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2018-08-30 20:16马艳香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幼儿策略

马艳香

【摘 要】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但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而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家长教养态度不同孩子社会性发展也会不同。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由此我们得知父母的教养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父母的教养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从而为今后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父母教养态度;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策略

一、父母教养态度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

1.社会认知的内涵

兒童的社会性认知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的认知,是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的关系的认知。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从具体的、表象的认识向较为全面的、抽象的认识的过渡,在自我认知中自我中心的成分逐渐减少,扩展到对他人的认识。培养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能使儿童逐步认识到他人有与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有助于帮助儿童妥善处理社会性。

2.父母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

父亲:从父亲那儿可以学到更丰富、广阔的知识,更广泛地认识自然、社会,并沟通操作、探索、变换多样的活动、玩法使儿童逐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刺激、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动脑、创造意识,开发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母亲:从母亲那儿孩子可以学到更多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体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并在生活上教会孩子掌握生活技能技巧;在精神上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在品德方面,母亲要成为子女的表率,要向子女灌输尊长爱幼的观念,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孩子在交往上的独特性,使孩子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中父母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幼儿社会情感的影响

1.社会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保障。

情感的发展影响人的个性的形成。由于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了家庭中的情感教育对幼儿个性影响的重要作用,这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其日后的成就。

2.父母对幼儿社会情感的影响

父亲: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强、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热情、外向、大方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作用中,一方面接受影响并且不知不觉的学习、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不知不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特征。

母亲:母亲通常情感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情温和,同样在幼儿的情感方面及人际交往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惩罚会使幼儿感到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及焦虑;拒绝会使幼儿自我接纳程度低,易自卑,所以父母应采取接纳教育方式,能使幼儿自信心及自我接纳程度逐渐提高,多关心、关注、关爱幼儿使幼儿有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父母亲不同的性格、情感特征的影响下,更需要父母亲的配合去教导孩子,对事对物该有怎么样的态度,才能使幼儿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

1.社会行为的内涵

社会行为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心理学大词典》中的定义社会行为是对社会刺激产生的外显或者内隐的反应,其表现形式包括表情、姿态、语言、语气、活动等。庞丽娟指出,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社会行为在交往中产生,并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和制约他人的行为方式。

2.父母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

父亲:父亲与孩子交往中使孩子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社交经验,和更多、更成熟的社交技能,父亲的待人接物都影响着幼儿,特别是如何注意、识别、正确理解他人情感、社会信号、学会运用、调节自己的行为反应,并且以此影响他人的行为。

母亲:母亲与幼儿的交往中,给幼儿行为上的影响,更多的是道德上的。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明确的分工,缺一不可。父母最重要的是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模仿他周围的主要人物,他会逐渐学会互助互谅的人际关系。

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的策略

(一)父母要提高幼儿社会化教育的意识,保持教养态度的一致性

父母要提高幼儿社会化教育的意识,加强教育理念的沟通,共同制定培养幼儿的发展计划,自觉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

(二)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父母在教养态度上应当保持一致性,把孩子摆在平等的地位上,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使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让孩子克制自己,尊敬父母和长辈。对幼儿宽容以待,民主引导,积极地促进儿童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及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双方应当形成互补,保持教养态度的一致性。同时,为人父母者还应当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要严而不凶、威而不猛,态度言论前后一致,使他们从小就习得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

(四)父母角色互补,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父母应当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互配合,从而找到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法,去帮助孩子,教育孩子,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孩子需要的是快乐的童年,家长更应看重他们的未来,我们应从各方面引导和培养孩子,只要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化,担负起明天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秦玲玲.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害羞的影响研究——基于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6.

[2]黄平,孙圣涛,李燕等.夫妻冲突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幼儿策略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