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种事就得直男癌一点

2018-08-30 10:38张天一
中国商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力招式内功

张天一

2014年4月,即将毕业的我和几个同学凑了10万块钱,开了家37平米的牛肉粉店。在那家店里,我卖出了第一碗牛肉粉。

2018年,是我创业的第4年。粗算下,这4年我卖出了超过1000万份牛肉粉。4周年之际,我想聊聊这1000万份牛肉粉给我带来的一些感悟,这些想法,也代表了27岁的我对人生及商业的一些理解。

内心情感太丰富的人创不了业

许多人以为,创业是一场创始人不断克服内心恐惧与煎熬的旅程。要我说,那些过于关注自己内心的创业者,活不了几集。因为创业者根本没时间去解决情绪,更好的方式,或许是专注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情绪自然就好了;问题不解决,内心戏再丰富也没用。

我总觉得,内心情感太丰富的人创不了业。相反,粗线条的直男风格简单粗暴,可以更好地轻装上阵。创业有点像看恐怖片。要知道,恐怖片中最恐怖的部分不是“鬼”,而是即将出场的鬼。

一切恐懼的来源都是未知,创业也是。我恐惧公司可能倒闭、恐惧他人的非议、恐惧工作与生活的失衡、恐惧业务的发展停滞、恐惧骨干员工的离职……而团队和家人就像是和你一起看恐怖片的女朋友。佳人在旁,明明心里怕得要死,你还得挺着胸膛,借她个肩膀靠靠,装作若无其事。

要知道,看鬼片最好的方法不是透过手指缝看,不是眯着眼,也不是大惊小怪,而是大吼一声:“去你奶奶的!”然后瞪着眼看。一旦你掌握了瞪眼看鬼片的技能,什么鬼都吓不倒你。

创业也是,只要不自己吓自己,啥事都好办。所以,创业这种事,就得直男癌一点。

我刚开始创业时,出于恐惧,不敢告诉我父亲。他在报纸上知道我创业的消息,顿时暴走。我硬着头皮与他沟通,最终也还是说服了他,其实没有我设想的那么恐怖。

恐惧,意味着你正站在舒适区之外,接受未知的挑战。站在舒适区之外的荒野猎人,根本没有时间解决“恐惧 ”这类情绪问题。大骂一句,忘掉恐惧,着手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不是选择招式

而是修炼内功

有人至今不理解我卖牛肉粉这件事,在我看来,这是他们太纠结于招式。事实上,最重要的不是选招式,而是修内功。

什么是招式?招式就是做某一特定事情的能力。例如律师要学的法条、财务人员要学习的会计准则。什么是内功?内功就是做事的底层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谈判与表达能力、模仿与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等。

成为一个顶尖的律师需要这些能力,成为最优秀的牛肉粉之王也需要这些能力。好比《天龙八部》中的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寺的和尚们一辈子也只能修炼其中的一两门绝技招式,而鸠摩智练了小无相功这门强大内功后,可以瞬间掌握所有七十二绝技的招式。

创业就是个练内功的活儿。一个练内功的人,最大的能力不是某个专业能力,而是迅速搞懂一件事的学习能力。

几年CEO当下来,运营、研发、人力、财务、营销、供应链,这些曾经陌生的模块在不知不觉中我都会有所掌握。

假设我今天去找工作,我相信用人单位也不能按照评估一个“4年工作经验”求职者的逻辑来评估我,因为我修炼的是全面管理能力。

我接触过一些刚入职场的新员工,他们不愿意做一些诸如会议纪要、复印文件、粘贴发票之类的小事,总想着要做一些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但我想,同样是做会议纪要,内功不一样的人做起来结果也绝对不一样。

我见过一个员工,她的会议纪要有清晰的页眉、页脚,有重点标注、有封面、有LOGO水印、有思维导图。我看到这份文件,便想:简单招式能做成这样,绝对是高手!

把“大招”打出威力,是应该的,但要把“小招”打出亮点,没几分内功还真做不到。

同理,我们在做人生选择时,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招式” 上。一时的工作高大上与否、事情有趣与否、工资高低之类都不过是表象。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是:“怎样是在练内功,哪些又仅是练招式。”

对我而言,牛肉粉在帮我练内功。4年来,我反复在想:我做牛肉粉,能和别人哪里做的不一样?

