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汉”古称考源

2018-08-23 11:13白晓妮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单身汉

摘要:作为称谓词的“单身汉”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指的是一个人成年以后没有配偶一个人生活,没结婚、已离异或者是丧偶的都可以称为“单身汉”,其方言异称成词理据很多都是属于古语成分的残留。“單身汉”的单音节古称主要有“鳏、寡”等,双音节古称主要有“光棍、单身、寡公、鳏夫”等。本文通过对“单身汉”古代异称的考源,从而揭示其方言异称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单身汉;古称;考源

一、“单身汉”古称

1.1“寡”字成词的古称

寡夫,无妻之男子。《墨子·辞过》:“宫无拘女,故天下无寡夫。”寡汉,没有配偶的男子;单身汉。明代陆采《怀香记·缄书愈疾》:“女孩儿家不该与寡汉往来。”《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小娥即是男扮了,申兰如何肯留他一个寡汉伴着妻子在家?”寡老/寡佬,犹光棍、单身汉。

1.2“鳏”字成词的古称

鳏夫,成年无妻或丧妻的人。晋潘岳《西征赋》:“鳏夫有室,愁民以樂。”鳏民,即鳏夫。《诗·周南·桃夭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妬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毛传:“老而无妻曰鳏。”鳏老,老而无妻者。清代尤侗《戒气歌》:“一生不二色,鳏老心如灰。”鳏男,无妻的成年男子。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内聚旷女,外多鳏男。”鳏鱼,喻无妻独居的成年男子。宋代梅尧臣《秋日舟中有感》:“鳏鱼空恋穴,独鸟未离柯。”

1.3其他古称

单身,《左传·昭公十四年》:“养老疾,收介特。”晋杜预注:“介特,单身民也。”唐代王建《自伤》诗:“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光棍,明代冯惟敏《僧尼共犯》:“佛公佛母,辈辈相传,生长佛子,哄俺弟子,都做光棍,一世没箇老婆。”清代洪楝园《后南柯·招驸》:“妹妹已有人家,阿兄犹然光棍,岂不愧煞人也。”

二、“单身汉”古称考源

2.1“光棍”考源

称单身汉为“光棍”的历史大概要追溯到明代,明代冯惟敏《僧尼共犯》:“佛公佛母,辈辈相传,生长佛子,哄俺弟子,都做光棍,一世没箇老婆。”在现代依然用“光棍”来称“单身汉”,浩然《艳阳天》第一卷第一章:“都说‘二茬子光棍不好过,萧长春本身还沉得住气,最心急的人,倒是他爸爸萧老大。”“光棍”在古代不仅有“单身汉”的意思,还有“地痞、流氓”的意思,如元代萧德祥《杀狗劝夫》楔子:“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到了现代小说里,一些作家用“光身”来形容孤单一人、无配偶、无家庭的人。如沈从文《新与旧》:“战兵年纪正二十四岁,还是个光身汉子。”可见“光身”不论男女都可以形容。《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光斯欣”犹光棍,明代冯梦龙《山歌·山人》:“我只道是同僚下降,元来到是你箇些光斯欣。”“光身汉”与“单身汉”同义,说明“光”与“单”意思相近,成词规律相通。

由此可以得出,“光棍”的词义范围缩小,由原来的“单身汉、地痞流氓”两个词义演变为只是“单身汉”意思的指称。不过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一些地区仍把“光棍”、“单身汉”以及“流氓、无赖”混用,《汉语方言大词典》:“光棍赖,单身汉。吴语。”

2.2“单身”考源

“单身”,强调“独自一人、未婚、无家属、无婚恋对象”等,《汉语大词典》:“无家属或不与家属在一起。”《左传·昭公十四年》:“养老疾,收介特。”晋杜预注:“介特,单身民也。”唐代王建《自伤》诗:“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

词缀“汉”是男子的俗称。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男子;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壮汉,强壮的男子;老汉,年老的男子。“单身汉”是“单身”和“汉”二词的整合,《汉语大词典》:“未婚或丧偶的男子。亦指未带家眷一人独居者。”“单身汉”当为现代新出现的词语,在古代原有的词语“单身”后面加一个词缀“汉”,用来特指未婚或丧偶的男子。当前网络新词“单身狗”流行于大众口语中,是对到了适婚年龄没有结婚且没有男/女朋友的青年的称呼,有自嘲和调侃的意味。

2.3“鳏寡”考源

“寡”,本义为少,后引申为古代妇人丧夫、男子无妻或丧偶义。《诗·小雅·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毛传:“老而无妻曰鳏,偏丧曰寡。”后来逐渐用来专指妇人丧夫。《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现代小说中也保留了此义,如艾芜《我在仰光的时候》:“凡是年轻姑娘守了寡了,不说不能再嫁,就是她的脸面,给陌生男子看见了,那就定规要堕地狱,永劫不复人身。”

“鳏”本义为一种大鱼,引申为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在古代“鳏寡”同“矝”,用来泛指无妻的人。《汉语大词典》:“鳏,成年无妻或丧妻的人。”《书·尧典》:“有鳏在下,曰虞舜。”孔传:“无妻曰鳏。”《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鳏”也可以指有妻而分居者,清代顾炎武《日知录·鳏寡》:“鳏者,无妻之称,但有妻而于役者,则亦可谓之鳏。”

《汉字源流》一书中将具有直接渊源关系的文字分化和不具有直接渊源关系的文字组合称为字组,一个字组里面各字之间的关系即语言文字内部的离析或聚合的关系,“鳏”和“寡”当为异字合流现象。

三、“单身汉”古称流变

古代文献中以“寡”字成词的词语有:寡夫、寡汉、寡老、寡佬,用来指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居、寡妇、寡孀、寡嫠,用来指丧夫的寡妇。以“鳏”字成词的词语有:鳏夫、鳏老、鳏男、鳏鱼,用来指没有配偶或丧妻的男子;鳏居、鳏处、鳏孤、鳏嫠,用来指丧夫独居的寡妇。“寡”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孤独、孤单义,如晋代潘岳《关中诗》:“夫行妻寡,父出子孤。”《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无告者。”古代以“单”字成词的词语有:单身、单处、单寡、单独等。由此可见,在古代“单、鳏、寡、孤、独”意义交叉,经常同用或混用,“鳏、寡、孤、独”实为一组同义语素,在意义发展方向上具有共同的趋势。汉字是音节——语素文字,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但在古今汉语中,有的词是一个语素两个音节,如联绵词“犹豫、彷徨、洒脱、倜傥”等,“鳏”和“寡”在古代原本为单音节语素,但在现代汉语体系中“鳏寡”和“孤独”一样很少单独分开说,逐渐由单音节语素变为双音节语素,整体词义范围缩小了。

四、小结

汉语词汇是丰富的,其构词语素也是丰富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语素来自古代汉语的传承,其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语素,这就为各方言选材造词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如陕西吴堡方言“鳏公”、广西南宁方言“寡公佬”等。不管来源如何,这些从古语词传承下来的语素,都是汉语用来造词的材料。方言主体创造新词时总是会将语素的选择与方言词汇系统保持一致,词汇系统不同,“单身汉”的古称在各个方言区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白晓妮(1995.02—),女,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西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单身汉
匆匆太匆匆
那些仇女的单身汉
吃货的爱情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新著
幻想和希望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贵族单身汉(上)
单身汉的噩运
女性主义视角中的中美相亲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