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茶诗中团茶与散茶的关系初探

2018-08-28 09:44何柳惠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茶诗茶文化

何柳惠

摘要:宋元是中国茶文化史的重要阶段,整体趋势由团饼趋向散茶。然而茶类生产的转变,不仅是制茶工艺和生产的改制,更是茶文化的深入渗透。宋代文人将日常茶事与审美追求、人格理想联系起来,在茶文化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建安贡茶和双井茶作为宋朝团茶和散茶的代表,截取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及南宋文人对二者的态度,管窥宋朝茶文化的流变及文人茶诗中的审美趣味与趋好的变化。

关键词:建茶;双井茶;团茶;散茶;茶文化;茶诗

北宋继承了唐代以来紧压茶为主的格局。建安贡茶是北宋地域性贡茶之一,它通过皇家的推崇,以其繁复精细的做工、名贵香料而成为“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1)的名品。双井茶因产自洪州分宁双井而得名,常以“洪井”或“双井”代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载:“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2)双井茶为北宋散茶后起之秀,被喻为“草茶第一”。

“独冠天下”的建溪贡茶与“草茶第一”的双井茶,不仅成为两宋文人墨客竞相品题的对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宋朝团茶与散茶的关系。朱自振先生认为:“宋元茶叶发展变化的另一特点,是这时的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生产散茶为主的转变”,然而散茶的发展和在生产中取得明显优势“主要还是在南宋后期和元朝以后的事情”。(3)事实上,茶类生产由团茶向散茶的转变,不仅是制茶工艺和茶类生产的改制,更是茶文化的深入渗透,而文化的渗透与审美好尚的趋变有很大的关系。从建溪贡茶与双井茶的关系变化中,可以管窥两宋茶文化的流变。

前蜀司徒毛文锡于《茶谱》中提及“洪州双井白芽,制作极精”(4),此时双井茶只得制作极精的赞誉,远称不上名茶。建茶起于五代之季,据传闽王曾创北苑茶园,南唐嗣主在建州北苑建“龙焙”,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其“至唐末然后北苑为之最”。此后精品日增,太平兴国年间,赵光义特制龙凤模;咸平中,有丁谓造“大凤团”;庆历年间,蔡襄制“小龙团”贡至御前;元丰时,贾青更精制“密云龙”团茶,比“小龙团”更胜一筹,北苑龙凤茶自此登峰造极。

双井茶以其做工精细,主要流传于文人间。司马光于皇祐三年(1051)选择双井茶为范镇解困,并表示:“欲凭洪井真茶力,试遣刀圭报谷神。(《以双井茶送范景仁》)”(5)至和元年(1054)梅尧臣《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因以为谢》曰“始于欧阳永叔席,乃识双井绝品茶”(6),梅尧臣从晏成续处得到双井茶后,用其款待与晏共同的好友刘敞。欧阳修作《双井茶》一诗,此诗前半部分从生长环境、包装、保存等方面给与双井茶极大赞誉:“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廿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7)元祐年间,黄庭坚将双井茶赠给同供职馆阁的苏轼、孔武仲等人,并以“书”“珠”“如”“湖”四字為韵赠答多首诗歌,则使双井茶吸引更多文人墨客的吟咏。山谷随茶赠苏轼诗《双井茶送子瞻》(8)中,双井茶充当了“诤友”的身份,提醒东坡宦海无常,莫忘黄州时归隐之心,以小见大,千回百转。苏轼回《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诗则谓自己有司马相如“消渴疾”之病,正以双井茶解之,且应允扁舟太湖之诺。二人经此唱和,互为知音。黄庭坚与苏轼书信便往来常附双井茶,如苏轼《与赵德麟八首(之七)》“鲁直寄书来,甚安,并得少双井”(9)。东坡遂不缺茶饮,甚至于困顿中无酒可饮,随身还有双井茶“当以酒洗泥,而久在告,酒尽,只有大小团密云五饼,双井一饼,亦为高人无泥可洗尔。(《与王定国三十五首(之十七)》)”(10)

然而,喜爱双井茶欧阳修和苏轼,在审美上其实更趋向建茶。欧阳修《双井茶》后半截笔锋一转“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可知欧阳修此诗借咏茗以讽喻“争新弃旧”的人情冷暖,他心中“有常德”的好茶仍属建溪龙凤团茶。苏轼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更是用名臣作喻,表明对建茶与草茶的态度:“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体轻虽复强浮泛,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11)此诗以汲黯与宽饶比建茶,张禹比草茶。张禹虽然为人敦厚节俭,关心民生,然邓太后临朝时,为保禄位,有失刚直之气,以此表明草茶绝品虽然好,然终究体轻性滞,不够醇厚耿硬。建茶因繁复精细的做工,添加许多名贵香料,味道十分浓郁持久,故欧阳修谓其“不改旧时香味色”,苏轼谓其“真味永”。散茶较多保留了茶叶原本的味道,滋味较为短促,欧阳修与苏轼在审美上更加倾向于建安贡茶。

