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让孩子自由发挥的优秀故事大纲

2018-08-23 04:30林宏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8年8期
关键词:晚安图画书母鸡

林宏

经常在妈妈群为大家推荐绘本,虽然看上去不过是一本书,但对于我来说,却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每一本绘本都可能对一个孩子,或者很多孩子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我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都充满正能量,直到有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上三年级的女儿带着一个作文题目回到家,以浪费水资源为主题写一个童话故事。如何用童趣的角度來完成这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呢?我很期待她的作品。结果出来了,她写了一只洗澡都要用一游泳池水的小猫被天神惩罚到沙漠受苦的故事,写得很是惟妙惟肖。

我问她怎么会想出这样的故事的,她说:“我突然间想起了《子儿吐吐》里的胖脸,暴饮暴食同样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我改编了一下,只是小猫的惩罚更狠了一些。”我暗暗在心里给她点了个赞,5年前看的图画书,竟然让她在这里借鉴了一下,改写了一翻。其实不仅仅是这一篇作文,我发现她的很多作文构思的初衷都是从以前的图画书中来的,作为引领她阅读图画书的人,我真是非常有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铺垫。图画书,不仅只是亲子阅读的一个媒介,也不仅是融洽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如果从功利角度来说,它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学创作工具!不信?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利用一下!

浓缩的情感精华,一切尽在少言中

图画书总是被不懂的人“垢病”——字这么少、这么薄,还卖这么贵!但真的进入图画书的大门,你才会发现,实在是太值了!

每本图画书从创意到成品,都凝聚着作者和绘者的天赋与创作心血,大多数的图画书都来源于作者对自身生活和对自己孩子的爱,所有的情感都浓缩在30页的图画书中。如果亲子阅读的时候,父母能通过自己的智慧把这种情感“稀释”开来,将为孩子展现出更多的惊喜,同时,也可以借助图画书开启孩子的语言表达之路,进而拓宽到今后入学后的写作之路。

文字会说话,图画会说话,图文结合的想象空间更是令挚爱者滔滔不绝,这么好的语文私教老师哪里去找?那么,如何用好这位“老师”呢?四个阶段分享给大家:续说——对白——续编——创画。

第一阶段:续说,如同鹦鹉学舌般继续说下去

对于刚刚接触图画书的小小朋友来说,图大大的,特别适合爱读图的小家伙,字少少的,即使语言能力处于启蒙阶段的小朋友,都可以轻松应对。

比如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晚安,月亮》,画面时而浓墨重彩,时而黑白素淡,给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如同“找不同”般,引领着孩子去发现画面中的精彩。再来看它的文字——“晚安,月亮”“晚安,跳过月亮的母牛”“晚安,灯光”“晚安,椅子”……有孩子喜欢的重复语句,简单而干脆。

这本晚安书,在家长看来好像有点“不爱睡觉孩子的无厘头”,但却是引导孩子开始语言表达的好老师,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和孩子一起做一只小兔子,和书中的每个场景一一道晚安,相当于复述一遍故事,张开嘴的同时,加深印象。

第二步:睡前拉着孩子,在家里走一遍,鼓励他和所有看到的物品说晚安,父母也可以一起参与,轮流说,当然你要说得更丰富一些,比如“晚安,鲜艳的小花。”“晚安,可爱的水杯。”不断让孩子听到你对于事物的描绘,丰富他的语言词汇。

第三步:再来点复杂的,孩子在说晚安的时候,你可以加一些生动的元素,比如孩子说“晚安,毛毛熊。”你可以加上一句“晚安,毛毛熊的小主人。”比如孩子说“晚安,电灯。”你可以加上一句“晚安,在电灯下看书的人。”

这样的互动,会让孩子充满兴趣与期待,给他不断去找寻新鲜事物“道晚安”的动力,不要小看这样简单的重复,这是口头表达的开始,有勇气开口才有继续进步的机会。

第二阶段:对白,如同说相声一般,聊起来

图画书是亲子关系的一个润滑剂、一条纽带,它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通过阅读建立起联结,更有话聊。可能有人会嘲笑这种说法,但细细想来,你每天和孩子真的有很多话题可以聊吗?是不会,还是不想?不管怎样,在图画书中,你都可以找到聊起来的理由。

比如日本绘本作家田村茂的《蚂蚁和西瓜》,描写了一个蚂蚁家族齐心协力搬运一块西瓜的故事。几乎每张图画都聚集着密密麻麻的小蚂蚁,但却只有很少的字,怎么讲呢?如果父母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一般,那就太对不起作者的一番心血了。

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作者高超的画艺,让每一只小蚂蚁都活灵活现,各有性格。虽然都小得可怜,但却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动作、行为和表情。可以挑几只“主角”,吸引孩子去观察——它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然后,当然就是角色扮演了。你和孩子都变成了可爱、勤劳的小蚂蚁,像说相声一样,聊起来了!

