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作文写作如何获取间接生活素材

2018-08-27 03:17栗晓莹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7期
关键词:纸质高中生文章

栗晓莹

现在高中生的写作出现一个瓶颈,即内容空泛,缺乏生活基础,导致作文的可读性差。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在于学生生活本身的单调,缺乏直接的生活素材,却又无法从间接的生活资源中有效地获得生活素材,才集中导致了学生作文的扁平化。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引导学生开发自我生活的生活资源、积累借鉴间接的生活素材,将其有效地纳入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以此来提升其写作能力。本文主要从如何获取间接生活资源来进行阐述,以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进行探讨。

首先,间接生活资源的来源广泛,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来获取有益资源以提升自我的写作。当前的高中生,其有效阅读量是非常低的。虽然目前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渠道大大增加,但是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源并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地掌握和循序地提升。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的阅读渠道,事实上并未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效果,反而是使其在阅读方面走向了碎片化。比如经典的阅读,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并未占据优势,反而是一些实时性的新闻,特别是娱乐类的新闻更加宽泛地占据了青少年的阅读时间。因此,要真正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广泛地阅读获取间接的生活素材,纸质化的阅读才更显重要。因此,高中语文教育不能放弃纸质化阅读,并且要强化纸质化阅读来扩展学生的阅读。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的很多经典作品,能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关于父亲去买橘子那一段,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特点突出,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关键就在于作者的这种生活体验在他细致入微和情真意切的描写之中,给予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纸质化的阅读,能更好地增强这种阅读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还坚持纸质化阅读的关键。事实上,学生要通过广泛阅读获得更多的间接生活体验和写作素材,坚持纸质化阅读是关键。

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总是能将作者独特的生活与情感体验进行一种个性化的书写,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某种共性化的阅读体验,获得了与作者对话的可能性,这也就是间接地获取生活的体验和写作素材。比如,阅读过朱自清的《背影》、水上勉《母亲架设的桥》、莫怀戚《散步》这类写亲情的作品,高中生在写作同类型题材的文章时候,自然就可以获得某种写作方面的“暗示”,比如如何选择细节、如何安排情节、如何控制情绪等等。这是广泛阅读给予学生写作方面的直接影响。

其次,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提高阅读品味,并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高中生的阅读是必须要得到积极引导和规划的,教學大纲要求学生阅读经典,这是从阅读文本所做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就要对其阅读的方法和趣味培养进行有效干预,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间接生活体验与写作素材积累。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直都是高中语文的经典选文,这两篇文章作为写景抒情的典范,它给予读者的阅读体验是丰富的。《荷塘月色》主要从局部的、以个人的行踪和思绪为视角和线索展开,整个文章以作者出发去散步为开头,以散步回到家为结尾,在短短的散步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景物的观察、情绪的流动,从而传达了作者不一样的情感。而《故都的秋》则书写更宏大的对象,将故都的秋天从不同层面来描写,既有整体上的概括,也有细部的描写,作者以自己对故都秋天那种深情作为内在的逻辑,串联起了所有言说的对象。两篇文章是两种写法,但是读者从中都能读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而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体验过程。这种过程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写作的预演,也就是读者能从读的过程中体会写,而在自己的类似作文的写作中,对经典文本的写作方法自然就有借鉴。从间接经验的角度来看,写景抒情的作文更重要的是对情感线索的把握,而经典作品在这方面能直接提供给读者的经验就是如何更好地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事实上,不仅仅是写景抒情的文章,我们能获得与作者一样的情感体验,而议论性的文章,我们也能获得写作的积极素材。比如《劝学》这篇文章,文辞生动形象,举例活泼而富于论证,这些论证,甚至它的名言警句,都是写作的素材,而我们通过阅读,直接从这些论证中收获了某些生活的经验。所以,阅读,一定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过程,如果仅仅是被动地阅读,是达不到阅读的效果的。

最后,间接生活素材的获得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储和加工过程。我们每天接受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讲一定要进行分类和加工。比如,看了某些社会新闻,我们能否将某些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新闻写入日常的写作之中呢?比如,看了某些经典作品对某些事情的论述,是否能有效地启发我们的写作思考呢?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一段话:“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带有哲理、带有思考的深度和温度、带有特有的性格和人文精神,这种文章本身就能给予读者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思想体验。如果在写作中能够借助这样的表达来写作,就不失为对阅读的深度把握和灵活运用。比如,学生写张家界,“张家界的美,是大美,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她以开放的胸怀面对历史、社会和来来往往的游客,在天地之大美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也是自私的,只有天地之美才是永恒的、无私的。我们多少人曾想将美据为己有,事实上,正如苏轼所言,造物主之无尽藏,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能据为己有,而只能与子共适。”这样,整个文章的格调就提高了,成为了一篇佳作。

所以,能够通过阅读经典获得间接的生活素材,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是高中学生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他们克服生活素材不足、增强写作趣味、提升写作质量的关键。

猜你喜欢
纸质高中生文章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生纸质阅读的研究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电子疲劳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