2014 年,我们提出了 “霸蛮产品四不主义”。即:带筋牛棒骨熬汤不少于5小时;米粉只用直链淀粉含量不少于25%的早稻籼米;牛肉粉SHU辣度指数不低于399;掌握核心配方机密的两个合伙人不坐同一班飞机。

为了坚持这些原则,我经历过用户不理解,也经历过团队内部争执。但我觉得,作为注定要当牛肉粉之王的男人,应当按照自己对一碗最好牛肉粉的理解来做产品。

所以,我理解的创业和人生选择是这样的:不必介意你修炼的招式太简陋。就算是最简单的黑虎掏心,配合上浑厚的内功,也可以靠着这一拳成为高手。

打胜仗就是最好的管理。这句话是有次在“得到”公司拜访时,罗胖说的一句话。回顾过去这几年的经历,对此我深以为然。

有许多人会问我这样的问题:怎么和同学之间处理好合伙的问题?怎么当一个90后 CEO?怎么和比你年龄大的员工相处?

我觉得,只要能带着队伍打胜仗,以上都不是问题,也不必额外学习许多的管理兵法。

《资治通鉴》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打赢巨鹿之战后,走进中军大帐,诸侯皆拜服,口呼“上将军”,没人敢抬头看项羽。要知道,这一年项羽的年龄也不过24岁。

所以90后、00后CEO怎么当?我觉得,就是要打胜仗,让人记住你是 CEO而忘记你的年龄。

只有不断增强体力才能及时补充心力

创业有一阵,我经常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心跳自动加速惊醒,根本不用半夜鸡叫,就会一跃而起,而且会整晚做梦。

梦的内容就是开会,开会讨论的事情就是白天的工作。梦里开会的结论醒了以后还能记得,还真能用到工作中。

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耗心力的过程,这种紧绷的状态极端消耗心力,让人十分心累抑郁。

心力值一旦为0,很容易转化为情绪失控。那种状态下,根本轮不到竞争对手来打击你,自己就垮了。正好那段时间看到一位 80后创业者不幸去世的新闻,一方面是震惊,一方面对那种“丧累”态有点感同身受。

于是,我决定立马调整自己的状态。我给自己定了3条雷打不动的规则。除了特殊情况,一般的应酬、会议之类事务都要为这3件事让步:1、每天骑车20KM 上下班,雷打不动;2、每天晚上健身房待1小时,雷打不动;3、每周进行两次左右篮球或散打,雷打不动。

创业实质上是一个与各种困难(有人,有事)搏斗的过程。这场搏斗,拼的是心力,拼的是谁更狠。

我个人的感受是,心力的补充不来自于参加什么心理辅导、心灵大保健,我从来不参加那种创业者抱团互相倾诉的活动。

补充心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补充体力。汗水挥洒过后,激素水平上升,压力有了出口,人很容易变得正向积极。我在办公室放了个沙袋,一旦有丧的感觉,来上两拳,立马心情平静。

总之,只有增强体力,才能及时补充心力,唯有充足的心力,才能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意外。

只有不断认知升级

捡装备的人才能活下来

创业是一场认知吃鸡游戏,只有不断认知升级、捡装备的人才能活下来。

每个季度结束时,我会留出大约两天整时间,一天拜访比我厉害的人,一天独自进行系统回顾和复盘总结。

我要求自己的想法必须比3个月前升级一次。CEO的认知就是公司的天花板,我的思考质量,直接决定了团队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

我有条交友原则:刻舟求剑者,不深交。有的人,一段时间不见,就有许多新的思考,这是值得交的朋友,因为这种人处于快速变化与成长中。有的人,头次见面很惊艳,但见多了,发现他就是那套东西从来不变,这是待在舒适区,认知停滞的表现,不值得深度交往。

我面试人也有一条原则:但凡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能讲出偏本质性认知的人,立即录用。有认知体系的人都不简单。

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身处当下社会,人在30岁前不构建相对完整的自我认知,很可怕。

猜你喜欢
心力招式内功
什么叫做真正的太极内功
《相思花飞梦》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从心力角度谈大学生信仰
简论陆王心学在中国近代的影响
绝世武功
一招制敌
一起做训练感觉吧!加法篇
项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