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嘉陵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2018-08-25 08:51郭勇
科教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时代

郭勇

摘要 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全国人民特别是贫困区县的贫困人口来说,都是一种期待;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确保贫困人口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关键,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奋斗目标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体现中国式扶贫的“经验与智慧”、对世界减贫计划的贡献,具有鲜明的新时代背景;新时代嘉陵区脱贫摘帽攻坚战与历史成因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复杂与困难同现、机遇与挑战共存;提出新时代嘉陵区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的具体措施,从扶贫工作的做法、扶贫方法的实施、扶贫态度的严谨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新时代 嘉陵区 脱贫摘帽攻坚 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77

1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具有鲜明的新时代背景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美好生活是人民的向往;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人民生活虽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也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仍然十分艰巨。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向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其实现的重要进程,而打赢脱贫攻坚战又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中国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世界减贫计划的重要贡献,既能为世界脱贫工作提供“中国经验”,也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新时代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信心,是为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关键阶段;既彰显了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又是对中国式扶贫开发道路的丰富和发展,是扶贫实践的“中国智慧”,具有鲜明的新时代背景。

2嘉陵区脱贫摘帽攻坚战的贫困状况与原因分析

嘉陵区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区,1993年刚建区时,有贫困人口约27万人,贫困发生率约38.7%;经过20年的自身努力发展和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贫困状况得到根本缓解,2013年底经过“三方”审核评估共有贫困村143个,贫困人口64811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1.9%,贫困状况主要发生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贫困户减贫途径少且收入低,贫困人口返贫率高,其中特困人口近三分之一,如果偶遇自然灾害,全区的返贫率将达30%;二是全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并且缺乏配套资金与合适的扶贫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和条件一时难以改变;三是教育卫生程度落后,农民自身素质偏低,并且青壮年文盲较多,农村医疗救济体系不完善,大病难有救助;四是农业水利设施不健全,农田很多时候靠天吃饭,土地利用率和产量较低,且缺乏实用技术和培训费用;五是群众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满足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随遇而安,容易满足,自身脱贫奔康的能力意愿较差。

在2013年对全区农村贫困状况排查时,突出的原因主要存在:一是嘉陵区是农业大区、发展中的新区,1993年时农村面积约占80%以上,农村人口占75%以上;二是嘉陵区是典型的丘陵区县,2010年以前只有20公里通村水泥路,其余是石子路,甚至有的村社连石子路都没有,就是泥巴土路,山高路远沟深,生产生活物质的进出极为不方便;三是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1993年建区时,全区工业很多都是小作坊式,商业只有原火花镇的“半边农民街”,且四周被田野包围,就医、购物大都跑顺庆城区,很不方便;四是财政收入低,发展资金少,产业涉及面窄,基础设施的改善较慢,投入民生领域的资源更不足,城区教育资源更缺乏。

3新时代嘉陵区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的具体措施

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嘉陵区委区政府将脱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嘉陵区“十三五”期间“战略重点”,落实区级党委和政府承担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落实书记和区长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持续发力,力争稳步实现“2017年基本脱贫、2018-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2017年9月7日,嘉陵区“决战贫困·百日攻坚”大会在嘉陵大会堂召开,要求全区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集中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值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坚决打赢嘉陵区脱贫摘帽攻坚战,以具体措施促摘帽。

