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年昧

2018-08-30 03:22宋芸
商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阴历迎新年族谱

宋芸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姑娘,虽然在南方上了四年大学,但真正感受到南方年味的还是自结婚之后。

结婚时和丈夫回了趟九江过年,因为有婚宴等要事在忙,对当地的年体会不是特别深。今年和以往不一样。宝宝已经1岁多,可以出远门了,于是和丈夫一道返回九江过年。一朝为父母,突然意识到,无论对哪种风俗曾经多么不以为然,但孩子需要感受过年,这次回家之旅同样也让我感受年味的不同。

杀年猪

杀年猪是南北方过年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少了,年夜大餐就不成样子。公公婆婆身体都不错,为了全家人聚会更有年味,特意养了头肥猪过年。在九江这里,每年进了腊月十五左右,杀年猪的师傅都特别忙,一般两个师傅配合,每天要杀4-5头,一直忙到过了小年。

过三个年

北方一般只过小年和除夕,而在九江还有一个大年,共三个年:小年、大年、除夕。顾名思义,大年是整个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不同村镇的时间可能不一致,有些是阴历二十七,有些则是阴历二十九。听说在很早之前,九江的大年和除夕讲究更多,外出做生意或读书的人,大年晚上必须赶回家吃年夜饭才算过年,如果没有赶到,家里会给他们留出座位和碗筷。

丈夫老家所在的村里,阴历二十四是小年,阴历二十九是大年,一般按照习俗,这两天的下午都要去已故的长辈坟上祭奠,祭奠完后便开始忙年夜饭。这次大年的下午,家里的男丁带着孩子们一同去祖坟祭拜,帶上了刚出锅的米饭、肉食和酒水等,因为山多,徒步来回要两个小时才能回来。

赶回来的时候,家里的祭祖活动也开始了。在村里的祖堂里供上煮熟的猪首、猪脚、整鸡、整鱼,这是必上的四道菜,然后斟上白酒,点燃蜡烛、香火,燃放鞭炮。只见挨家挨户、大街小巷中都穿梭着端着酒菜、脸上挂着幸福微笑的人们。

晚上的年夜饭算是孩子们最期待的饭了,家里的女人齐上阵,做好了一年中最丰盛的饕餮大餐,像炸年糕、墨鱼汤、炒腊鱼都是平时很少吃到的。据说这天的菜肴越丰盛,寓意着来年日子就越红火。最好的美食、最高档的菜品集中在大年夜的年夜饭,而且必须有道鱼的菜品,鱼不能都吃完,要留点儿,象征年年有余。婆婆家近山,我们吃的都是“山里的美味”——冬笋、石耳都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用大铁锅翻炒,别有一番滋味。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较之于大年夜,要简单些,但有个饮食习俗让我记忆深刻,年夜饭中必须要有一道炖猪蹄的菜,这菜美其名曰“拿钱手”,祝愿来年风调雨顺,家庭收入丰厚。

出天方

出天方,既隆重又热烈,是一年一度的祭祖加迎新年,此前春节的氛围一直在酝酿、发酵,只有到这一刻才璀璨绽放,年的味道在这一刻达到顶峰。大年初一黎明时分,大概四五点钟,门外出天方的鞭炮就燃放了起来,震耳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抢时间,全家人洗漱完毕,穿上新衣服,打开大门,一起手持长香,在大门口向东南西北四方行拜年礼。燃放最大的鞭炮,据说是对过去的总结,以及对新的一年美好期许。家里的孩子们跟随爷爷爸爸等长辈,带上鞭炮等去祖堂祭拜,全村200多户人中的男人和孩子们都集中在祖堂内外,族里的长辈这时请出了族谱,厚厚的雕版印刷的族谱,披着红布,被供奉在祖堂之上,族人男女老幼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已经故去的先人行跪拜礼出天方,外围鞭炮齐鸣,礼花绽放,硝烟弥漫,这种血脉相连的感觉在这一刻是那样的浓厚,如祖堂前的两棵大松树一样枝连枝、叶挨叶,割舍不断,紧紧相连。

辞旧迎新,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迎新年的鞭炮撒着欢地燃放,长鞭和烟花交替燃放。各地都有不同的年味,九江人们在用他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独特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猜你喜欢
阴历迎新年族谱
迎新年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Intensive Training of English(5A)
迎新年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
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
“酷”发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