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为何成了妈妈的焦虑?

2018-08-31 04:41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游学夏令营家长

在北京一家夏令營疑似性侵事件被曝光后,编辑问我,能不能对夏令营这个领域做一扫描式梳理。我当即觉得,这是一个有料的好题目。

夏令营这一概念并不新鲜,二十多年前,我还在一经济欠发达的五线小城上小学时,就被选拔代表学校参加过市里组织的夏令营。那时的夏令营还是稀缺资源——政府主导、学校选拔,少数优秀学生才有机会参加。

但最近几年,从那些“有娃”的朋友们发的朋友圈中就能看出,如今的夏令营从性质、档次和内涵上早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朋友们的孩子,一到寒暑假就全国全世界地跑,不是在日本北海道练习滑雪,就是在美国波士顿游学。育儿群里,有关夏令营的咨询与讨论也是热火朝天。透过这些,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用心与投入程度之高,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我作为一名新手妈妈的焦虑。

通过采访我发现,在美国与加拿大,虽然也有高端昂贵的私人营地,但更常见的是由教会、童子军组织与社区组织的、带有福利性质的夏令营。但在中国,在中产阶层人数迅速膨胀的背景下,资本的大量介入,已经使夏令营变成了一个“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金钱味道”的产业。如今的市场上,夏令营的价格从三四千元到五六万不等,内容从知识培训、户外拓展到海外游学无所不包,几乎凡是你能想得到的主题都被开发成了夏令营产品,从全职妈妈到广告公司高管,不管什么人都可以从事这一行。这个正在野蛮生长的行业,没有任何准入门槛与行为规范,监管缺失,隐患重重。

一个采访对象就直言,性侵事件只是国内夏令营安全事故的一个开始,今后恐怕会有越来越多的事故爆发出来。作为母亲,我非常不希望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这也是我们要做这组报道的根本原因。我们希望,通过舆论监督,让此次性侵事件得到严肃地调查处理,促进行业自律,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过,此次同事前去采访得到的信息却是,涉事机构已经与家长达成私下和解,也没有监管部门前去问责,最终不了了之。中国的家长们现在能做的,似乎只有努力了解相关信息,做好甄别工作,争取自救了。

猜你喜欢
游学夏令营家长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家长错了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夏令营让我成长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
家长请吃药Ⅱ