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2018-08-23 11:13吴佳琦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室女儿班主任

吴佳琦

偶然整理房间的时候在橱柜抽屉的角落中翻出了我们师范的毕业照。照片中的每一个人都面带着纯粹的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笑容。看着她们大家突然勾起了我心底深处最美好的回忆,我甚至能够看着这里的每一张笑脸来讲述每一段故事。

前阶段突然接到来自“老班”的短信,说是原来的班主任想让我们大家在一起聚聚,谈谈离开学校的日子。有这样的好机会我当然义无返顾参加啦,能够再次跟久违的大家见面我正求之不得呢。

于是遵照约定我盛装来到大家聚会的老教室。原本以为会是座无虚席,并且热闹非凡的教室却意外地冷清。当我差点以为走错教室的时候班主任却一眼认出了我,并且脱口而出我的名字“Jackie!”,这突如其来的感动驱散了原本的犹疑,我迅速加入到大家。因为踏入社会之后的许多无奈,有许多同学都无法赶来,虽然教室中只有寥寥数十人,但大家讨论的气氛却异常火热。聊着我们从前的年少任性,聊着曾经为了梦想努力的振奋,聊着初涉社会的无奈跟艰辛,甚至聊到了学校周围的每一间店铺,这些店铺闲时我偶尔还会去逛逛,到那里缅怀我的纯真年代。

中午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带着我们上了馆子,大家围坐在一起格外亲切。如今身份转换,我们大家跟班主任间已经全然没有了从前的拘束,大家就如同朋友一般天南地北地聊着。当聊起大家近况的时候,每个人脸上似乎都多了些沉重。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跟残酷,有好多同学在无奈之下已然放弃了陪伴自己五年的专业,弃教从商去了。社会这个五彩的染缸已经把我们当初的骄傲,锐气,纯真洗刷地彻底,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学校中学到的还远远不够,我们每一天每一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知识,所以大家多数跟我一样选择了继续深造。

聚会结束后,我们大家一一惜别,期待着能够再次相聚的那天,到那时大家应该有更多的话题来共同探讨的吧。

回到家中,我仔细地回想着我们的故事。作为80后年轻的一代,我们这代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蜜罐中长大,大都没有经历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都不强,往往一点挫败就能把我们击垮;我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忽视团队的力量,往往就会凭着冲动做决定,这个弱点使我们处处碰壁;同时我们的过分自信,我们的任性都是我们在社会立稳脚跟的致命障碍。然而讽刺的事,这样的我们正被社会需要着,肩上背负着比前代人更加沉重的包袱,不经过磨练很容易就会被压垮。

再看看我的学生们,生于90年代甚至00后的他们正在茁壮成长着。他们的父母正是意识到了社会的严峻,所以在宠溺着他们的同时又给他们增加了过多无形的压力。他们的生活中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被钢琴,小提琴,舞蹈,书法等等所包围,各种各样的比赛,等级考试正在剥夺他们的童年。我曾经听一个同事谈起,他们的小宝贝才刚出生几个月就要开始上幼教課,通过一系列考试。我很震惊,我们的下一代从一出生就被这样的皮圈圈束缚住了,我有些心疼,不知道等他们长大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曾经看过央视的一档节目,讲的是一位在台湾经商多年的父亲毅然放弃在台湾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远走云南偏远山区定居的故事。片中的主人公在云南山区独自经营着一家茶馆,并且把女儿送入了当地的一所破旧小学。起初两个女儿是在县城的一间重点小学念书,但是父亲很快就被女儿沉重的书包所吓倒,于是果断地替孩子们转了学。如今父亲每天都会去接两个女儿放学,然后父女三人一块到山上看放牛,一起到湖中泛舟享受大自然。很多人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很反感,但是父亲只是笑着回应这些反对的声音:“我只是想在这里赚孩子们的一个童年。”多么震撼我的一句话啊,我几乎感动地没有办法反驳。这才是一位真正明智的父亲!

我们的故事折射的只是这一代人的一小部分缩影,我相信在今后的几代人中,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里,我们的故事还将继续。

猜你喜欢
教室女儿班主任
不要在教室打闹
我的班主任①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和女儿的日常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