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在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价值

2018-08-29 11:00李继中曾艳王才会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脑卒中

李继中 曾艳 王才会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在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2016年在本院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为治疗组,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为对照组,检测可疑END患者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在END诊断中的敏感性96.67%和特异性93.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和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IS患者身体健康情况100%明显强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IS患者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可使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得到更早的判断,及时接受治疗,降低疾病的危害性。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缺血; 脑卒中

Clinical Value of Biomarker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Predicting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LI Jizhong,ZENG Yan,WANG Cai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3):139-14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biomarker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predicting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Method:A total of 60 case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omplicated with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as treatment group and with no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s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lutamic acid andγ-aminobutyr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ND were tested.Result: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n END diagnosis were 96.67% and 93.33%,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0.00% and 73.33%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health status of AIS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IS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33%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biomarker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n make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IS patients be judged earlier,timely receive treatment,and reduce the harm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Biomarkers;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cute ischemia; Stroke

First-authors address: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Zhuhai 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3.040

早期神經功能恶化(EN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是脑梗死患者死亡原因之一[1-3]。END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症状、体征,但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就像恶性肿瘤已经广泛转移,补救的效果微乎其微,因而,END的早期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医疗意义[4-8]。基于此,本院采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具体预测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2016年在本院确诊的AI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入组患者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8.37±5.31)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AIS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其他脏器损伤的患者,精神疾病的患者,肝肾损伤的患者,器质性疾病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要求患者在就诊时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5 mL,用于谷氨酸、r-氨基丁酸的检测,并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确定有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1-2],记录其完整的临床资料。使用ROC曲线计算每一个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阈值。以ROC曲线线下面积为标准,判断每个指标对AIS的诊断有无价值(AUC<0.5说明该诊断试验无意义)。在筛选出对AIS诊断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后,使用多重Logisitc回归模型进行ROC曲线分析,分析联合使用多个生物标志物能否提高预测AIS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后,对入选的患者进行长达3个月的随访,记录随访时AIS患者的MRS评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比较两组END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十分满意+满意。患者疗效标准:(1)良好: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1%~100%。(2)正常: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90%。(3)较差:神经功能评分45%以下。健康值=良好+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計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患者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41±5.24)岁。对照组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57±5.41)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比较 治疗组在END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AIS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AIS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END中,由于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的受损,缺血部位所产生的损伤标志物容易穿过血脑屏障释放到血液中。这些标志物主要来自于组织损伤过程释放的小蛋白分子,特别是脑源性的小蛋白分子。其中不少的标志物已经成功应用于其他的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其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对END诊断价值最大[5-6],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中,血浆和脑脊液谷氨酸水平均升高,血浆谷氨酸浓度>200 ?g/L和脑脊液谷氨酸浓度>8.2 ?g/L的患者预测大脑半球卒中可能性分别是92%和93%[7]。然而由于AIS本身的特点:(1)神经系统是多种异源性细胞的组合,不同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不同;(2)不同细胞在脑组织中有着各自的分布;(3)血脑屏障的存在;(4)AIS病理生理过程的复杂性。有专家提出END的生物标志物平板的概念,即在一个平行的检测中,测定多种生物标志物的表达,联合多个指标以提高对EN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15]。

ROC曲线是诊断试验评价最常使用的工具。通过ROC曲线,可以测定每个诊断试验在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相关的诊断阈值。通过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联合多个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达到联合多个诊断试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这种模型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并获得了认可[16-20]。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可提高对预测AIS早期功能恶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得以早期判断,早期治疗,降低疾病的危害性。并且对患者的随访分析,可以发现AIS患者不良的预后因素,有利于加强对这类患者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冀玉婷,李建瑞,崔莉红,等.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1):30-33.

[2]刘涛,林志国,李存佳,等.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14-16.

[3]张萍.小脑顶核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4):356-357.

[4]王俊,王延江.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问题和展望[J/OL].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11):1-3.

[5]顾玉梅,杨旭.血栓通注射液对后循环脑梗死病人血小板参数、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9):2460-2462.

[6]张家玲.系统性护理对骨关节炎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2947-2949.

[7]孟君,金龙哲,王淑伟.联合检测B型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梗早期冠脉介入干预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8):1276-1277.

[8]张炜,苏萍,邝兆威.泛素C末端水解酶-1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鉴别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19):2821-2823.

[9]朱凯强,李中林,谢满意,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12):900-904.

[10]吴波.消栓肠溶胶囊加茴拉西坦治疗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4):3456-3458,3462.

[11]万思,王士烈,刘泰.早期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0):2629-2632.

[12]俞璐,曹晓华,夏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6):536-539.

[13]李昱,丛玲,王禹.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6):78-81.

[14]孙中磊,冯淳娟,杨凯,等.脑创伤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10):938-943.

[15]陈晓,方巧红,张洪.行为策略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神经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9):151-154.

[16] Dvalos A,Toni D,Iweins F,et al.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otential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 I[J].Stroke, 1999,30(12):2631-2636.

[17]李姣,潘治斌,徐仁伵.神经前体细胞、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标志物[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v35(8):2273-2280.

[18]徐刚,张新江,陈斌,等.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6):497-500.

[19] Serena J,Blanco M,Castellanos M,et al.The prediction of malignat cerebral infarction by molecular 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makers[J].Stroke,2005,36(9):1921-1926.

[20]王新杰.lncRNA AL110200在評估冠脉阻塞和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与心肌标志物的比较[D].广州:广州医科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18-02-06) (本文编辑:周亚杰)

猜你喜欢
生物标志物脑卒中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预警指标的研究进展
水环境中木质素光降解及其对有机物相关指示参数影响研究进展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的代谢组学研究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过敏反应的代谢组学研究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