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国学,品味经典

2018-08-27 03:17朱静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7期
关键词:孟母孟子国学

朱静

【摘 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千百年的朝代更替,文化的融合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一种更美的姿态站立在世界东方。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立身之本,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日益被教育界重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学,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国学的意义之大。本文以育灵童国学经典为例,具体阐述小学语文中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学习国学。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在众多的读物中,育灵童国学经典系列教材,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用来学习国学。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国学,品味国学,更好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明白生命的真谛,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思想成形的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人生发展点亮正确的引航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文言文的奥秘,让学生喜欢上朗朗上口的文言文;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经典故事,让学生领悟为人处世的大道理;通过多渠道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享受沐浴经典的好氛围。

一、大声朗读,营造氛围

教师将《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教材》与教育部门指导教材相结合,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融合学校的特色教育元素,编写适合小学各年龄阶段的国学教材。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并不是特别多,理解能力也有限,因而在国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学习,确保学生可以明白其中的内涵。其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声朗读。其好处就在于营造了国学氛围,且这个是不能忽视的。氛围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学生自控力、注意力不容易自我把握,只有让学生处于这样一种大环境中,才能一心一意地学习好国学。以学习《弟子规》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大声朗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师先带领学生读一遍,将学生生疏的字词语句单独讲解,帮助学生认识、熟悉的这些内容;带领学生再次朗读,巩固这些知识;最后给学生讲述其中的精彩故事,丰富内涵。通过师生共同朗读,再现出春秋时期,孔夫子通过弟子规教育弟子的场景,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做事情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友爱;要以礼待人,虚心向他人学习,多学有用的知识,不要浪费光阴。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对国学充满兴趣,对千百年前的孔子充满敬仰。潜移默化中,学生学到不仅仅是纸上的几百个文言文,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受益终生的做人道理。

二、情景演绎,再现历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小故事,教师在进行国学教学时可以将这些小故事的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并挑选适合的小剧本,让学生自己表演出里面的故事。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教师可以这样简单地给学生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孟子的母亲,世人都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子幼时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回答。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孟母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个伟人。表演国学故事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理解中复原经典,在复原中领悟经典,层层递进。把经文中的小故事表演出来,甚至可以加以创造,自己动手设计中华礼仪小故事,并表演出来,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其中包含的哲理。教师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穿插更多的传统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思想。

三、结合生活,学习传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唾手可得的教科书。教师在推广国学教育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回归传统。小学语文中有许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教师在节日之际,可以选择应景的诗词,传导给学生。例如,在重阳节时,可以和学生讲述重阳节的来历,为什么人们在九月九日那天要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这些传统习俗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然后引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故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王维因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教师可以有很多切入点,让学生对国学产生兴趣。

【结 语】

《育灵童国学经典教材》的学习,让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增添了国学的神秘色彩。国学的独特魅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被忽视,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后来的人去了解、去探索、去深思。特别是当今时代,各方面条件都越来越好,青少年在传统文化这一方面多学习一些,更有利于塑造他们的三观,对他们未来的道路可以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义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去推广国学,更有责任让学生从小接触国学、学好国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莹莹.让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6(11)

【2】葛淑坤.在小学语文教學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6(1)

猜你喜欢
孟母孟子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孟母戒子
孟母断机
磨刀不误砍柴工
孟母断机子虚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孟母教子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