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开启快乐学习之门

2018-08-23 11:13谢欢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融化区域材料

谢欢

摘要:《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学习性区域活动是一种属于幼儿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教师应该注重活动形式的趣味化、生动化,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指导与规范,进一步提高区域活动开展的总体水平。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指导并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本文在研究中就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应该如何组织高效学习型区域活动,推动学习性区域活动的灵活开展。

关键词:组织提升;学习性区域活动

一、师生共议,敲定主题

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丰富主题活动,让幼儿能够自主融入到活动之中,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更为多元全面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游戏与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调动幼儿在主题设计方面的能动性,把握主体学习成长需求的同时,共同研讨活动主题。

以《动物王国》主题活动的确立为例:主题确立之前,我先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动物世界里有哪些可爱的、凶猛的动物呢?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与所见所闻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时我在美工区域内投放了橡皮泥、彩纸、彩笔等不同的用具材料,让孩子们在明确的主题之下开展丰富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有的孩子会用橡皮泥来捏制狐狸、小白兔等动物,有的孩子则用彩纸折叠出了小青蛙、小天鹅等不同的动物。这些捏制、折叠与绘画等操作充分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很多孩子在开展主题活动时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争着要做出可爱的动物。在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动手操作之后,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继续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对游戏化的学习性区域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

主题设定的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动向,同时还应该从全局入手,做出正确的引导,避免出现游戏化学习性区域活动开展无序的情况发生。

二、循序投放,激活内驱

组织开展游戏化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根据活动内容的层层深入,进行动态化、递进式的材料投放。这是因为幼儿对于某一种材料随着其接触程度的增加兴趣也会逐渐减弱,教师可根据活动的设计、教育的目标、游戏情节的推进,对投放的材料进行适当性的增减与调整,不断激活幼儿的挑战兴趣,调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比如科学区“糖怎么不见了”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实验之中,我们班是如何开展的呢?第一阶段:孩子将糖放入杯中搅拌,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糖在热水中溶化,并在搅拌的过程中慢慢地消失。这时候孩子们讨论糖怎么不见了?第二阶段:糖粉和糖块融化的速度是否一样?小朋友继续操作,分别把糖粉和糖块放入水中搅拌,发现糖分一下就融化了。而糖块融化的很慢,小朋友们等了很久还经常时不时的去搅拌糖块,有孩子发现搅拌后融化的好像快一点。总结答案:糖粉融化的很快;大块的糖果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如果多搅拌大块的糖在水里融化的速度也会变快!第三阶段:还有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消失?经过操作,还有奶粉、盐、味精等都能融化在水中。将这些东西提供在科学区里,孩子们跃跃欲试非常希望能够参与到科学区域活动之中。孩子们在检验这些事物是否能够融化在水中产生疑问:冷水和热水又会产生什么不同的效果?热水的温度是否影响物体融化的速度?这是操作的进一步提升,让孩子们自己参与游戏活动,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这种材料的循序投放下,游戏活动得到了阶段性的开展,也让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开展变得生动起来,活动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拓展。

投放变化性的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捕捉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认知变化,不断调整材料的难度,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游戏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三、随机指导,鼓励创新

新《纲要》要求: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巧妙的点拨,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时,既需要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情况,同时还要强调教师的协助指导情况。虽然这种活动从总体上来看是自由的,教师也需要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学会放手让幼儿自主开展活动,但是教师也应该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与激励,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多发现总结的机会。

比如活动“蜘蛛织网”中,教师提供了细绳、扭扭棒、插有安全钉的泡沫板、数字卡等,以让幼儿尝试在泡沫板上“织蜘蛛网”。实际操作中,有的幼儿只是关注将钉子绕满,有的幼儿能边绕边数,也有的幼儿会先选一个数字再按相应数量“织网”,还有的幼儿会设法选择能绕得长、绕得多的绳子,更有幼儿在多次操作后发现织出的“蜘蛛网”会呈现不同的形状和图案……在这样的探究和操作中,幼儿获得了关于数数、对应、单位、估算、空间认知等多方面的经验。

从活动的本质属性来看,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区域活动材料时只关注操作性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关注探究性。

四、过程评价,正面激励

随着游戏化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推进,幼儿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成长,对此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情况进行及时掌控,从而做出准确评价。

如“创意服饰”美工活动,有孩子运用一些废弃的报纸、纸巾、饮料瓶盖作为原材料来制作服装,鼓励时提出疑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些废旧的材料来制作服装呢?”原来孩子外出游玩时妈妈用废报纸折了一个垃圾盒给了她启发,觉得我也可以用这些材料制作衣服。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语言表达积极性与能力。创作时幼儿难免失手,作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不氣馁,可以作一朵漂亮的花贴上去或者画点花纹进行遮盖。这种鼓励与评价不仅能够让孩子发现问题,同时也能让孩子自己思索问题的解决方式,为下次区域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评价活动中,不仅需要开展以教师为主的评价,还应该鼓励孩子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让孩子自己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引导作用,促进学习性区域活动的高效开展。

总而言之,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开展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教师应该以动态化、系统化、生动化为原则,丰富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开展模式,将其与游戏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另外,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关注程度,寻找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之间的契合点,从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入手,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区域活动的有序开展,为幼儿的成长构建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施梦佳.让环境激起“探究”之浪——幼儿园学习性区域环境的创设[J].读与写,2015(02).

[2]徐艳贞,杨新好.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儿童行为的观察与评价[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3]马丽雯.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学习性区域活动[J].才智,2016(09).

猜你喜欢
融化区域材料
融化的雪人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可爱的小瓢虫
区域发展篇
材料
融 化
摇摇鹅
融化的Ice Crean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