对建安贡茶与散茶的态度,欧阳修与苏轼反对层出不穷的散茶,甚至上升到君子小人之辩,认为散茶侵占了建茶的关注度。但事实上,只有受到挑战与冲击才需要维护,故其虽为拥护建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建茶的桂冠地位受到散茶冲击。

王子厚曾将欧阳修《双井茶》一诗寄给黄庭坚,黄庭坚读后颇为不满,在《答王子厚书》(12)中写道:“所寄欧阳文忠《双井》诗,词意未当双井之价,或恐非文忠所作”。随书附上双井茶,传授正确冲饮法,请王子厚亲自鉴定品评。可见山谷对其家乡之茶怀着自豪而自信的心情。

黄庭坚在元祐间任馆时期有机会喝到御赐的龙凤茶团,李常便戏嘲山谷喝了建茶“苍龙璧”后,就会遗弃家乡的双井茶。黄庭坚答道:“万仞峰前双井坞,婆娑曾占早春来。如今摸索苍龙璧,沈井铜瓶漫学雷(《公择用前韵嘲戏双井》)”。此诗谦虚幽默:双井坞前的早春新茶与建溪龙团当然没得比,就像沉在井水里的铜瓶要发出雷声一样困难,应李常之戏嘲。第二首则对之前的戏嘲进行解嘲,“勿以姬姜弃蕉萃,逢时瓦釜亦鸣雷(《又戏为双井解嘲》)。”正用《左传》中“虽有姬姜,无弃蕉萃”之典,姬姜泛指大国之女,蕉萃意指丑女,表明大国之女有大国的气度,小家之女亦有其温婉,不可弃之。下一句则翻用《楚辞》“黄钟败弃,瓦釜雷鸣”,本意指当时的楚国是非颠倒,黄钟律管被毁弃,而瓦锅却敲得雷般响。山谷反用其意,认为只要有机会,瓦釜也会发出雷鸣般的声音。相比而言,苏轼元丰七年(1083)将建溪新产的头等茶连同双井的白芽茶赠与好友诗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西江月·送茶并谷帘与王胜之》)”之句,(13)以不隶属仙籍的散仙来比双井茶,认为其与建溪茶同属北苑之苗裔,便是对双井茶的褒扬。黄庭坚的两首诗则表明了当时团茶(特别是贡茶)与草茶的格局,团茶虽然占据优势,拥有皇家的财力作为后盾,但是山野草茶只要适逢时机,也会对其“独冠天下”的地位发起挑战,虽为戏谑之语,但诗中自信与自豪溢于言表。

终北宋一朝,建茶虽然占据优势,但是随着宋人对茶的审美日益丰富和完善,以双井茶为代表散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通过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诗人推崇,与诗情诗才相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双井茶在文人审美中的地位,甚至出现“收礼只收双井茶”之事。《清波杂志》曾载:“苏魏公尝云:‘平生荐举不知几何人,惟孟安序朝奉,岁以双井一甕为饷。盖此公不纳苞苴,顾独受此,其亦珍之耶。”(14)苏颂以清廉自律,举荐惟公闻名。然其推荐分宁人以获得双井茶,在苏颂自己心中不算是收受贿赂,在他人眼里也可视为一桩美谈,而苏颂清廉的形象,让双井茶比建溪团茶多几分节俭清廉的品性。

靖康之变后,赵构在临安建立了政权,减轻了建安贡茶的征收,没有了皇家力量的支持,北苑贡茶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赠品双井茶变成一种雅玩,诗人们力图从茶中体会黄庭坚对诗歌境界的追求以及心性修养的体悟,陈师道《赠鲁直》有”子如双井茶,众口愿其赏”(15)之叹。方岳早期作诗师法江西派,饮双井茶之“雪香”求山谷之诗心:“黄侯授我以江西诗禅之宗派,瀹我以双井老仙之雪香(《黄宰致江西诗双井茶》)”(16)。刘才卲送李仲孙双井茶,认为饮茶应与黄庭坚《戒石铭》碑共同品赏,既欣赏其书法之神妙,亦品其廉洁自守之人品:“双井真成日铸兄,一杯不觉醉魂醒。知君笔法传山谷,啜罢应临戒石铭。(《以双井茶寄李仲孙》)”。其余如吴芾谢诗:“咀嚼新芽味新句,陡惊冰雪沃枯肠(《和王知府惠双井茶》)”(17)、韩淲“饮尽却愁君共醉,更将双井洗肝肠(《何文蔚以瑞莲新笋见饷因以双井茶报之》)”、(18)杨万里“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以六一泉煮双井茶》)”(19),将品赏双井茶与诗兴诗味联系起来,赋予了双井茶独特的生命力。

