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牧区初中汉语教学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2018-08-23 11:13其米拉姆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

其米拉姆

摘要:初中的汉语教学中,受到西藏牧区传统文化的限制,学生鲜少有机会进行汉语的交流,当地的方言应用率较高,使得学生在接触汉语时有陌生感,对汉语的理解较为浅显,汉语是我国的主要沟通语言,且汉语文字是经过千年智慧凝结的产物,汉语的内涵丰富,并非直观的记忆背诵能够学好的,西藏牧区的汉语教学目前仍面临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追根究底的探知其教学问题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优化西藏牧区初中汉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西藏牧区;初中汉语教学;问题;策略

引言:西藏牧区的方言口音较为浓厚,在封闭的环境制约下,学生面对汉语,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学习的热情不高,想要进行汉语的互动还存在较多的困难,教师应结合目前的汉语教学现状,研究创新汉语的教学策略,逐渐的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

一、西藏牧区初中汉语教学的问题列举

1.汉语的认知浅薄

初中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知识,但面对汉语的知识内容,还是难以深化的理解,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只能被动的等待汉语教师进行灌输,学习的方式也是照本宣科的死记硬背,造成汉语利用不灵活,汉语混淆的诸多问题。

2.汉语的理解错误

汉语的表达方式有着百种含义,文字在不同情境中体现的意境不同,汉语博大精深,同一个文字在穿插了不同的字眼或者替换了词汇后的含义都大相径庭,使得初中生在面临汉语时,对汉语的掌握不够扎实,理解也不够深入,甚至造成很多误解。

3.汉语的表达机会少

西藏牧区大多利用当地的民族语言进行沟通,学生在日常中鲜少利用汉语来互动,使得汉语的利用机会少,这样依赖汉语缺乏表达的空间,学生容易学新忘旧。

二、西藏牧区初中汉语教学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1.教学的方式单一

教师在传递汉语知识时,没有利用到汉语的多样化与趣味元素,不仅汉语的知识内容较为枯燥,且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只有一种,长此以往,无论积淀了多少的文学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旧停滞不前。

2.汉语的讲述方式固化

汉语知识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讲解,对于一个词汇、一个字的含义都应当讲述清楚,以后遇到新奇的文字组合,学生也能顺利的进行语感的推测,教师直观的汉语导入,而不结合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的理解。

3.地理环境的封闭

汉语的教学封闭在西藏牧区的狭隘空间中,没有走进更加广阔的天地,学生在呆板的课堂上难以汉语的锻炼机会,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很快就丧失了汉语的表述信心,使得汉语的表达仅存在短时间的课堂上。

三、改进西藏农牧区初中汉语教学的措施

1.加大教育教学的投入

西藏牧区部分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使得学校的汉语学习设备难以为汉语的教学革新提供支撑,学校应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内部的设备重组,同时关注汉语教师的教育变革培训,导入新鲜的血液,构建较强的师资力量,可定时对教师进行培训,例如在校园里开设汉语的讲座会谈,同时更应该鼓励教师进行汉语创新,对于一些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提出改进策略,邀请汉语的教育专家进行信息的传输,通过网络资源的搜集,整理新型的汉语教学形式,并了解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视角推进汉语的自主启发。

2.拓展汉语的游戏内容

结合汉语的字词进行游戏的拓展延伸,例如展开猜谜游戏:“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组织猜字谜的活动,教师提出:“黄昏前后,猜一个字”,学生通过汉语的联想猜到“昔”,还可以进行汉语的小组竞赛,游戏中小组互相出题,题目为:“偏旁全是三点水的成语”,另一组回答“江河湖海”这样的汉语教学形式较为趣味化,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汉语,对汉语产生探究欲望,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美术等形式,在学习汉语时让学生听一段汉语的音乐,剪辑一些有趣的汉语素材,选择一些简单的绕口令鼓励学生挑战自己,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汉语求知积极性。

3.参与汉语文化的研究

汉语发展至今留下了很多的宝贵财富,学生对于汉语的理解无外乎枯燥的文字内容,教师可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的汉语文化,从不同的汉语书写手法到汉语文言文白话文的变迁等,让学生对汉语产生好奇心,并明确汉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应用较多的一张语言,学习汉语是必要的,通过多媒体打破西藏农牧区的环境限制,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自己将来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习汉语是十分必要的,为学生树立汉语的学习目标,短期内的汉语积累量,与长期的汉语规划,使得学生的汉语之路有序推进。

4.强化汉语的课堂对话

汉语是口头的表达形式,主要是通过口语的锻炼来记忆,而后进行文字的书写,汉语的课堂上教师一人的独角戏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对话,推动学生走上主动的汉语学习舞台,尤其是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课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提问并多鼓励,鼓励学生多说汉语,为学生构建信心。

5.融合民族情境

学生在接触到汉语时的种种不安,都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进行改善,学生从熟知的民族情境出发, 对汉语的理解更加深化,也就不会造成混淆了,例如:对于某个词汇的导入,教师可联想当地的牧区情境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进行虚拟思考,再徐徐的将汉语内容穿插在情境中,以简化繁的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藏牧区初中汉语教学虽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但通过系统的汉语变革,教师不断的推陈出新,相信汉语的教育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尼玛扎西. 西藏农牧区初中汉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 学园教育科研, 2011(19):132-132.

[2]仁青罗布. 西藏农牧区初中汉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45).

[3]达珍. 对西藏农牧区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分析与探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2(39).

[4]任红艳. 西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討论初中思想品德与汉语教学的有效结合[J]. 新课程中学, 2014(9):39-39.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