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作”模式优劣势初探

2018-08-23 11:13向凡洋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向凡洋

摘要:“机器人写作”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介入,加速了新闻行业的发展,“机器人”分析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将变革传统新闻采写环节,财经、体育类稿件的自动生产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生产方式,同时带来了原创性和可读性弱化等问题和思考。记者在这样的生产方式改革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职能转变。

关键词:机器人写作;Dreamwriter;职能转型

一、机器人“写作”的出现

2015年9月10日9:30,腾讯财经一篇名为“8月CPI同比上涨2.0% 创12个月新高”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便引起业界巨大反响,原因在于稿件结尾备注“本文来源:Dreamwriter,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新华社、第一财经、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等各大媒体紧随其后上线“写作机器人”。

其实“机器人记者”是一个拟人化的称呼,本质上它只是一个基于人工技能技术的大数据分析的软件,它通过信息技术算法对大数据库里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的分析处理,智能的抓取相关信息生成新闻稿件。其稿件“写作”步骤一般是: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数据的分析检索和关键信息的提取,根据相应稿件模板生成新闻稿件。由于技术局限,机器人记者目前只能在专业性较强的财经和体育新闻采写方面应用。

二、机器人写作的优势

1.精准数据分析 全自动化生产

机器人写作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它是对互联网、物联网的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抓取,计算机技术是其强大的支撑。写作机器人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引进,机器人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模板,将传统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采集、稿件撰写等集于一体,简化生产流程,从信息的采集到稿件的形成瞬息就能完成,并且可以把新闻工作者从繁琐和低附加价值的数据分析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新闻的生产效率极大提高。没有感性思维的计算机程序的数据分析结果一定是准确公正的,“标准化”的写作模板也保证了机器人在“撰写”稿件时客观的描述,这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财经、体育类专业性较强的新闻产品的质量。新闻稿件生成的整个过程完全由机器人自主完成,真正实现了新闻行业产品的生产由人工向智能的转变,是一个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2.高效率 低成本

新闻的目的在于揭露事实真相,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需恪守的第一准则。但随着新闻行业竞争的加剧,时效性成为量化新闻报道价值的一大要素。在高速的信息化时代,“快”是受绝大多数人青睐的选择,机器人记者能更好地满足大众对效率的追求。当下的新闻传媒企业都转型成集团化的产业模式,为了追求更大的商业利益,加速内容生产效率是重要手段。机器人以强大的计算机爬虫技术代替记者,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新闻稿件的撰写,能大大提高新闻内容产品生产的速度。

机器人记者可以全天候在线待命,一旦有新闻事件出现,可以第一时间完成新闻稿件的采写,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传递给广大用户。2015 年,政府发布CPI数据后的短短几分钟,腾讯财经就借助“Dreamwriter”完成了稿件的撰写和发布,迅速抢占了新闻报道发布的优势。机器人写稿模板是预先编辑好的程序,可以实现标准化的量产,量产稿件虽无个性化出彩点,但水平相对稳定、质量中上,是一种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三、机器人写作的局限

1.无感性思维 行文无感情色彩

机器人写作客观真实,不掺杂感情色彩,这既是优势也是局限,一篇报道除了要尽可能将事实客观陈述给受众,还要符合受众的情感取向。“华尔街日报体”是一种经典的财经新闻报道方式,常以一个趣味性的人物小故事开头,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财经新闻变得有趣味,让读者将新闻读下去的欲望。

机器人写作当前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和材料拼贴,流水线机械化运作,没有感性思维,行文也没有感情色彩。记者作为人,具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和写作经验,他们的报道在表述客观事实的同时,也赋予报道人性的视角,使其更能贴近读者的内心情感,道理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Dreamwriter”的稿件以固定的模板为标准,它写出来的同类型稿件,除了数据不同之外,格式甚至文字描述都一样。

2.原创性低 生产模式不成熟

通过对“Dreamwriter”稿件的分析发现机器人产出的稿件還存在很多缺陷:段落之间连贯性差、观点和事实之间逻辑错位、信息的直接复制拼贴,稿件的完成度和原创性都还远不及新闻记者。“Dreamwriter”的稿件特点鲜明——每个段落都能被明确的划分为事实和观点,这是标准化生产所不能避免的。作为写作程序,“Dreamwriter”尚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来解读新闻事实,也不能对新闻事实做出相应地预判,稿件中的观点其实是材料的剪贴和堆砌,并非原创。更重要的是,“Dreamwriter”在对相关机构和专家的观点的引用时,没有注解和说明,这种做法有很多弊处:错位的观点和分析可能会给受众错误的引导,造成经济损失;对他人观点和成果的引用不加注解,会造成侵权行为,给媒体带来法律问题。

结语

在面对新媒体的压迫时,传统新闻媒体做出了很多尝试去突破新媒体的“围追堵截”。人应该看到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局限,而不是纠结新闻稿件到底是由人来写还是机器代笔,既然技术能为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何乐而不为。记者可以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更需要他们的工作中,比如开发创新新闻产品和服务,推进新闻行业的改革,推陈出新,把新闻媒体做成一个综合性的传播载体和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叶彬彬.机器人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新闻世界,2017-

04-10

[2]白龙.新闻写作机器人在美国新闻业的应用.青年记者,2016-02-20

[3]王悦;支庭荣.机器人写作对未来新闻生产的深远影响——兼评新华社的“快笔小新”.新闻与写作,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