妈妈:“嗨,快来呀!这里有好大一块西瓜!”

孩子:“来了,好大、好甜啊!”

妈妈:“快点叫更多的小伙伴来,我们一起搬回家,可以吃一整个夏天啊!”

孩子:“太好了,我要吃多多的!”

……

孩子的表达可能不会特别丰富和完整,不要着急,关键是你要做好“斗哏”“捧哏”的自由转换,慢慢地让孩子在对白中找到乐趣,自然而然占据主动位置。

图画书中都有角色,都有角色冲突,关键在于父母对于角色的挖掘,只要有角色,就会有对白,发挥想象力,带着孩子一起聊起来!

第三阶段:续编,发挥想象力,编个小结局

如果孩子语言能力比较好,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情节很丰富的绘本,来引导他续编故事的结尾,千人心中的哈姆雷特都不一样,图画书中的主角境遇在孩子心目中当然也各有不同,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他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以佩特·哈群斯的《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惊心动魄与气定神闲的完美结合,让整个故事情节都随着狐狸和母鸡的两种心态起伏不断,故事最后的结局是狐狸被蜜蜂蜇跑了,但这真的就是结局吗?这么漂亮的狐狸真的会永远这么倒霉吗?请孩子自己来想象一下,为狐狸鸣一下不平,也许他并不是想吃母鸡,只是觊觎她漂亮的羽毛呢?我们可以听听孩子自己编的故事。

我曾经遇到一些中班、大班的孩子,他们虽然还不会写字,但却可以通过自己稚嫩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来为作者贡献更多的可能——

比如,狐狸痛定思痛,决定正大光明地找母鸡做朋友,正好遇到大灰狼要吃母鸡,狐狸拼命救下了母鸡,却失去了自己漂亮的尾巴,母鸡很感动,把自己的羽毛拔下来给狐狸续尾巴,彼此成了好伙伴。

再比如,狐狸真的很想吃鸡,但他想如果母鸡再生很多小鸡,不是自己就能吃到更多了吗?于是他就不停地给母鸡送好吃的,每次送的时候都会说:“吃吧吃吧,多吃点!”后来母鸡真的生了很多很多小鸡,母鸡和小鸡都非常感谢狐狸,狐狸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家伙,竟然不舍得下嘴,最后竟然办了一个养鸡场。(这个小朋友一定是绘本看杂了,出现有了《子儿吐吐》和《狼大叔的红焖鸡》综合体的感觉。)

每本图画书的结局都不是唯一的,甚至会有一些是开放性的结局,比如《这不是我的帽子》《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来》系列,不设限,不明说,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去创编。不会写字不要紧,用嘴巴说不是更好吗?表达才是重中之重!

第四阶段:创画,神笔小马良,画出自己的想象力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滔滔不绝地表达,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用画笔来画自己所想,这同样是一种表达。

图画书是一种提升孩子审美能力的媒介,大师的经典作品都是孩子的范本,有故事性、有艺术性,更有情感性,有血而有肉。

記得我女儿一年级的时候,还不会写几个字,却自己钉了一个小本子,画了一本关于妈妈生宝宝、爱宝宝的故事,虽然医生的手术刀有点恐怖,妈妈大叫的样子有点难堪,但抱着宝宝亲吻的画面还是很让人感动。

我画我心当如是。

多看图画书,孩子的色彩表达、架构规划都会有很大的优势,建议父母可以看一下台湾著名绘本大家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这本书,也许可以为孩子的绘画生涯助力一把。

图画书的价值不仅仅是书背后的人民币,更不是寥寥的几十个字,那只是1%,而图文背后的精髓才是真正的99%,想要汲取到这里的精华,父母的智慧至关重要,你挖掘越深,图画书的财富显露越多,孩子获得的也就越多,而你付出的,才真正是物超所值。

猜你喜欢
晚安图画书母鸡
图画书
晚安
母鸡
母鸡下蛋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母鸡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花是一本图画书
晚安,大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