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科技运用

2018-08-23 11:13周华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调整农产品优化

周华

农业能带动着大部分的经济,而在当下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不得不做出一些适应性的调整与改变。而对于农业生产的调整,则应当从了解经济入手,再逐步深入到了解农业生产调整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调整和提升经济的目的。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阶段性变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阶段的变化及特征,对于全面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做好跨世纪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重大。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阶段性变化,主要表观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转向适应小康要求的新阶段。

第二,农业增长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由主要依据土地和劳动力转向更多的依靠资本和技术投入,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农业的专业化、组织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快。

第四,农业的市场竞争关系发生变化,由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明显增强。

第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发生变化,在满足农产品需求的同时,对扩大市场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贡献越来越突出。

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特点

这次结构调整的特点不同于以往,以前的调整,是在产品短缺、增产就能增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主要是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广度进军,着重解决总量短缺的矛盾。这次调整,是在供求总量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既有向生产广度进军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向生产的深度进军,着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解决生产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

当前,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关键,是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区域优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产品和区城布局结构。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中心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发展优质农产品,是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的一个基本方向。二是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畜牧业是一个专业化功能强、产业链条长、循环圈大、带动力强的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是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立足于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和专业化生产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生产带。

三、如何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准确把握我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及其特点。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明确主攻方向。不同地区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是不同的。结合实际情况,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四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比如在马铃薯种薯、淀粉加工专用薯和鲜食用薯生产的优势区域,市场区位就会有优势明显,除本地作为食品、蔬菜消费和淀粉加工外,可以出口至周边国家,調运到中原、华南和华东等地。优先发展脱毒种薯,其次依托市场区位优势发展淀粉加工专用型和鲜食用马铃薯。要以区党委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突破为基本构架,进行区域结构的合理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五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调整农村劳动就业结构。

四、农业结构调整具体措施:

1.搞好规划引导。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结构调整必须以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为前提,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政府规划引导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时期,政府的科学规划对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降低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结构调整规划必须有科学依据,需要各方面专家的广泛参与。

2.加大新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当前重点是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尽快把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重点从提高产量、增加供给转移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上来,不仅要开发、引进和推广,而且要加大农产品加工保鲜及储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比如在土豆薯类种植方面:一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加工专用型品种、早中晚熟鲜食品种,研究专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建立淀粉加工原料薯基地,实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二是整合脱毒快繁中心、种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种薯供应能力和质量。三是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四是建立晚疫病发生流行和蚜虫迁飞预测预报,严格执行产地检疫,防止检疫性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五是推广改良的简易中小型贮藏库,增加贮藏能力,降低贮藏损失,延长商品薯供应周期,调节马铃薯市场价格。

3.加快建设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是推进农产品优质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结构调整,信息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面向农村的信息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通过发布生产、市场、技术信息,指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同时,积极推进以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村个体运销大户、民间运销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衔接,搞活农产品流通。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农业供给的改善。想要使农业经济能够长期的增长,就需要对当前的农业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调整来促进要素的转移,促进农业结构的改善。对农业供给进行调整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十分多,例如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口因素等等。在进行调整时,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要求的是必须要建立在对农业用地的最低限度保证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够去进一步的讨论如何进行结构调整。人口因素会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程度,因此需要保障人口与资源配置的平衡。

总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的部门,其他部门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农业部门的大发展的基础上。在农业经济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其他方面相比,农业经济却仍然是一个较弱的方面。希望通过论述能够让广大的同仁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业科技的运用多些认识与思考。

猜你喜欢
调整农产品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工位大调整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农产品争奇斗艳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