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

2018-08-27 11:05杨晓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浅表性泻心汤螺杆菌

杨晓歌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云南玉溪 65310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现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据不完全统计,慢性浅表性胃炎大约占胃镜检查患者的90%左右[1]。导致患者发病主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大约有80%~90%左右的患者病因均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蠕动,从而保护患者的胃黏膜不受到损伤。且该病的病程持续时间较久,需要长期服药缓解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副作用和耐药性[2]。为此该次实验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40例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40例进行讨论,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5~50岁,平均(29.3±10.9)岁;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5~51岁,平均(30.1±12.8)岁。 所选择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该次实验已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经过所有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该次选择的患者都符合 2006年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上海会议规定的的诊断标准。胃黏膜有红斑,粗糙。胃黏膜炎细胞>100,有病理性淋巴滤泡形成。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纳呆;次症:胃脘灼热,大便溏,口苦臭,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胶囊治疗,50 mg/次,3次/d,口服用药,连续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采取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治疗,主要的组成成分有陈皮10 g、茵陈 10 g、姜厚朴 10 g、姜黄连 10 g、石菖蒲 10 g、半夏 10 g、栀子 10 g、广藿香 10 g、胡索 10 g、芦根 10 g、甘草10 g、黄连5 g、大枣5 g;对于热盛患者,可以加入白花蛇舌草15 g、蒲公英10 g;对于肝郁的患者可以加入白芍10 g、柴胡10 g、枳壳10 g、对于疼痛的患者,可以加入五灵脂10 g、、蒲黄10 g;对于长满的患者,可以加入山楂10 g、砂仁10 g、1剂/d,用水煎服,取汁200 mL,早晚各一次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复发情况。

1.5 判断标准

显效:表示治疗后患者胃黏膜恢复至正常水平,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胃黏膜有所缓解,胃镜检查显示有好转;无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胃黏膜没有任何好转或者是病情加重[3]。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0%。中医症候积分:无:表示 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0)观察组(n=20)t值P值21.08±1.18 22.09±1.25 4.398<0.05 10.15±0.31 5.89±0.12 4.101<0.05

2.3 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除率比对照组的要高,复发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复发率的比较[n(%)]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饮酒、胆汁反流等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病,主要的表现有食欲下降、胆汁反流,反酸嗳气等[4]。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抑制胃酸分泌或者是保护胃黏膜等措施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治疗后容易复发,难以根治,且会有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预后,还会出现耐药性[5]。中医学上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热邪入侵致脾胃运化、纳降、和降失调等导致的,其中最常见的为脾胃湿热型,大约占该病的55%左右,在治疗的时候主要帮助患者清热化湿、理气[6]。

该次实验主要采取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连朴饮可以帮助患者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因为该病为湿热蕴脾之霍乱,芦根可以清热,止呕;半夏泻心汤可以帮助患者和胃消痞、辛开苦降;把这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对于脾胃湿热证的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帮助患者缓解胃脘痞胀、疼痛、嗳气反酸、舌苔黄腻等症状,改善粗糙不平的黏膜,消除红斑,减轻黏膜水肿,减少出血,从而有利于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改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黄连、黄芩可以清热燥湿;厚朴可以理气化湿;栀子可以清热除烦;芦根可以清热生津;石菖蒲可以化浊;半夏可以降逆和胃;党参红枣可以益气和中;甘草可以调和诸多药物,让药效充分发挥出来,起到良好的清热燥湿、理气和胃、清升浊降,气机通畅效果[7]。该次实验所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0%,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0%,对照组的根除率为75.0%;观察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谢平的研究结果一致,谢平[8]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西医治疗的有效率仅仅为81.8%,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80%,复发率 39.4%,对照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仅仅为65.9%,复发率 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患者,采取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减少复发,同时增强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浅表性泻心汤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