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年金发展现状探究

2018-08-29 11:20陈灿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陈灿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老龄化现象也在加重,我国的养老保险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然而近几年,基本养老基金出现严重缺口,基金财务压力进一步显现,缓解这一现象,大力发展作为基本养老保险重要补充的企业年金十分必要。通过文献回顾和相关数据分析,了解在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率和缴费率较高情况下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并分析当前现状产生的原因,据此认为要想提高企业年金的参与率和覆盖率需要探索新的参与机制、并从制度、法律以及观念等层面进行保障。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发展现状

长久以来,我国的养老工作都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压力和财政危机,养老工作的形势日趋严峻。此外,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劳保制作为养老保险,彼时职工并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所以并没有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1]基于此,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出现严重的空账现象,随着养老负担的不断加重,多层次养老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企业年金的推行,有利于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但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面临覆盖面狭窄、资产规模较小等问题,难以发挥第二支柱的应有作用。为改善这一现象,健全我国养老体系,维持居民退休后的生活水平,需要从制度、法律等层面予以保障。

一、相关概念

(一)基本养老保险

当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有三种制度类型,分别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以下将围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展开探讨,就城镇职工而言,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由职工所在企业缴纳20%,职工个人承担8%,单位缴费部分进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部分的8%则纳入个人账户。[2]

对于养老金的发放,有固定的计发公式,而且与计发月数也有关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基本养老保险成为保障我国老年群体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保障,尤其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成为离退休人员的重要生活支撑。[3]

(二)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旨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是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发挥与否,关乎退休职工生活水平的高低和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企业年金可以使企业和职工在年金运营中共同获益,对职工而言,企业年金的运营收益和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都可以使职工获得一定补偿;[4]对企业而言,可以培养职工的忠诚度、创建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经济运转能力。企业年金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有益于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于社会而言,企业年金可以提高群体的福利待遇,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稳定。[5]

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为企业缴费占比20%;而被称为高福利国家的瑞典,企业则只需缴纳9.25%的养老金;美国企业则只需要缴纳6.2%。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由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二者结合后的缴费比率达到28%,而国际警戒线是20%。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企业养老金缴费比率最高,企业负担最重。

2.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的作用在于能够衡量工作人员退休前后生活的水平的差距大小。[6]如图2所示,1991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为73%;2005年则将为52%;到2014年,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5%。由图可知,1997年至2014年,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处于下降趋势。养老金替代率越低,表示居民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退休前差距越大。国际上一般认为,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低于50%,那么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与退休前相比就会有大幅下降。然而,截至2014年,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5%,严重影响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7]

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关于近几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情况,2012年资金结余4439.2亿元,2013年结余4210亿元,2014年结余3555亿元,2015年和2016年结余的资金分别是3528.2亿元和3203.7亿元。由以上数据可知,虽然每年收入都大于支出,有一定的结余,但2012年至2016年的资金结余量是呈下降趋势的。由此也可见我国养老资金的逐渐紧张,养老压力的不断增大,所以除基本养老保险之外,急需探索其他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

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预期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多数企业都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以确保职工退休后生活能够有基本的保障。但是根据目前的养老保险发展现状,政府和企业的这一愿景能否真正实现,还有待观察。据笔者对身边已参加工作的同学和朋友的调研发现,大部分人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养老能力都持怀疑态度,所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或者探索更加有效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十分必要的。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养老压力的增大,养老基金结余越来越少,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入关键时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方法来适应不断增长的养老压力,在当前时刻探索行之有效的企业年金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1.企业年金参与率低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年金缴费金额1343.17亿元,在全国各类养老金缴费总额中占比3.4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202.19亿元,占比82.67%。同时,企业年金待遇领取260.57亿元,在养老金支出中占比0.9%,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占比97.02%。[8]

由图3可知,2007-2014年我国企业年金参与率的增长率都维持在10%以上,而2015年企业年金参与的增长率出现下滑,这表明当前时期企业对企业年金参与热情仍旧难以提高。

