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的城市记忆

2018-08-30 03:22朱思锦
商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会战大庆习俗

朱思锦

大庆迎来了繁盛时代,每个油城人都极具幸福感。那时候的春节,跨过一条街走过一条巷,便到了家。那时,家不在远方,而在咫尺。

再回到故乡——大庆,依旧是一个寒冬季节。驱车未到城区,就能看到一片阔土上星罗棋布的采油机正以“摘帽敬礼”的姿态欢迎着归乡人。大庆还是记忆中的大庆,它是工业骄子、油化之城。大庆又是不一样的大庆,它已朝着多元产业结构之路走去。

春节习俗随着时间的流淌而发生着变化,从石油会战时期的食不果腹,到现如今的丰衣足食,春节习俗刻画在大庆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又时刻提醒着城市的变化。

石油会战的峥嵘岁月

那时,这里还是衰草寒烟、人烟罕至。1959年,随着“松基三井”喷出的一股黑色油流,这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石油工业历史也因此被改写。正值建国十周年之际,“大庆”之名由此而得。1960年,大批的转业兵、工人以及技术人员头顶蓝天、脚踏荒土来到这里,三年的大庆油田会战拉开帷幕。大庆因此被称之为是一座地道的“移民”城市,而第一批移民者就是来自各地的会战人。也正是如此,会战时期的春节习俗各家不尽相同。

大年三十这天,机器依旧在转,职工依旧迎着寒风矗立于荒原一心搞会战。女职工直到中午才可以下班,而男职工则可能要忙到傍晚。那时候的春节,还叫做“过年”,“春节”一词是后来才有的。那时的“过年”,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节日,说是短暂的休息更为恰当。

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将大红色的对联贴在冰冷的门框上,这个年才显得倍加喜庆。但在会战期间,对联并不是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贴对联。如果很想要一副春联,就要到厂里找爱好书法的同事写上那么一副。会战时期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之际,面对物质资源的匮乏以及生活条件的极度恶劣,大年三十这天的年夜饭,会战人不求吃得有多好,但求能填饱肚子。白菜和土豆是年夜饭中最常见的食材,一碗冒着热气的白菜土豆汤也许就是一顿年夜饭的全部。参加会战的又多为单身男女,在单位食堂吃年夜饭也不占少数。所以在这天晚上,没有家家灯火通明,只见荒原上一个个干打垒冒着寒冷的气息。基于生活条件限制以及大庆当地的实际状况,那时也没有震耳欲聋的炮竹声,只能听见机器的轰鸣声。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吃过早饭后,拜年是这一天的重要习俗。会战时期有着独特的拜年方式,那就是“团拜”,即单位的领导班子集体挨家挨户的拜年,又或是各个指挥部之间相互拜年。人与人之间也会相互拜年,见面道一句“新年好”,成为了会战艰苦时期最温暖人心的问候。

会战的峥嵘岁月里,人们春节过得简单朴素,没有诸多讲究。会战人不因春节变得浮躁,将所有的心思及时间全部放在油田会战上,为此会战人筚路蓝缕。在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闭幕上向世人宣布:“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一举甩掉贫油的帽子,也终不负一代会战人的芳华。

繁盛时代的春节

走过会战时期,再越过“文革”,昔日的荒原有了人烟,低矮破落的干打垒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宽宽的柏油路取代了凹凸不平的土路,大庆变成了一座城,并凭借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税费第一以及原油采收率第一,成为了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再加上大庆的油田子女包分配制度,使得一代代的油田人归属感极强,他们在走出大庆后,依旧会选择回到这里。大庆迎来了繁盛时代,每个油城人都极具幸福感。那时候的春节,跨过一条街走过一条巷,便到了家。那时,家不在远方,而在咫尺。

未至春节,大庆就热闹起来了。各单位开始分发年货,有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职工们提着大包小裹的年货回家。扫房子、办年货、烧纸祭祖,这些都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完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过上一个安稳舒适的好年。

大庆人虽大多是早年迁居到这里的,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家春节习俗渐渐地开始同化,形成了大庆市独具的“城市”春节习俗。大年三十的早上,将事先备好的春联、福字、窗花贴上,才显得年味儿十足。人人换上一身新衣,展现着新一年的新气象。在忙碌中,太阳落下山头,炊烟袅袅升起,即便寒风在大街小巷中游荡,也不再觉得寒冷,整座城温暖起来了。下午四五点钟的这顿饭,又叫“年夜饭”,因工作而日夜繁忙的子女都会回到家中。家人之间的欢颜笑语与拨动碗筷的声音交织,成为了世间最美的乐曲。

在观看春晚期间,人们已经开始为下一顿饭做准备。饺子是这一天的压轴,除夕钟声之际,吃顿饺子才算是过年。这天的饺子一定要吃现包的,包饺子的过程也使得春节更加具有年味儿。在过去物质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饺子多为素馅,或是白菜,或是酸菜。现在家家户户生活都好起来了,饺子馅因各家习俗或是喜好不同而有所不同。零点将至,伴随着鞭炮齊鸣,饺子下入滚沸的开水中,新年悄然而至。

初一拜年、初二或初三回娘家,过年的每一天或忙忙碌碌,或轻松悠闲。到了大年初五的早晨,又听到炮竹的轰鸣声。在大庆,这一天叫做“破五”,是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这一天早上各家各户要吃顿饺子,又叫做“捏破”。老话说“初五吃顿弯弯饭,一亩地打八”,“弯弯饭”就是饺子的意思,“打八石”是指能过上好日子。

那时走在大街上,当提及到自己是大庆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骄傲自豪的神态。的确,那时的大庆人有底气,对油城充满着信心。

转型中的油城

因油而生、依油而兴的大庆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曾一度风光无限的它,却不知“凛冬将至”。2015年,大庆的GDP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接续产业支撑乏力、结构性矛盾凸显、转型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大庆开始举步维艰。

从2015年至今,每年回家过春节,最大的感触就是人越来越少了。随着油田子女包分配政策的取消,回大庆油田工作不再是油田子女大学毕业之后的上上之选,更多的毕业生会选择到其他更大的城市闯一闯,伴随而来的是父母也随着子女搬到其他城市。若是子女与父母都在大庆工作,他们又多会选择到更加温暖的旅游城市过春节。因而每逢春节,大庆这座城里的“人气”越来越弱。面对经济直线下滑、人才不断流失,转型对于步入中年的大庆迫在眉睫。大庆转型成功与否,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也关乎着油城人对这座城市的信心。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讲话为大庆开出的关键药方,“大庆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要以‘油头画尾为抓手,推动油城发展转型”,大庆开始转型自救。近几年,大庆积极进行石油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快打造多元产业体系。以沃尔沃为龙头的汽车产业,是大庆在转型发展上的突出成果。从大庆驶向比利时泽布鲁日港的沃尔沃豪车班列,打开了欧洲市场,从此大庆在世界高端制造领域也占有一席之位。除了汽车制造,大庆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以及新材料方面也有所涉猎。尤其在旅游行业,大庆充分开发自身的旅游资源,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在漫天飘雪的季节,泡着温泉才别有一番滋味,大庆林甸的特色温泉是春节之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美国新锐经济学家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一书中指出,“从一座山峰攀向另一个更高的山峰,首先要穿越一个非理性状态的峡谷”,大庆所走过的艰难路程正是如此。

当大庆人再次愿意回到故乡,当外地人才也被吸引而来,大庆的“人气”回来了,这座城又会再次散发光彩。

猜你喜欢
会战大庆习俗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九曲黄河第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