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介入幼儿区角活动的时机与策略

2018-08-23 11:13唐晓华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时机区域游戏

唐晓华

摘要:有一种游戏它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通。这就是区域游戏,区域活动这一高效的学习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并运用,成为现在幼儿每天都进行的特定学习的活动。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 区域活动正是解放了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则是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区域;游戏;时机

正文: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幼教课程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早已不能适用于教师们的日常教学,教师们正在追求一种新型的、自由的、灵活的教学形式——区角活动。教师要懂得找到介入幼儿的活动的最佳时机,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以下是我在带领幼儿区角活动时寻找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一些体会。

一、介入在“疑惑”出现时。

年幼的幼儿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中时,往往会因为投入而忘记自己是在做游戏。因此,将假想与现实混淆,以假当真。理发店里,佳佳悄悄的拿着盆子去卫生间取了水准备阳阳洗头了,我急忙阻止。佳佳却告诉我:“老师,我在帮他洗头呢,洗头就是要把头发弄湿的呀。”孩子的话把我问住了,我跟她说:“这个水啊不能淋在小朋友的头上,他受了凉会感冒,会生病的。”佳佳听了我的话,还是有点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家里洗头就是这样的呀?”于是我直接告诉她:“现在我们是在玩游戏,你是扮演的理发师,游戏里面是不能真的洗头,家里妈妈帮宝宝洗了头发,还要吹风机把头发吹干,幼儿园里的吹风机是玩具,小朋友头湿了会感冒的。”于是她明白了游戏和现实的区别,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针对这样的事,在小班的时候我们常常在交流分享中,让孩子一起讨论,让他们熟悉游戏材料,知道区域活动中各项操作材料,有些“食物”是不能随便放在嘴里的是不卫生的,有些“道具”的使用要注意安全,了解每一项材料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用途,教师此时的及时介入,加以引导,解决幼儿的疑惑,增强角色扮演意识,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健康成长。

二、介入在“矛盾“来临时。

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后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于是幼儿在游戏时或停滞不前或方向错误,教师要注意到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矛盾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幼儿们扮演“小观众”坐在“糖果音乐派”前面听“小歌手”唱歌,这时有个“小观众”说:“你都唱了这么久了,好没意思啊,我都不想听了”这可难住了“小歌手”,眼看这位“小歌手”因为观众的质疑和冷漠马上要停止游戏,手足无措时,教师以“糖果音乐派”经理的身份跟“小歌手”共同想办法,商量对策,于是我们筹划了招募公告,跟“小观众”宣布,现在“糖果音乐派”人手不足,急需招募新的歌手和伴舞,希望大家积极踊跃报名参与,获得难得的表演的机会。将观众也拉到表演者的行列中,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了。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观众冷场,歌手无法演唱的问题,把观眾拉着表演的队伍里,不仅使小观众感受到演唱的快乐,也体会了小歌手的辛苦,这次“矛盾”的解决不仅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使幼儿受到启发后会在以后游戏活动中人际交往时遇到问题也会自己去学着解决问题,尝试这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介入在“激情”消退时。

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我们先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有效地。如:教师在数学操作区“想想吧”设计了一个小兔子找家的游戏,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图形排序的方法,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小兔子回家路上铺路石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将现成的图形摆放在图纸上,将路铺好,小兔子就可以回家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幼儿都是根据图纸上的图形,选择相对应的图形进行摆放,一段时间过后,随着大多数幼儿都能被快速的拼摆图形后,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开始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不仅要按照图形摆放,还可以按照颜色的分类进行排序,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了多种的排序方法,可以单一纯色的摆放图形,还可以多种颜色根据制定的顺序的摆放图形,教师这时候的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拾激情,再次投入到探索的乐趣中。

四、介入在“探索”显现时。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参与加入到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问题过来解决,只是在幼儿有问题咨询自己时,以适当的方式去转化,并再次以问题的形式回给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的,而非干预性的。如:我在美工区“艺术畅想馆”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杯,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纸杯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我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试试用剪刀剪一剪,用胶水黏一黏,把纸杯拼一拼,就把纸杯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在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制作出了各式的纸杯花、纸杯汽车、小纸杯房子......在这里,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纸杯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材料工具的丰富,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

五、介入在“成果”出现时。

在区角游戏活动中,孩子热情投入,积极参与每一次活动,通常会有不同效果的“成果”,这时我们教师可以介入进去,帮他们将“成果”总结和美化,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共鸣。比如“精彩瞬间照相馆”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去的区角,其中的彩绘师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角色,不仅需要细心观察每一个顾客的打扮和妆容,还要将他们的有特征的样貌速写下来,但是往往小顾客拿到了自己的肖像照时会觉得好像不怎么好看,经常会有彩绘师跟我抱怨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于是我和彩绘师一起设计,制作了一面摄影照片墙,和彩绘师们一起将原本的简笔画做一些边框装饰,布置在墙面上,瞬间质感提升了不少,并且和他们一起构思创意,将每一个小顾客的画像制定成册,并配上封底封面,精美的画册深受小顾客的欢迎,彩绘师们也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得到了经验的提升,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

现在,区域活动这一高效的学习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并运用,成为现在幼儿每天都进行的特定学习的活动。它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通。

因此我们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介入幼儿的活动,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我对幼儿游戏与教学游戏化探索[J].少儿科学周刊,2014(05).

[2]陆小敏.浅谈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J].新课程,2014(03).

猜你喜欢
时机区域游戏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时机与妙手
作战的时机
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