2.企业年金的覆盖面狭窄

企业年金的参与者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比如有3/4的年金缴费额来自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则占比很小,其发展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性。[9]从行业分布来看,参加企业年金的行业多是一些垄断企业,比如能源、金融等行业。此外,企业年金的发展也存在区域上的差距,基金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呈现出由东到西递减的现象。[10]《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只有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企业年金职工账户数超过了百万,另外广东省有721733人参与企业年金,而位于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仅有154625人参与。

三、企业年金发展不足原因探析

(一)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之所以达到较高的覆盖水平,很多是源于政府对税收政策的优惠。目前无论是在缴费方面还是在年金领取时,我国都缺乏相应的优惠激励机制,此外,相比于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强制缴纳,企业年金的发展缺乏相关的法律来规范引导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需要明确规定对企业年金的管理和监管

由于企业年金的实行和运作包含多个机构和部门,参与者众多,涉及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银行以及证券等行业,也涉及到政策制定、宏观调控、微观运营等各层面,对社会整体的金融运营和监管体系要求较高,这就需要相关的监管和运行机制要适应企业年金的发展。同时,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关系与分工还有待明确,政出多门,权利重叠并相互掣肘的低效率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亟需改善的地方。[11]

(三)基本养老保险对企业年金的挤出效应

“多支柱養老体系”中,在保障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各支柱之间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仅就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率20%而言,已经远远超OECD国家11.2%和欧盟14.6%的平均水平。[12]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较高,在收入一定和保障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势必对企业年金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

四、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制度“松绑”,激发中小企业参与活力

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而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相对落后,扩大企业年金参与率是改变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基本养老压力过大的关键所在,也是缩小社会差距的重要节点。为保证企业年金的正常运营,很多国家都会制定一些制度或者出台相关政策来提升参与企业年金的门槛,但具体怎样设置还需根据国家或地区情况来定。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短时期内无法实现盈利,生命周期也相对较短。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自身条件有限情况下下难以建立企业年金,所以需要政府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或制度,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大环境,增强企业的生命力,进而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加强对税收政策的执行监管

税收是调节企业年金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税收政策在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执行效果却有待提高。究其原因,监管不力、法制不健全、执行不力或许是这些政策没有发挥应有效果的关键所在。健全的政策、有力的监管,有助于提升企业年金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年金的实施。

(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年金运行

企业年金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制度的高效运行,是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发展程度高低的表现。为使企业年金的运行实现收益最大化,应加强对年金工作的监管,防范投资风险;同时尽可能使相关信息更加完善与准确,以增加年金投资的收益。此外,对实施企业年金的经验进行总结梳理也是必要的,将相关经验总结作为实施年金制度的参考,以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少走弯路,确保企业年金高效、安全、合法有序地运行。

在当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养老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平衡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中各自所占比例、平衡企业年金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以促进养老保险健康发展,维持居民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显得尤为必要。但以上都不是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员工等各方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政策、规定的不断磨合,不断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进而减轻当前我国养老问题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韩烨,宋宝安.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研究,2014,(07):89-92.

[2] 胡芳肖,张美丽,郭春艳.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03):73-79.

[3] 郑秉文,孙永勇. 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的反思——半数省份收不抵支的本质、成因与对策[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6.

[4] 张晓艳.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7,(11):219-221.

[5] 裴晓丽.企业年金发展运营中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8):32-34.

[6] 翟永会.企业年金缴费率和替代率测算——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缴费能力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2):51-56+159.

[7] 林佩芳,褚杭.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02):21-30.

[8]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

[9] 仙蜜花.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15,(16):18-20.

[10] 孙永勇,李娓涵. 从费率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中国人口科学,2014,(05):67-78+127.

[11] 朱铭来,季成. 企业年金发展与税收优惠政策——基于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财经论丛,2014,(07):31-37.

[12] 何旎,郑莉莉. 企业年金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企业管理,2017,(07):108-111.

猜你喜欢
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劣分析及改进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