过对新信息的吸纳,不仅能去除掉旧信息,还能存进新信息,如果新信息数量较多,则可利用这些新信息来重新建立模型。

猜你喜欢
大堤防洪天数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抑郁筛查小测试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生日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