3.1坚持把扶贫工作落在实事

俗话有“说一千,道一万,都为抓紧把事干”。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贫困人口经济上的脱贫,关键是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达到“一超、两不愁、三保障”,真正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为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实现嘉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嘉陵区强化责任意识和攻坚意识,根据本区特征,借鉴脱贫地区的实践经验,大力采取“活血、添膘、壮骨、去淤”的扶贫措施:一是“活血”,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寻找合适的农村产业,投入扶贫资金或小额信贷扶持,政府贴息,开办有针对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合作社和农业观光养殖园;二是“添膘”,培育增收农产业或大搞庭院经济,如在一立、大观、大通、新庙等乡镇发展生猪、柑橘、蔬菜、珍稀林木等“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承接城市餐桌、休闲观赏等产业,引导及帮助贫困户产业发展,引入绿地集团在大通投资50亿元打造万亩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和斥资10亿元的健康文化旅游项目,增加就业,保证民生领域资金的不断丰富;三是“壮骨”,如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户户有便民小路;全面解决饮水安全,推进住房C级改造D级改造为主的“五改三建”,实现住房安全功能完善,如农村医疗保险全统筹,提升就医低付保障,享受健康卫生生活,如教育扶持保障,实现不因贫穷而读不起书等,防止因病、因偏、因安全脱贫受阻;四是“去淤”,通过教育引导,树立起“脱贫先立志”、“身穷穷一时,志穷穷几代”的观念,提升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通过农民夜校提升贫困户务工技能,实现劳动就业扶贫,如着力配套嘉陵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力推动园区优势产业实现良性互动发展,依托燕京、依格尔、金富春、天龙汽车等龙头企业配套招商,引进了“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银翔”南充汽车等企业,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入驻有燕京啤酒、汇源果汁、鹰金钱食品为带动的食品饮料产业,开办“扶贫车间”,吸引农村贫困劳动力部分就业,实现贫困户收入稳定增加。

3.2坚持把扶贫方法落在实处

为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嘉陵区坚持精准意识和创新意识,清楚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识别,由以往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准滴灌”式扶贫转变,做到“应扶尽扶”,防止“误退错退”。在脱贫摘帽攻坚过程中,采取问题导向方式,结合区情实际状况,嘉陵区开展“争当脱贫户,光荣又致富;想当脱贫户,政府想出路;真是贫困户,国家来帮助;抢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的扶贫宣传措施;针对不同贫困情况,深入群众了解分析,结合贫困户的自身愿望,精准施策,形成不同脱贫方法:一是有劳动能力缺少资金的,提供扶贫资金或无息小额信贷,政府贴息,发展适宜的产业,以及培养务工技能,实现外出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二是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小额贷款资金入股、产业扶持资金分红等,以及帮助发展庭院经济或家庭养殖业,联系收购保后顾无忧;三是大病大灾户,通过医疗救助救济等扶持,让贫困户实现不因病灾影响脱贫动力;四是年老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政策兜底保障,土地租金、产业入股分红等。

3.3坚持把扶贫态度落在实行

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言必行,行必果,必须善始善终,重行动胜过表态度”。为将中央扶贫措施落地落实,划分责任,强化监督,提高效益,嘉陵区提出了“五个一”扶贫工程:每个乡镇有一名区级领导帮扶,每个贫困村有一个帮扶单位、有一名“第一书记”、有一名农技员,每户贫困户有一名帮扶责任人,组成驻村工作组形成帮扶力量;同时提出村支部书记要当好“扶贫领头羊”,做兴村富民的“主帅”,“第一书记”要当好“扶贫参谋长”,履职尽责当表率,驻村工作组成员要当好“扶贫战斗员”,全力抓好抓细具体帮扶分工。在具体帮扶工作中,严禁搞“坐车转一转,下车看一看,进屋算一算”,要求所有成员走村入户,实地调研,认真询问,一户一策,开展具体帮扶工作;采取“白加黑”、“5+2”的工作态度,筑牢扶贫基础,要求相关领导白天当“村长”,晚上当部长、局长,抓牢抓实脱贫工作,如区委书记廖伦志、区长史皴经常明察暗访,体民情,听民意,查进度,看落实,身先示范入农户,心系责任抓脱贫;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秦小东在负责所在贫困村住房保障工作时,为掌握具体真实情况,不看汇报记录,亲自钻树林,爬山坡,走泥泞,到每家每户看房屋,打电话了解住房保障情况,倾听农户诉求,形成完整的走访记录和帮扶建议,上报扶贫组领导;现在嘉陵的所有扶贫人员,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工作态度落在具体的扶贫行动中。

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嘉陵的脱贫摘帽攻坚战,在所有扶贫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呕心沥血,实干苦干,取得关键的阶段性成果,为保证2017年基本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嘉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下厚重的一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百日攻坚”的要求,“百米沖刺”的劲头,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为取得脱贫摘帽攻坚的最终胜利,让全区人民共享嘉陵发展成果,阔步迈入小康生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嘉陵篇章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