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温针灸法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2018-08-27 11:05杜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针灸

杜佳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山东青岛 266000

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的发生可限制患者膝关节正常活动,且造成患者出现诸多不适感,故而临床主张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目前临床对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药物干预,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则针对温针灸这一中医疗法的应用效果实施分析,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临床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对应时间段内5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的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50例常规西医治疗的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诊断标准为: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关于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的诊断条例;②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且存在膝关节疼痛情况;③患者有膝关节晨僵现象、或在正常活动时存在摩擦音;④对患者实施X线检查可见其存在骨赘;⑤患者存在骨营养失调和关节部位创伤情况;⑥患者存在关节活动不适、僵硬等现象,但受到气候、工作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诊断标准中条件,同时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晓该次研究概况,并表示同意参加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即符合纳入条件,但是存在以下任一特殊情况则将其作为特殊病例排除在外:患者合并有膝关节急性创伤或局部感染等情况、患者合并有肝肾等脏器疾病现象、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现象。

对照组50例患者的病程为10 d~9年,平均病程为(3.25±0.36)年,患者的年龄为 61~76 岁,平均年龄为(68.32±1.24)岁,患者中男女则分别为 21例和29例;观察组50例患者的病程为13 d~9年,平均病程为(3.30±0.31)年,患者的年龄为 61~77 岁,平均年龄为(68.54±1.19)岁,患者中男女则分别为20例和30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组间可实施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其用药为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每天用药1次,每次用药75 mg,连续治疗10 d作为1个疗程,该次研究共计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法治疗,治疗时首先针对患者的阳陵泉、阴陵泉、犊鼻、血海、阿是穴、足三里、梁丘、鹤顶等穴位进行明确,开始治疗则指导患者保持在仰卧位,屈膝100°左右,并使用软枕等物品对患者的膝盖进行支撑,此后实施常规的铺巾消毒,完成消毒室使用提插捻转手法应用毫针对患者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并使用艾柱在针柄上点燃,使得其热量通过针柄传递到患者皮肤内,艾柱燃烧时间一般在10 min以内,燃烧后再留针10~15 min[1]。艾柱放置前应该妥善使用纸片等置于针柄下方,避免其灰烬下落对患者产生烧伤现象。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作为1个疗程,该次研究共计治疗2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组间实施对比分析。①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膝关节状态做出评价,其满分为100 分,60 分以下表示差;60~69 分表示尚可;70~84分表示良;85分或以上则表示优,统计两组得分并实施对比。②疼痛评价: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膝关节部位疼痛情况实施评价,其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③有效率评价: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部位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情况均消失,且患者无其他异常表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受限情况有所改善,疼痛和肿胀均有缓解,但尚未完全恢复则表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情况均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则表示无效;其中有效率+显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该次研究数据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分别使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均相近,分组治疗后均为观察组改善显著,组间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比较[(±s),分]

注:* 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8、21.184,P<0.05)。

组别 时期 膝关节功能评分 疼痛评分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1.63±6.35(80.36±6.32)*71.59±6.28(90.26±5.48)*6.35±0.32(4.23±0.52)*6.29±0.61(2.15±0.46)*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且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详细数据见下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骨性膝关节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这可能和老年人群的骨密度下降、骨质相对疏松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病发后患者会出现显著的关节肿胀、活动障碍和疼痛等症状,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所以临床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3]。

该次研究主要针对温针灸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可见: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在相近的基础上分组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显著,此外观察组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效果产生差异的机制在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应用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其对于患者的效果多数局限于症状的改善,故而最终难以帮助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等情况均得到调整;中医针对老年骨性膝关节炎分析时,认为疾病发生和老年人气血虚亏、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以上作为内因[4];加之风、寒、邪等外因作用,使得患者病情发生,并导致其出现诸多不适,故而针对患者治疗时应该以温经通络、改善循环、散寒祛湿等干预为主[5]。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方法对患者治疗时,首先选择患者对应穴位,以针刺的方法使其粘连得到松解,进而以艾灸的方法对其针柄加热,可使得热量不断传递到患者的肌肉内部,进而起到散寒驱邪的效果[6];同时在温热作用下,可使得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起到温经止痛的效果,对于患者的局部疼痛具有显著缓解作用,而在持续治疗的过程中,则可使得患者组织水肿得到消除,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膝关节部位应力平衡情况,进而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温针灸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操作相对简便,且整体治疗经济性良好,可为广大患者所普遍接受,故而建议临床将其应用于类似疾病的治疗中,以期帮助患者得到良好恢复[7]。

综上所述,将温针灸应用于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故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骨性关节炎针灸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