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师素养

2018-08-23 11:13汪成明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科素养

汪成明

摘要:语文学科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是否充分发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教师的素养,诸如教学技能素养、知识方面的素养,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都必须高于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养养成能力提升高效课堂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它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它具有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性,又具有文化艺术性。因此,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掌握学习语文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求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组织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的提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课程下的语文素养的真正含义。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所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在组织学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将语文课本的编排体系整体把握,并能结合班上学生的语文知识方面的实际情况和语文能力方面的情况,对语文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语文教师在文学素养方面,也需有其较强的能力;在语文教师语言方面,能够使用比较流利的普通话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语文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书写的粉笔字美丽而又大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察与结果,教师能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划分为语言的素养、语文素养、文学素养、学科教学素养等;其中语言素养,要求语文教师既能运用课堂语言讲解,也能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语文素养,主要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文学素养,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让教师情感与语言有了丰沛富饶的土地,能感染与熏陶学生,是其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学科教学素养,要求语文教师能够解析文本,谙熟学情,有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科学评价等等,对课堂教学很重要。

二、语文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语文知识,强化知识素养的提升。

由于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所决定,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知识,甚至要学习达到掌握语文较前沿的知识,正如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就含有这个道理。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高效性,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较强的雄厚的语文知识功底,要掌握语文大教育思想,去组织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介于语文学科的特殊位置,所涉及的知识面要是遍及各个方面,比如语文教师要知晓祖国的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上至天理,下知地理,力求语文教师就是百科全書,里面有学生想知道的东西,教师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

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的传承者,而应该定位于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倡导者,为了实现这一角色的彻底得到转变,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扎实的知识素养,才能使自己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第三,语文教师语文知识素养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诸如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有关写作方面的专业知识等;同时,语文教师除了有关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其它学科知识,才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只有这样语文老师“广读天下书,行走万里路”,才能有实力成就知识性的坚强堡垒的智慧教师,才能体现出风度翩翩的德育教师,才能组织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获取知识的真谛。

三、语文教师要做到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独霸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去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参与到学习语文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与引领作用。

教师要经常性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反思去提炼,一方面要对自己教学组织活动中的成功之处就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失误或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同时,语文教师要对教学环节的预设进行反思,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新能力进行反思,反思过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正教学导案。其次,语文教师要找到反思的切入点。可以从怀疑教学过程中的疑问之处去反思,从转换立场处去反思,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去反思,转换时空处去反思,从假设性问题处去反思,从联系对比处反思从事物本质处去反思等等。

语文教师要注意反思要到位,要起到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即注意反思的落脚点要找准,要注意反思的整体化,要针对教学环节的各个部分,要体现反思的实践性、可操作性,要关注反思的发展性。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具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四、语文教师要发展同伴互助,共同研究提升自己。

新课程下的教学研究需要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并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找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新型的研究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校本教研,它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师集体性的探讨与研究可以集纵多的语文教师的智慧,进行有效的活动交流,才能领悟新课改的精髓,达到语文教师互动合作,共同发展。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进取,正确掌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去精心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并督促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谈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认识,《新课程(下)》,2011年04期,屈海霞

[2]提高教师语文素养: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5期,杨峡

[3]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蒋秀玲

[4]试论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闫生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科素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