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期间的康复护理干预

2018-08-27 11:05吴莉亚耿红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例因创伤性胸部

吴莉亚,耿红艳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创伤性血气胸是一种病情危急且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的胸部创伤疾病,多因各种外伤导致胸部血管或胸腔内组织器官破裂出血,并致使积血和气体堆积在胸内而挤压纵膈处、肺侧所致。该疾病不仅易引发患者出现胸部疼痛、咳血、烦闷不舒、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还易并发肺部水肿、失血、休克等严重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则极易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1]。为了提高创伤性血气胸抢救的成功率和预后效果,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在急诊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了康复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期间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78例急诊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片和CT检查确诊,符合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诊断标准,创伤原因有跌落伤、交通事故伤、锐器伤等;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②存在精神障碍疾病者。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在研究前均已知情并同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分布:18~73岁,平均年龄为(40.5±2.4)岁,其中10例因跌落伤所致、13例因交通事故伤所致、16例因锐器伤所致;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分布:19~72岁,平均年龄为(40.8±2.3)岁,其中11例因跌落伤所致、13例因交通事故伤所致、15例因锐器伤所致,两组患者的年龄、创伤原因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方法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患者提供急救准备护理、建立生命支持系统以及协助主治医生完成患者治疗期间的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护理。研究组增加康复护理干预,除了给患者提供上述相同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增加如下康复护理干预:①伤情处理护理,若患者为张力性气胸,需在其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外侧穿刺排气,若患者为开放性气胸,需对其胸壁伤口采用多层无菌敷料进行严密包扎,以形成闭合气胸,再进行闭式引流,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及时制止多根肋骨骨折患者的反常呼吸,以防止其骨折端将肺组织刺破。②体位及引流护理,对休克期患者取中凹卧位,对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取半卧位,并抬高床头30~45°。在患者进行引流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需保持引流管的密闭与无菌性,避免气体进入胸腔,引发人为气胸,并对引流管的颜色、性质、量进行严密观察,避免血块堵塞引流管。③康复训练指导护理,待患者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需尽早对患者进行呼吸、咳嗽和肢体活动训练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胸式呼吸锻炼,即采用鼻部缓慢吸气,以扩张胸廓,再从嘴部缓慢吐出,吸气时间为呼气时间的1/2,2~3次/d;咳嗽训练时患者取半卧位,用手掌轻按胸部支撑伤口作深呼吸,在呼气末作一次深咳;拔除引流管后,需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并训练其进行自行穿衣、吃饭、刷牙等,以促进其肢体的正常活动功能及生活适应性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的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护理,患者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且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护理,患者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患者各项体征和症状均无显著改善,病情恶化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3.2±1.0)d、住院时间(13.7±4.2)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7.1±2.4)d、(22.8±5.6)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39)研究组(n=39)t值P值7.1±2.4 3.2±1.0 9.368<0.05 22.8±5.6 13.7±4.2 8.119<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4例护理无效的患者中有1例因呼吸微弱、各脏器衰竭死亡,其余3例体征和症状改善不显著,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创伤性血气胸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为严重的胸部损伤疾病之一[2]。有数据表明,创伤性血气胸病例中,单纯胸部创伤严重者只占30%,其余70%的患者都易并发血气胸,血气胸不仅易引发患者出现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同时还易使患者并发肺部水肿、失血、休克等严重疾病,进而易增大患者死亡的概率[3]。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除了需尽早采用有效的救治方案对患者进行急救治疗,还需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辅助干预,才能提升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其预后质量[4]。

临床研究证实,除了给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提供常规的吸氧、补液和输血治疗外,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及时对患者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室引流[5]。对于伤势相对较轻、积血量较少(少于500 mL)的患者多采用胸穿,而对于一些锐器伤并伴多发性肋骨骨折以及伤势较重的患者,最佳的救治方式为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状态,有助于肺早期膨胀,促进胸腔内积血、积气快速排出和避免患者发生各种肺部并发症,同时还便于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胸腔内出血速度、出血量及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观察,进而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决定是否行剖胸探查手术[6]。另外,胸腔闭式引流还能保证患者引流的彻底性,不仅能避免患者形成凝固性血胸或发生胸腔感染,同时还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由于呼吸或循环障碍是急诊创伤性血气胸造成的主要损伤,当患者的循环功能恢复后,护理人员还需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促使帮助患者恢复通气功能,首先是指导其进行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7]。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需及时制止多根肋骨骨折患者的反常呼吸,原因是反常呼吸运动可使纵隔摆动对患者的血液回流产生影响,从而易引发患者机体循环功能紊乱加重,因此,为挽救该类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及时采用雾化吸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处理。对于生命体征已经稳定且无反常呼吸的患者,则需指导其进行自主咳痰,一方面能保证患者气道的通畅,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患者机体的呼吸功能快速恢复,最后,为促进患者肢体正常活动功能及生活适应性恢复,需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早期下床康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8]。

该研究中,对两组急诊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在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急诊治疗期间对其施行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同时还能缩短其预后恢复周期。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期间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例因创伤性胸部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64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496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分析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