建安贡茶以其繁复精细的皇家贡品身份,在诗人心中形成高级消费品的符号,事实上已经游离出真正的品赏。苏颂有诗:“先春百品避东洄,曾按茶经较胜来。除却黄家双井白,其余布鼓敢争雷。(《承示黄君诗再和韵》)”(20)早春百种茶皆避“东洄”,只有“黄家双井白”能与龙凤团茶一较高下,其余如布做之鼓,哑然无声,建安贡茶在诗中只承担衬托的角色。南宋诗人提及二者,常认为双井茶不逊色于建茶,如陈渊“双井江南妙品,不减建溪月团。(《和璨老示双井纸被简板三偈》)”(21),张扩“不减建溪官焙香,匏樽汲水自煎汤(《次韵子温恵双井茶二首》)”(22)。

在晚宋的茶诗中,审美趣味发生翻转,建安贡茶虽然声名与声价皆显赫,但如李曾伯《赋新茶》中所言“建岭人夸第一纲,湘中热后己先尝。虽然声价殊官焙,反觉山家气味长”,建茶虽然人夸“第一纲”,但是诗人反而觉得自己家中的山茶香氣味道更加绵长,对茶的审美趣味与苏轼、欧阳修之时已完全不同。

明朝朱元璋“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23)的改制,不仅是崇尚清廉、简洁的文化趣味的延续,也是文人对双井茶审美传统的延续,这种审美传统持续千年,可见茶消费的不仅是茶叶本身,更是继承并挖掘其文化内涵的过程。如清末“同光体”诗人陈三立,常感慨“吾生恨晚生千岁,不与苏黄数子游”,时时怀想黄庭坚“可似涪翁卧双井,吟魂破碎永思堂”(24),故饮双井茶而怀想黄庭坚“榾柮还煨双井茶,坐想涪翁于物表(《黄小鲁观察游西湖归过访携虎跑泉相饷赋此报谢》)”(25)。其它倾心苏黄的后生晚辈,也尝试在双井茶中感受黄诗风味,如陈用光“还朝细领论文语,端正吾乡双井茶(《送伯卬少农星使典试江右》)”(26)。

注释:

陆廷灿《续茶经》卷下之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欧阳修著,李之亮笺注《欧阳修集编年笺注·1》第356页,巴蜀书社,2007。

朱自振编著《茶史初探》第72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清乾隆刻本,卷十一。

王云五主编,司马光撰《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第116页.商务印书馆,1937。

唐红卫,李光翠,阳海燕著《二晏年谱长编》第317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

欧阳修著,李之亮笺注《欧阳修集编年笺注·1》,第356页,巴蜀书社,2007。

黄庭坚著,郑永晓整理《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上》第453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苏轼著,顾之川校点《苏轼文集·上》第547页,岳麓书社,2000。

苏轼著,李之亮笺注《苏轼文集编年笺注·诗词附·6》第704页,巴蜀书社,2011。

李之亮笺注,苏轼著《苏轼文集编年笺注·诗词附·11》第87页,巴蜀书社,2011。

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104册,第37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苏轼著,李之亮笺注《苏轼文集编年笺注·诗词附·1》第485页,巴蜀书社,2011。

颜中其著《苏颂年谱》第420页,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3。

赵方任辑注《唐宋茶诗辑注》第353页,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方岳撰,秦效成校注《秋崖诗词校注》第578页,黄山书社,1998。

赵方任辑注《唐宋茶诗辑注》第764页.,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赵方任辑注《唐宋茶诗辑注》第764页.,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钱时霖选注《中国古代茶诗选》第19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苏颂著《苏魏公文集上附魏公谭训》第14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

赵方任辑注《唐宋茶诗辑注》第469页.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赵方任辑注《唐宋茶诗辑注》第425页.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黄光升《昭代典则》卷十一,明万历二十八年周日校万卷楼刻本。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卷上,清宣统上海商务印书馆本。

陈三立著,李开军校点.《散原精舍诗文集增订本·上》第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陈用光《太乙舟诗集》卷十二,清咸丰四年孝友堂刻本。

猜你喜欢
茶诗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从茶诗看唐代茶具文化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从苏轼茶诗看其豁达个性的由来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
茶诗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